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投行金融助力“一带一路”:战略关系、挑战与策略选择

2016-05-31胡海峰武鹏

人文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金融支持亚投行

胡海峰 武鹏

内容提要 亚投行的建立对金融支持“一带一路”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亚投行筹建从金融支撑、经济合作平台建立和融资链完善等方面与“一带一路”形成了战略互动关系;亚投行金融助力“一带一路”产生了较大中国效应和世界影响,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和挑战,并就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进行策略选择。本文认为,亚投行金融助力“一带一路”,一是要充分发挥亚投行、丝路基金以及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引领作用;二是要加快推进国内商业银行的全球网络布局速度;三是要加强外汇储备金融扶持的战略支撑力度;四是要重点构建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区域化布局,形成有效的“人民币区”。

关键词 亚投行 “一带一路” 金融支持 人民币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8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6)01-0020-09

一、亚投行筹建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关联

1.“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2013年9月和10月,基于中国深化改革和全球经济整体低迷的新趋势、新常态,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强调相关各国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基础上,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走廊,是一个多领域、全方位、内外开放相结合的战略构想,是在秉承开放包容原则下的一个合作、发展理念和倡议。该战略构想旨在加快推进中国同各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区的实施;短期目标是构建以“丝路经济带”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增加中国在全球经济合作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进一步扩展中国对外投资的国际空间;长期目标是推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构建,发挥和扩大中国在政治新秩序和文化新秩序构建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和示范效应。

对于“一带一路”战略,需要特别关注两点:一是“一带一路”战略涵盖地域范围之广、经济总量之大、影响意义之深远,举世少有,“一带一路”发端于中国,贯通亚欧大陆,覆盖经济总量21万亿美元、超过44亿人口的欧、亚、非等经济圈;①二是“一带一路”不是一种实体机制或机构,而是中国长期以来所倡导和推动的亚欧经济整合战略的具体体现,是借用历史符号践行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理念和宗旨,这一战略将“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伙伴关系”。②

2.亚投行的筹建进程、反响及意义

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首次提出在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基础上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想,以期促使亚洲经济繁荣发展和区域安全相得益彰,进一步推动中国和其他各国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该倡议获得了世界国际金融组织和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同和欢迎,取得了强烈的国际反响。自2014年10月24日起,亚投行在21个首批意向成员国21个成员国分别为孟加拉国、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老挝、马来西亚、蒙古国、缅甸、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菲律宾、卡塔尔、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和越南。的共同努力下在北京正式签约成立,截至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创始成员国在英国的带动下,欧洲发达经济体国家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瑞士和奥地利也先后于2015年3月下旬宣布加入亚投行,韩国和澳大利亚在经过反复权衡后,也在3月底前正式加入亚投行。也相继加入亚投行,亚投行创始成员国已由最初的21个增至57个,范围遍及全球五大洲。

亚投行的成立将加快推进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也将加快推进中国和各国间的经贸合作。在战略上,亚投行是完成“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亚投行旨在促进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是一个国际性、政府间的多边合作机构,在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上与“一带一路”战略高度吻合。因此,亚投行的快速成长将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探路者和开路先锋。

二、亚投行对“一带一路”的战略支持与影响

1.亚投行对“一带一路”的战略支持

(1)亚投行将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金融支撑

亚投行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金融支撑不仅仅是整合欧亚经济的战略需要,同时也是中国及各成员国自身利益能够得到有效保证的重要抉择。

首先,通过扩大成员国来源的广泛性可以显著地提高作为独立国际金融机构亚投行的资信等级(如表1所示,区域内创始成员国的主权信用等级明显低于区域外发达国家创始成员国)。这不仅可以提高实际可利用资金规模,而且可以从整体上放大金融杠杆比率,最大程度上对“一带一路”战略提供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撑。

其次,资本外流是长期以来冲击亚洲经济安全的重要因素。亚投行在提供优质金融资源和金融服务、填补“一带一路”巨量资金需求的同时,也将从整体上提高亚洲国家的资本利用效率,从而吸引全球流动资本向亚洲转移。“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吸引英法等欧洲强国的加入,不仅有利于推动亚投行互利共赢理念的践行,而且更有利于借鉴欧洲国家在金融治理结构方面的经验来推动中国自身金融治理结构及配套金融服务的日臻成熟。

