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书包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
2016-05-31江佩雷体南
江佩 雷体南
摘 要:电子书包作为一个集硬件、资源、工具和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教与学的系统平台,近年来已成为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应用创新的新热点。文章在分析“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现状,以及电子书包对学习提供技术支持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电子书包支持的“学案导学”教学实践及现有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电子书包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并以高中化学课程为例,开展了基于该模式的教育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如何利用电子书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案导学”。
关键词:学案导学;电子书包学习系统;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2-0020-04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诞生于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形式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协作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因其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相一致,一直以来都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青睐。“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虽然已经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电子书包作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个人电子终端和网络学习资源为载体,贯穿于预习、上课、作业、辅导、评测等各个学习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的数字化学与教的系统平台,[1]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有效整合,将会在技术变革教育的进程中产生重要影响。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现状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2]
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具有启发性、梯度性和层次性的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沿着教师提供的问题脉络,体验完整的问题解决、知识建构过程。
“学案导学”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与方法。[3]
然而,教学是一门有缺陷的艺术。笔者在实地访谈和教学观摩中发现,“学案导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的“你教我学、重教轻学、硬性灌输、包办代替”[4]等教学现象,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暴露出以下一些问题:
1.实施过程流于形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一套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往往囿于旧思维、老方法,不能按新课程理念去活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致使实际的教学过程流于形式。学生学习过程普遍存在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方式简单、教学材料的感知与理解不深入、知识经验的巩固与应用方式老套、学习效果的检测与反馈不及时等问题。
2.教学主体定位不明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有赖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然而,在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下,现有的学习环境还难以支持学生的个性化按需学习,整个“学案导学”过程仍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学生更像是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成学习活动的执行者。
例如,很多教师直接将学案设计成“题案”,学生按照既定的思维脉络解答教师抛出的一个个问题。所有的问题和思维都是教师的,学生看似是自主学习,实则依然是被动接受。
二、电子书包对学习的技术支持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与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5]这就要求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弥补现阶段教学过程的不足,为学生提供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
电子书包作为数字化聚合的技术产物,融合了第一、二代教学媒体的特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计算机的媒体特性,[6]突破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集中化特点,使学习者开展个别化的学习成为可能。电子书包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硬件终端,而是集硬件、数字资源、虚拟工具和服务平台于一体的数字化学与教的系统平台。
与传统媒体相比,电子书包不仅具备一般移动媒体的基本特性,还具有个性化、按需服务等多方面的优势。电子书包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使人们所期待的“教育无处不在,学习随时随地”、“个性化学习”、“因材施教”等教育理想成为现实。[7]
1.电子书包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电子书包整合了学生学习所需的教材、教辅、工具书等结构化教学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学习材料;同时,学习者可随时接入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海量资源。
2.电子书包支持个性化按需学习
电子书包不仅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特征等为学习者提供全面反映学习主题的结构化教学资源,还能为学习者提供辅助其进行拓展学习所需的拓展性材料,以及方便其搜索相关资源的搜索工具和绿色网络资源。
此外,电子书包支持学习者依据自身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主把握学习进度,可有效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
电子书包在教学中的应用,真正使教师从繁重的备课任务中解脱出来。依托电子书包平台,教师可针对学习者学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对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进行宏观、科学的监控。
3.电子书包支持多形式教学交互
一方面,电子书包强大的统计与分析功能,可以对教学效果形成及时反馈,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师能更快更全面地掌握课堂教学情况,从而能通过调整教学方向和教学策略来实现高效教学;学生能快速直观地了解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与班级同学之间的差距,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巩固提高。
另一方面,电子书包整合了多种形式的社会性网络工具,使师生摆脱了时空限制,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交流,使多种形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成为可能,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三、基于电子书包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构建
所谓基于电子书包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就是以电子书包作为支撑,以学案作为载体,通过学生自学、教师导学,实现课前自习、课中学习以及课后复习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
电子书包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有效整合,将使“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焕发新的生机,使“学案导学”真正意义上开展起来。
1.基于电子书包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结构要素及相互关系
本文通过实践研究,在分析现有“学案导学”教学案例的基础上,对相关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借鉴它们的经验和做法,抽取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并结合当地电子书包支持的“学案导学”教学实践及现有研究,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教学模式结构图。
在此教学模式中,学案就是学习内容,是教师教学、学生自学的依据。电子书包学习系统是硬件(以平板电脑为主的教师终端、学生终端)、资源(数字化教材、教辅、工具书、习题库、试题库、教育游戏库、网络拓展资源等)、工具(虚拟教具、虚拟学具)、服务(资源推送、学习管理与评价、社会互动等)有机融合的整体,是利用信息技术营造的一种数字化学习环境。
