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得好,但这毫无意义

2016-05-31游识猷翁倩

南方人物周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魏则西生死观肉瘤

游识猷++翁倩

游戏《魔兽世界》里有个著名反派boss伊利丹·怒风,角长爪利,双眼莹莹发绿,每句台词都能成为流行语:玩家前来挑战,他嗤笑,“你们这是自寻死路”;手下发表叛乱宣言,他冷漠回应,“说得好,但这毫无意义。”

很多时候我都想引用伊利丹这句话,比如前阵子一个叫魏则西的年轻人得了滑膜肉瘤,百度到北京武警总队第二医院、接受了其外包科室里其实早被证明无效的“生物疗法”,被骗20万后去世。怎样才能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有媒体人称,面对绝症时还是应该有更达观的生死观,倘能视死如归,再增加科学认知,不就不会上当了吗?

说得好,但这毫无意义。

造就魏则西悲剧的链条上,生死观或科学素养是最不重要的一环。监管部门失范、虚假广告泛滥、无效疗法招摇过市……这些才是重点。在人行道上挖几百个坑,自然会有眼神不好的人掉进去。要降低掉坑率,应该先把坑填平,提供正常道路,而不该先把每个人都拉去做眼科手术,更不该号召大家视掉坑为常事,掉进坑里,就把坑当家。

用日本雅虎首席战略官安宅和人(Kazuto Ataka)的话说,提出这种毫无价值的建议,是根本没有考虑“议题度”。

所谓“议题度”,衡量标准是“在目前状况下,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多重要?”

世间问题,九成的答案并不重要。而在剩下一成的重要议题中,又有至少一半以现有手段无法回答。能不能在千头万绪中找出那既重要又能找到答案的5%的议题,就是一个人判断力的最佳体现。

和“议题度”比起来,很多人更容易着力于“解答质”,也就是“对某个议题回答得有多明确多详尽”。

然而,对于别人来说,“有价值的答案”,必须是“议题度”和“解答质”双高。“生物疗法能切实延长滑膜肉瘤患者寿命吗”这种议题,精准回答就重要无比。至于“明天穿白鞋好还是黑鞋好”这种疑惑,即使能将优劣比较到小数点后十位又有何益?假如没有仔细思索“议题何在”就开始拼命收集资料作答,费尽气力仍然很可能 “没有功劳只有苦劳”,不能为别人提供真正的价值,只收获自觉努力的虚幻满足感而已。

我刚念研究生时,指导教授对我说,研究里最重要的,就是提出一个好问题。不知自己为何而战,不知自己向何方去,纯靠花蛮力来提升“解答质”是行不通的。

要做出好成果,必须先聚焦于提升“议题度”。传说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曾经曰过:“假如我当初问消费者想要什么的话,他们会告诉我想要跑得更快的马。”(有考证说这话很可能是后人编出来的,只是假托福特之口。)但不管怎么说,幸好福特关注的不是“消费者说了啥”,而是“消费者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提升“议题度”的小Tips

1.不浪费时间烦恼

所谓烦恼,就是自认为“找不出办法,得不出结论”时的反复纠结。时间要花在思考上,以产出结果为目的,如果发现能力所限想不出结果,就求助他人或者果断放弃——这也是一种结果。

2.永远思考“哪个问题得到答案后能最大地影响决策”

假如思考“哪个问题最容易得到答案”或者“我最希望回答哪个问题”,就变成以难易度或个人好恶来选择议题了。

3.边收集资料边不断修正议题

议题是可以变化的。假如收集到的资料让你发现了更重要的议题,就立刻修正不要迟疑。另外,不要无限地收集资料,信息收集太少固然无法形成议题,信息太多也同样会妨碍思考。

4.永远将议题写成文字

若无法诉诸笔端,写成主语谓语非常明确的问句,就往往是思考还不够清晰的体现。纸笔本身也是能帮助思考的工具。

5.多请教,多学习

注意那些常能切中要害的人,如职场前辈或学术导师,向其请教“我目前想回答的问题一二三中,哪个最值得讨论?”思考他们的判断和自己有无不同。

猜你喜欢

魏则西生死观肉瘤
Dancing for theDead
话语杂糅中的生死观建构——“生前契约”语类分析
Differences of mortalit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魏则西之死
魏则西事件:科室承包监管再规范
网络舆情传播的层级演化——以魏则西事件为例
陕西魏则西事件震撼全国
滑膜肉瘤的研究进展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