(2)亚投行将构建一个国际经济合作平台

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由过去的两位数下降到2015年的7%左右,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从外部环境看,近两年中国经济增长受外需的影响和刺激日渐式微;从内部因素看,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重,过剩产能如何转移出口的问题依然突出,而与这些问题的解决相矛盾的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经济质量的提升和经济转型的升级正遭遇爬坡过坎的瓶颈期。尽管如此,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全球共睹,通过筹建亚投行对“一带一路”建设进行有力支持,不但是为周边国家和地区推出的一项经济刺激与增长计划,也是针对我国自身经济发展特殊时期的强心剂,更是促进各国经贸合作发展的有效平台。

“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是建立起一套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分工体系,达到整合沿途各区域内杂乱无序产业分工的目的。以中亚地区为例,金属和能源等矿产资源丰富是中亚地区的特点,但中亚地区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加工技术落后和制造业相对薄弱,使得初级产品或原材料、原始资源产品直接出口占比很大。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也各不相同,例如中、印两国正处在由工业化的低端向中高端过渡的阶段,而巴基斯坦等国则主要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工业化水平仍然较低;在“一带一路”的另一端,以英法为主的欧洲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已经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后期。表2显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部分经济发展指标,大多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中低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分别占总国家数的31%和8%。“一带一路”沿线的各个国家虽然各自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处于不同的阶段,但其寻求经济增长的共同需求和内在动力是不变的,也是一致的。表3反映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贸投资现状,由表3可知,中国同独联体国家及亚洲新兴经济体间的外贸投资合作更为紧密,同欧洲及发达经济体间的投资合作还有较大上升空间,但中国与各类经济体国家间的直接投资额依然较低。因此,亚投行正是以金融为切入点和突破点,通过建立一个合作、高效的国家间经贸合作平台,让各成员国充分利用金融杠杆撬动更多优质资源来服务本国的基础设施建设。endprint

(3)亚投行会促进“一带一路”战略形成完整的融资链

亚投行金融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不但可以推进储蓄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有效转化,而且可以推进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的有效转移,并最终形成较为完整的融资链。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可以分为资金来源国和资金需求国。资金需求国是希望利用外部资金和资源来推动本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加快本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资金来源国主要通过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可见,无论是资金借出方还是借入方,在亚投行的投融资框架下,都能获得各自期许的利益诉求,并最终实现真正的互利共赢。在此基础上,亚投行还可以充分结合“丝路基金”对亚太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长线投资,通过“发行各类金融资产证券化的衍生金融工具,最大程度释放资金的可利用潜力,以此来撬动丝路经济带平均每年80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理论月刊》2014年第11期。

与此同时,亚投行的金融框架构建和规则设计将充分参考现行国际通用规则和惯例,充分借鉴适用发展中国家经验以及中国自身经验。基于此,公私合作关系(PPP)等多元方式有望成为亚投行新的融资合作模式,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一带一路”经济带融资链的有效完善贡献力量。

总之,伴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和大背景,世界经济格局无论在政治、经济、贸易还是投资领域的深刻调整都将不可逆转。“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蓝图规划正契合了世界各国都面临经济转型调整的共同需求,提供了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优势互补的新平台,开启了沿线各国经济腾飞的新机遇。而亚投行对于“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正源自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源自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的大势所趋。

2.亚投行助力“一带一路”的中国效应与世界影响

(1)亚投行助力“一带一路”的中国效应

①强化中国的规则制定权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作为全球规则的制造者和主导方,在国际经济活动的规则制定过程中一直都扮演着决定者的角色。如今,伴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强势崛起和对现有规则的挑战与不满越来越显著,发达国家依然谋求维持现状,并通过各种组织或谈判继续占据世界经济规则制定的制高点(例如TPP、TTIP、全球服务贸易协定等)。而亚投行的筹建则在新兴发展中国家争取自身在经济规则制定中的主动权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商定亚投行的投融资规则。这完全改变和颠覆了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在发达国家主导下制定国际标准的原有格局。

亚投行的筹建不仅有助于促进地区间人文交流,也促进了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多方经济合作,契合了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主旋律。但作为新兴经济体一员的中国,无论在经济上还是科技上,都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不少差距,仍需清醒地认识到,由中国牵头筹建的亚投行仅仅是众多国际多边开发银行的一员,不应过分夸大其全球影响力,更不应该将其视为改变现有世界经济格局的决定性力量。