其中,资源是基础,强大的资源库是整个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物资基础;工具是支撑,多样化的教学支持工具是实现高效教学的有力支撑;服务是核心,完善的教学服务则是教与学资源和工具发挥有效性的必要保障。
在课内/课外学习环境以及电子书包提供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教师的活动主要包括学案的编制与发布、依据学案对可利用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和引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既要依据学案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同时也要积极地参与合作探究,交流经验、共享资源、展示成果,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2.基于电子书包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操作流程
电子书包支持下的“学案导学”教学过程由相互关联的课前、课中、课后的多个教学环节组成,因此,笔者将基于这一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划分为课前自习、课中学习以及课后复习三个阶段。其教学模式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教师可根据教学计划、教学需要灵活调整教学过程,以便更好地促进有效教学。
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可分别开展教与学活动,电子书包学习环境则分别为其提供不同的技术支持。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课前自习阶段
教师根据学生学情,利用电子书包丰富的教学资源设计出满足不同学生自主学习需求的分层学案,并将其发布至班级共享空间。学生进入个人学习空间,明确学习目标,依据学案中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自主搜集资源,对课程主体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通过电子书包中的班级论坛与班级同学、教师交流讨论,也可以在教师答疑区进行问题咨询。
学生自学完课程内容之后,根据学案中的学习安排进行自学检测,电子书包自测反馈系统会即时将自测结果反馈给教师和学生本人。教师根据课前自测统计数据以及学生重难点问题记录,调整课堂教学计划,学生根据自测反馈评价自学效果。
(2)课中学习阶段
教师根据课前自学反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精讲点拨。针对共性问题,采取重点讲解的方式解决;针对个性问题,则指导学生自主解决或通过小组讨论解决。
为了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设定探究主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并对探究过程进行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托电子书包主题论坛完成探究任务、展示探究成果。教师围绕探究成果,对各小组的探究过程进行回顾与点评,并引导组间交流与互评。
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当堂完成课程作业,并根据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课程内容进行回顾与总结。相应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课程内容并进行学习反思。
(3)课后复习阶段
教师将课堂教学相关课件、重难点讲解材料以及问题分析与习题解析材料打包共享至电子书包资源库,供学生课后复习使用。相应地,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利用教师共享的课程资源查漏补缺、复习巩固。依托电子书包学习系统,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四、基于电子书包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
为进一步检验该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笔者以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为例,开展了电子书包支持下的“学案导学”教学实践。
1.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习
教师在上课前1-2天将学案(图3)发布至电子书包班级共享空间,学生根据学案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根据要求完成课前自测。
根据学生课前自测以及疑难点问题反馈,教师发现虽然在学案中针对每个问题都给出了学法指导,但是部分学生对于乙醇分子结构的分析仍存在一定问题,不少学生难以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对于乙醇的各种化学反应也是一知半解。因此,教师取消了原定于课上进行的拓展探究活动,转而将其作为课外学习材料上传至资源库,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巩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2)课中学习
教师在上课前几分钟将课上教学所需的化学装置和实验物品下发至各学习小组。由于有少数学生对乙醇的物理性质还存有疑问,教师首先组织各小组通过观察乙醇实物,对乙醇的物理性质进行讨论归纳。
接着,教师利用电子书包展示课前学生们通过Mobile Hypererchem free软件拼出的两种乙醇分子模型,并通过旋转、转换成比例模型等操作加深学生对两种分子结构的认识,同时抛出问题“这两种结构哪种是乙醇?”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现场实验并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对该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在确定反应生成物之后,学生们通过分析确定了乙醇的分子结构。为了加深学生对该化学反应的理解,教师让学生在电子书包上拖动完成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微观过程。
紧接着,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探究,由于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时已初步掌握了该反应的操作流程,教师只简单地引导学生对催化反应现象进行了分析。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很快便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并能快速地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后半节课,教师组织学生在电子书包作业区完成课程作业。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及时进行点拨。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选择电子书包自动阅卷。通过作业反馈,教师了解到还是有部分学生在书写乙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时有困难。于是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重点讲解,引导学生回顾了本节课内容并利用电子书包进行学习效果自评。
(3)课后复习
教师将《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教学课件上传至电子书包资源库,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对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进行重点复习。有的学生通过电子书包在线咨询教师以赶上学习进度,有的学生还将电子书包作为探究工具来进行扩展学习。
2.教学实施效果
电子书包学习系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与学习服务,学生能以更生动直观的方式学习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与化学反应原理,从而突破学习难点,感悟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过观察、分析教学实录可以发现,学生乐于通过电子书包开展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电子书包支持下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确实有助于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自主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从而促进有效教学。
五、结束语
电子书包所具有的多方面的教学功能决定了电子书包能够对教学过程提供多方面的技术支持。当然,具体到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电子书包支持的教学过程会有所不同。但是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化教学的一种有益尝试,笔者希望基于电子书包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能促进我国教育工作者对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认识,推动电子书包支持的教学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仇勇平.电子书包:建设数字化课程环境[J].上海教育,2011(Z2):40-41.
[2]徐兵.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探析[J].考试周刊,2013(85):47-48.
[3][4]王祥.学案导学: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J].教学与管理,2005,35(12).
[5]钟士军,张妲,钟绍春等.电子书包学习环境的设计研究——以小学科学“眼睛的科学”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3(9):66-71.
[6]胡小勇,朱龙.数字聚合视野下的电子书包教学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5):66-72.
[7]张文兰,李喆,员阁等.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成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18-121.
(编辑:李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