APP下载

这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2016中泰文化旅游友好行”活动走进泰国

2016-06-01李鑫燚,李鑫燚

越玩越野 2016年6期
关键词:寺庙车队大象

这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2016中泰文化旅游友好行”活动走进泰国

文:李鑫燚 图:李鑫燚、友好行车队

我从没有想过我会在泰国驻留那么久,也从未想过会对一个国家产生那么充满信任的情感,它的文化与人情都让人惊喜。与泰国“相识”的开始是因为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现在想来,这个巧合其实就是一场命中注定。因为,“这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游走在泰国北部,情愫暗生。

9月10日,我跟随中泰友好文化车队从清孔入泰国境,清孔是位于泰国北部清莱府的一个小镇,也是连接泰国和老挝的重要边境口岸。当晚,泰国国家旅游局和清莱府共同为车队举办了盛大的欢迎宴会。

我们穿过哪些国家与城市?

清莱

清莱是泰国最北的府城,它也是中泰友好文化之行开始造访的第一站。这里的湿度比泰国南部低,所以游人会觉得神清气爽。

白庙

泰国不缺少寺庙,但是最值得一看的两座怪异寺庙都在清迈。其中一个就是“白庙”,在清莱以南13公里。由泰国著名建筑师Chalermchai·Kosipipat设计的白庙,建于1997年。顾名思义,整个寺庙都是用白色作主色调,由白色涂料和很多玻璃片镶嵌而成。与传统寺庙不同,它有很多个人化意识元素的融入,比如一群群挣扎的手。

黑庙

另一个不得不去的就是“黑庙”,位于清莱以北13公里。它是由泰国国家级艺术家Thawan·Duchanee设计的,不仅建筑内外都是黑色的,而且布满了鳄鱼、蟒蛇等动物尸骨。有人说黑白是相对的,如同生死。但是在我看来,这两座艺术感极强的庙只是颜色不同,它们要表达的都是对信仰与生命对敬畏都是一样的,众人对“美”对界定或许总有不同,但是“美”是最简单的东西,因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清迈是仅次于首都曼谷的泰国第二大城市,是清迈府的首府,也是泰国北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作为出了名的“慢生活”城市之一,除了优哉游哉,清迈还有很多珍贵的历史和文化遗迹。

素贴寺(金庙)

素贴寺,位于清迈西素贴山顶上。据说14世纪时泰北发现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子,供奉在松达寺(Wat SuanDok),后舍利子一分为二,当时人们将其中一颗舍利子放在象征圣兽的白象背上,任由白象找供奉舍利子的位置,最后白象走到素贴山上1685公尺高的现址,成了素贴寺建造的由来。至今寺庙的金色佛塔中仍然供奉着佛祖的舍利子。

清迈的便捷之处还在于它的交通方式偏单一,找一辆Tuk Tuk车,随便沿着哪个方向绕着小城转一圈,那些大小不一的寺庙也就能尽收眼底了。

锡苏邦寺(银庙)

寺庙建于1502年,但据说庙里除了大殿的柚木柱子和屋顶以外,其他部分几乎都是重建的。寺院内据说有泰国唯一的银戒堂。整座戒堂是用一种纯银、复合银和铝的混合体打造。寺内游人不是很多,足见清静。从银殿正门进去,必须要脱鞋,地上有一排中泰英三文小字:“女士禁止入内。”正殿跟城里的寺庙相比,殿堂很小,殿外殿内没有任何工作人员。但目光所及之处,均是银光闪闪一片,炫目夺眼。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这座大多数民众信奉小乘佛教的城市,走路时请避让僧人,切记不要踩到他们的影子。还有所有的女性游客,千万不要直接递送物品给僧人,也不要与僧人有肢体接触。

寺内的小僧在制造银器,这里的银器是当地比较著名的手工艺品。

南邦府位于泰国北部。距离清迈很近。南邦是献给那些不喜欢俗世之地的人,因为这里异常安静,老百姓各自悠闲地生活,没有大批的游客涌入,也没有疯狂的购物浪潮。

南邦是唯一一个仍用马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城市,它与清迈不同,这里保留了完整的泰国传统文化、建筑、美食以及民间工艺,保持着与泰国中南部截然不同的独具特色的风貌,令来到这里的人流连忘返。

甘烹碧历史公园

这里当时是素可泰王国南部的守护屏障。政府对一些遗址进行了修缮,并种植了很多树木,将整个地区变成了一座遗址公园。这里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

甘烹碧历史公园的主要特征包括古代遗址的考古遗迹,如平河东面的Muang Chakangrao,西面的Mueang Nakhon Chum和从该城往西南大约18公里处的Muang Trai Trueng。旅游中心提供班车服务,中心位于甘烹碧-凡蓝克来泰线上离城区约5公里的位置。城墙和古老的堡垒标记了长2200米,宽300-700米的矩形城区的边界。

我感受到了什么?