②加速人民币国际化

亚投行不但有助于扩大人民跨境结算和货币互换的规模,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而且通过使用人民币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和贷款,将会加快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和建立。人民币作为亚投行资本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今后投资、建设和信贷等领域的主要流通货币,不但会增大离岸人民币供应,也会进一步增大人民币跨境存款的规模,同人民币国际化以及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完善遥相呼应。与此同时,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为基础,形成一个支持人民币走出去,利用走出去的人民币为杠杆拉动内需和外贸的良性循环。

(2)亚投行助力“一带一路”的世界影响

①补充完善现行国际融资体系

从亚洲层面来看,据亚洲开发银行(ADB)估算,在2010-2020年,亚洲国家的基建投资将面临巨大的投资需求缺口,缺口额达到8万亿美元(见表4)。以东南亚国家非跨境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为例,如表5所示,在2010-2020年间,该地区的基建投资需求规模就超过1.2万亿美元;从全球层面来看,新兴经济体在未来10年中,基建投资需求将从每年的0.8~0.9万亿美元提高到1.8~2.3万亿美元,Bhattacharya A. and Romani M., “Meeting the Infrastructure Challenge: The Case for a New Development Bank,” Presentation in the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Seminar, Madrid, 11th March, 2013.而国际多边融资机构及开发性银行只能满足约7%的融资需求,融资需求每年仍有1~1.4万亿美元的缺口。黄梅波:《AIIB与国际发展融资体系:冲突抑或合作?》,“美元的未来与人民币国际化: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展望”国际研讨会,中国长春,2015年3月20日。显而易见,亚投行在完善现行国际发展融资体系上将大有作为。事实上,中国主导下的亚投行主要开展基础设施融资,而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多边发展融资机构不仅在基建投资领域,还将主要涉及到改善社会环境、减少贫穷、预防灾害等领域,投资范围十分宽泛,二者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②加快国际经济金融秩序的改革步伐

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成为全球货币。美国通过世界银行(World Bank)、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三个国际性多边组织确立了其对全球经济的主导权。然而,最近10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体现为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国际金融秩序和国际金融治理结构越来越难以反映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利益诉求,越来越难以维系和应对当今世界经济格局迅速变化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秩序改革尤其是国际金融治理结构调整与改革的迫切性与日俱增,但这一改革在美国的干预下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以IMF投票权改革为例,美国无视新兴经济体国家尤其是中国经济力量的强大和崛起,始终保持对2010年IMF投票权改革方案的“一票否决”权,使得国际金融秩序的改革进程异常缓慢,迟迟得不到有效推进。在此背景下,亚投行的出现不但体现出一种由传统的“存量改革”思维向“增量改革”思维的转变,更体现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新思维、新框架下推动国际金融治理结构改革的决心、勇气和智慧。endprint

③破解亚洲整体“高储蓄”难题,推动世界经济再平衡

长期以来,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东亚国家高储蓄的投资转化难题始终是亚洲经济体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现实困境。这一现实困境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中、日为代表的东亚国家长期存在的高储蓄问题;一方面是东南亚、西亚和中亚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国家所面临的巨大投资缺口。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很多亚洲国家采用直接或间接盯住美元的经济货币政策,将国内储蓄通过向美国转移过程中变为国内美元储备,实现投资-储蓄平衡,而最终并没有转化成能拉动内需的有效投资”。[美]罗纳德·麦金农:《美元本位下的汇率——东亚高储蓄两难》,王信、何为译,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然而,此举也会带来不少经济问题:一是以中日为代表的高储蓄东亚国家将成为全球经济失衡的盈余方,从而成为诱发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动荡的重要根源,甚至有学者“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直接归咎为东亚国家高储蓄率及其引发的全球经济失衡”。余永定:《见证失衡——双顺差、人民币汇率与美元陷阱》,《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第3期。尽管这一观点仍有可商榷之处,但中国等东亚国家作为全球经济失衡的一方面确实有需要反思的地方;二是此举会带来麦金农所提到的“高储蓄两难”的困境,即伴随经常项目顺差的累积,无法以本币提供对外融资的债权国不但会出现货币错配问题,也会在汇率政策上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

中国在30多年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和经济智慧,如果能够通过亚投行建立起来的多边融资平台,充分调动过剩的国内储蓄,将其转化为“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基建投资,那么亚欧国家间“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的打通和形成将成为现实,这不但会加快形成区域间的互联互通效应,也将为全球经济再平衡做出突出贡献。