车队从泰国清孔入境,一路自驾从清莱穿越到清迈,随后再到南邦府,惊喜接二连三地进入我的世界,与众不同的是,它们不是那种刺激的、震撼的狂喜,相反,它们像是一条缓缓流动的小溪,用流水的曲线画出一道曼妙的风景线,润物细无声。

用切身体会去形容这几座小城就是,它们犹如一个接得住的眼神,短暂停格后便低头转身,而情愫就在无意之中开始暗自生长。你知道你终会离开它,但是和它在一起的时间你总要去靠近。它们虽然不大,但是你试着为自己停留一下,它们一定会给你一个惊喜。愿这份暗生出的情愫开出一朵小花,之后,给你的北部之行留下一个故事。

漫步泰国东北部,见素抱朴。

9月14日,2016中泰文化旅游友好行车队进入泰国东北部。自驾在泰国东北部,脑海里会想到一个词“见素抱朴”,它出自《道德经》,含义为:现其本真,守其纯朴,谓不为外物所牵。这是道教在日常生活中始终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大部分好静之人的特有品格。相对于泰国北部一些艺术感极强的建筑物与城市设计,整个东北部都透露出一种异常朴素的气质。这里的文化是静默的恬淡,远离纷杂尘嚣,行走于乡间所见之人皆为和颜悦色,漫步在这里的每一个城市你都会明显地感觉到,即便是面对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建筑和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这里也少有崇拜与张扬,多出来的是一种充满自信的温故而知新。这种最“自然”的小城生活,就是泰国东北部人们的生活方式。

我们去了哪些地方?

呵叻府

呵叻(Nakhon Ratchasima),泰语译音“那空拉差是玛”,意即狮城,面积约为2万平方公里,距曼谷约259公里。呵叻城是泰国东北部高原古城。华人称麟城,即麒麟城。这里历史悠久,高棉文化丰富,府内有众多森林、山岳、瀑布和水库。

披迈石宫遗址

披迈石宫是位于泰国的东北部之呵叻府的披迈县里的佛教建筑群,被喻为“泰国的吴哥窟”。在法国政府的帮助下,在1979年4月才对外开放。2009年1月已被申报为世界遗产。

相较于吴哥窟,披迈寺(Prasat Hin Phimai)的高棉建筑风格更为精致,也显得清逸脱俗。整座寺庙被树林所环绕,有浓厚的佛教感。一些蓄水池塘供佛寺饮用,每逢举行佛教仪式,都从池塘取圣水来浴佛。只是现在所有的池塘都已经干涸了。

武里南府

如果你喜欢参观历史遗迹,武里南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这里靠近柬埔寨王国,以高棉石筑寺庙闻名,寺庙大多集中在南部地区,武里南境内有大大小小数百处高棉式石庙,所以这又有“石庙之都”的美称。众多石庙中,尤其是市区外的帕侬蓝历史遗迹公园,可以说它是泰国领土上吴哥王朝的见证者。

帕侬蓝石庙始建于11世纪,是目前泰国境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棉风格石庙。帕侬蓝石庙(Prasat Hin Phanom Rung)一词源于高棉语,意为“建在高山上的石庙”帕侬蓝历史遗迹公园建于一座高200米的死火山上,主体由石沙和红土构成,与绝大多数高棉寺庙一样,帕侬蓝寺坐西朝东,因为在印度教中东方意为吉祥。与中国不同的是,这样宏伟精美的建筑群是免费开放的。

高棉人就像中国人崇拜龙一样崇拜山,其建筑形式也以山形为主。帕侬蓝的精妙之处还在于那15道连成一线的门廊,据说每年3月和10月的日出时分,阳光便会通过古庙的15扇门,连成一线。丝绸之乡

当蚕茧软化之后就可以利用机器进行抽丝了。

在武里南府有一个丝绸村,在这里你能看到从养蚕到把蚕茧放进水里进行煮茧、染色一直到做出成品的完整制作过程。

丝绸师傅说,煮茧很有讲究,首先是时间一定要掌握好,煮太烂不牢,太生则影响加工,成品上也会有结块。泰国的公主常常在这里购买,并且这个村子是免费开放的,你可以看到一块精美的丝绸料产生的全过程,很有可能你看到的那块就是公主的订单哦。

村民们甚至把大象当作很神圣的代表,在神像面前祈祷都用象牙进行供奉。

素辇府他冬县

来到这里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就是大象村。

大象村

在泰国,亚洲象是一种象征。不同于泰国北部把大象当作劳力,当地人把大象当作他们的伙伴,和他们一起生活。他们的亲昵关系仿佛与生俱来,祖先们和大象温厚的相处方式在这个小村庄里祖祖辈辈地延续了下来。

现在,大象更多的是用来为游客进行表演,并且作为泰国人喜爱的宠物。

旅游业扭转了人与大象的生活状态和方式。他们不再通过让大象辛劳耕作而是通过游客参观的方式进行创收。

这里最打动我的,就是这座泰国独一无二的大象陵园。图片里的每一顶“帽子”就是一只大象的坟墓。在象村,大象是每个家庭都有的私有财产,与其说它们是财产,倒不如说它们是每个家庭的成员之一,它们享受着和人类相同的待遇,它们被称呼为村民父母的“儿子”和“女儿”,它们死后会像人一样被埋葬与纪念。它们虽然略显简陋,但是却让人充满感动,他们对大象的爱与怀念都在这一顶顶“帽子”里,这是人与象的关系,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每一座坟墓上都有大象的名字。

青蛙博物馆

这里是全球第一座青蛙博物馆,博物馆外观仿照青蛙模样打造,宽19公尺、高21公尺,约15米高,在泰国众多博物馆中应该算是最奇特的了。你可以在这里了解到泰国东北伊桑地区(Isan)的神话故事《青蛙神的故事》,以及很多泰国境内的青蛙品种(约32种)的科学资料、4D影片及展览,此外还展示全球500多种青蛙的相关资料。

青蛙神的故事大致是这样:因为天神嫉妒青蛙神,便不让这个地方的雨季按照节令来过渡,青蛙神知道后就带领军队到天上和天神作战,天神战败后与青蛙神签订协议:“天神同意继续向那里供水,倘若哪一年忘记下雨,就让世界上的人燃放火筒来提醒雨神。”

中泰友好车队停留在这里的几个小时,正巧遇到了一场“及时雨”,让炎热的温度瞬间降了下来,这份巧合令人欣喜,就像我们与神话故事有了某种共鸣,地上的我们在听在祈祷,天上的他们在看在祝福。正因为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生生不息的,因此才有了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民俗活动丰富了民间故事的题材,民间故事又使民俗获得了存在和传承的理由,进一步深入人心,在社会上获得生命力。

乌汶府

乌汶府是泰国最东边的府治,是伊森南部最大的府。这里最有名的是每年七月底举行的蜡烛雕刻游行。泰国蜡烛节,每年七月底在泰国乌汶府举行。在节庆中,精心制作完成的巨型蜡烛在色彩缤纷饰品的装点下,绕整个市区游行,并举办蜡烛雕刻比赛、音乐会及充满趣味的蜡烛节游戏。你还可以在这里体验亲手制作蜡雕的乐趣。

瀑布有一个很浪漫的名字叫“月光”,此瀑布的水流是从瀑布上方的一个石洞飞流而下,使瀑布下方形成一个小水潭。当光线从洞口照射进来,混合着流进洞口的水流,形成一道乳白色的水柱,如同皎白的月光,因而得名,月光瀑布是泰国广告、电影及电视剧里经常采用的标志性元素,虽然它很小,但是对于当地的居民来说,月光瀑布是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礼物。孩子们经常在这里游泳嬉戏。

10000 公里的相聚

9月28日,“2016中泰文化旅游友好行”车队活动在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收车仪式。泰国政府副总理威萨努·克安、泰中文化促进委员会主席披尼·扎禄颂巴、泰国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悉素达、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吴志武、文化部外联局局长助理王晨、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国俭等出席活动。

车队于8月22日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发车,途径山西、河南、湖北、湖南、贵州和云南等7个省区,入泰国境后,又走访了泰国清迈、呵叻府、乌汶府等地,全程10000公里,整个旅程不仅让泰国人民切身体验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随访到泰国的我们感受到了泰国人对本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精神,此行所到之处繁多,并不能一一罗列出其妙处,但是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让所有人都不虚此行,让我们彼此念念不忘。

泰国副总理威萨努·克安在车队座驾上留下祝福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副市长李国俭与泰国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悉素达签署旅游战略合作备忘录

中泰文化旅游友好行车队从鄂尔多斯发车

中泰文化旅游友好行车队在曼谷收车

猜你喜欢

寺庙车队大象
全新充电专利技术实现车队充电
不断重建的寺庙
不断重建的寺庙
斯巴鲁车队 CRC 多伦站再续辉煌 包揽车队、车手双冠
TCR China R2:黄楚涵揽双冠 捷凯车队夺最佳车队奖
大象无形
认真的大象
大象
武侠小说中的寺庙场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