三、亚投行金融支持“一带一路”的问题与挑战

1.潜在投资风险的挑战

跨国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具有周期长、难度大、融资风险较高的特点,同时还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投资风险的干扰。因此,开展跨国基础设施投资不但需要相关金融机构对国际金融市场有深刻理解和不断创新金融工具和手段,而且需要具备较丰富的项目管理、规划和运作经验。亚投行金融助力“一带一路”所面临的潜在投资风险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资项目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贷款国政府清偿能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断等问题;二是由非经济因素等造成的不稳定性投资风险,主要反映在军事冲突、政府更迭、地缘政治冲突、恐怖主义活动所引发的项目工程瘫痪等投资风险,同时南亚和中亚各国所存在的种族冲突和恐怖主义活动也将是亚投行未来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2.相关技术问题的挑战

亚投行筹建过程中也面临着相关技术问题及挑战,主要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怎样合理利用金融杠杆的放大效应来提高亚投行融资效率。对于只专注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亚投行而言,单纯依靠原始资本注入来开展投融资活动只能是杯水车薪。只有充分发挥金融杠杆对资金的撬动,只有充分发挥金融创新手段来最大程度的扩展金融资源,只有充分发挥信用评级对亚投行的正面金融支持,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亚投行的融资效率,切实提高亚投行金融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如表6所示,以亚洲开发银行(ADB)为例,其贷款与认缴资本之比为 0.3,在全球主要多边融资机构中排名位列倒数第2(非洲开发银行该比率为0.2)。以此为鉴,亚投行应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上做足功课、下足功夫,力争有所突破。

二是如何调动私人部门参与的积极性,拓展多种融资方式,这也将是亚投行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私人部门对投资回报率非常敏感,对项目审查的标准也会更加严苛,通过引入私人部门可以对投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以进一步提高亚投行在项目审查及项目管理上的标准化和公开性。因此,亚投行应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PPP模式(即公私合营模式)来对跨国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资,同时应在这方面同世界银行(World Bank)、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开行(ADB)等国际性多变融资机构积极展开合作,充分借鉴经验、吸取教训,在拓展多种融资方式的同时,将私人部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3.治理结构、股权份额及投票权分配的挑战

亚投行的治理结构关系到亚投行决策机制能否有效运转,关系到亚投行的各个部门和层级间的运作效率能否稳定高效,关系到亚投行能否成功完成其历史使命、实现其战略意义等诸多重大事项,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目前,正在筹备中的亚投行拟采取三级治理构架——理事会、董事会和管理层。其中,理事会是最高的授权机构;董事会负责在亚投行运转期间每年定期召开董事会议进行重大事项的决策。各创始成员国在借鉴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经验的基础上,应着重在成员国名额分配及高管配置上充分协商,尽最大可能将博弈的负面效应降为最低。

亚投行投票权分配设计及股权份额的比例问题,是较治理结构而言更为敏感和棘手的问题。在股权份额方面,2014年10月各成员国共同签署的《筹建亚投行备忘录》显示,亚投行的法定资本为 1000 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目标最初设定为 500 亿美元左右;经各成员国代表协商后,初始认缴资本于2015年5月22日提升至1000亿美元。2015年6月29日,AIIB的57个成员国代表在北京正式签署协定,正式确认亚投行的法定股本为1000亿美元,中方认缴额为297.804亿美元,占比30.34%,成为亚投行第一大股东,印度、俄罗斯和德国分列第二、三、四大股东。中国财政部网站,http://afdc.mof.gov.cn/pdlb/wmkzg/201506/t20150630_1263189.html.在投票权方面,依照最新的各创始成员认缴股本计算,中国投票权占总投票权的26.06%。亚洲区域外成员国的投票权占比约为25%,区域内投票权占比约为75%,与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的投票权分配情况相比,亚投行较好地协调了区域内外投票权分配的平衡问题(见表7)。投票权方案选择上,亚投行采用“混合式”投票权分配方案,该方案思路被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广为采用,将投票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各成员国贡献挂钩;一部分为基础投票权。后者比例为平均分配,前者按照各成员国一致认可的规则对各国认缴份额比例进行综合计算而得到。因此,如何在既避免美国“一票否决”的权威式投票基础上,又最大程度发挥大股东的绝对影响力,不仅仅是一个制度安排问题,更是一个考验中国首次承担多边国际金融组织领导责任的大国智慧的问题。当前从中国的做法来看,中国在倡导平等协商和摒弃地缘歧视的原则上,在与各成员国充分协商、有效沟通基础上,以公开、民主、透明的方式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以此来淡化中国在亚投行决策机制中的投票权领导地位。当然,中国的真正用意并非放弃领导权,而是通过此举真正从制度上推动亚投行成为谋福祉而非谋私利的国际多边金融机构。endprint

4.经济问题政治化的困扰与挑战

经济问题政治化不但是困扰着迅速崛起的新兴经济融入国际多边发展机构的重要障碍,也是一直以来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发达国家设置的不合理门槛之一,更是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与全球经济间良性互动施加负面影响的重要推手。事实上,中国在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中,对于经济问题的政治化责难从未间断,从跨国投资的政治审查到市场经济地位的评估,再到近年来愈演愈烈的人民币汇率之争和国家间的非正常贸易壁垒等等,这些不仅仅是中国一个国家所面临的棘手问题,也是世界范围内国际经济关系尤其是大国间经济关系政治化的突出表现。

显然,对于亚投行的成立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都会有很多政治化解读,这和中国当今的政治大国和经济大国地位是密不可分的,也是非常容易借题发挥的。例如,“中国试图凭借亚投行挑战以美、日主导的亚洲金融秩序;亚投行是中国挑战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为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的体现”。沈建光:《亚投行——中国新金融外交战略的胜利》,华尔街见闻,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5482,2015年3月19日。这种认识、观点和宣传不但不会给中国来带任何实质性便利和好处,反而不利于亚投行相关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甚至影响到彼此间的经贸合作,导致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经济受损。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切不可妄自尊大,切不可忘记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无论在经济发展质量上、结构上,还是在资本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上,现在的中国都不能和发达国家同日而语。当然,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也逐渐成为一种国与国交往的大趋势和大背景,但对经济问题的过度政治化解读对亚投行的健康成长是有害无益的。

四、亚投行金融支持“一带一路”的策略选择

1.发挥亚投行、丝路基金以及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引领作用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各成员国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而基础设施投资具有投资回报周期长、需求资金量大等特点,给私人部门早期参入和投资带来一定困难和挑战。亚投行、丝路基金以及政策性金融机构将通过构建多边融资、合作机制,在提供长期启动资金、发挥市场引领作用的同时,撬动私人部门资金服务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促进亚洲地区的高储蓄转化为有效的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亚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同时也将促进并加强亚投行与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间的国际性合作,在充分发挥国际金融机构有效金融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丝路基金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政策引领作用。

2.加快推进国内商业银行的全球网络布局

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资银行的网点覆盖率明显落后于国际同业水平。国内商业银行应在坚持金融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基础上,在国际经济走廊大通道建设的大背景下,转变国际金融中心优先、发达经济体优先的传统思路,重点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网点和机构布局,尤其是网络布局稍显落后的西亚、北非、中亚、南亚和中东欧地区。目前,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全面具备金融助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础,成为我国银行业走出国门、与世界同台的支柱。在此基础上,国内商业银行可以充分考虑兼并收购和自设网点相结合的方式,以最快速度、最优服务、最高质量力争在未来几年实现亚投行金融助力“一带一路”支点地区的全面覆盖。

3.加强外汇储备金融扶持的战略支撑力度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区域,是全球外汇储备最高的区域,也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首选区域。外汇储备资金在支持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应急储备、上海合作组织发展银行以及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也是支持亚投行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重要金融支持来源和手段;人民币区域化尤其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有利于我国释放更多外汇储备资金服务于对外开放的经济发展战略,有利于降低我国对外汇储备的过度需求,并为我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保驾护航。在加强外汇储备金融支持“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一是要逐渐扩大通过外汇储备进行委托贷款的规模和范围,加大对“走出去”企业在研发、技术和品牌等方面的金融服务和支持;二是在保证外汇储备安全性前提下,可以通过外汇储备资金成立担保基金,更好地服务和支持“走出去”的信用资质较低、规模较小的中小微企业。

4.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布局,形成有效的“人民币区”

伴随着中国企业不断地走出国门,中国在亚洲乃至全球的经济影响力日渐增强,人民币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主流货币地位和认可度极大地增强和提升,这不但有助于加快推进人民币区域化乃至国际化进程的深入,也将有助于形成世界上跨度最长的“人民币区”。目前,我国已经与“一带一路”沿线的20多个国家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规模在1.4万亿元左右。关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人民币清算安排也在逐渐提上日程,国内外大型商业银行将构建以港澳台、新加坡为中心,辐射“一带一路”区域内的人民币清算安排。

加强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人民币清算安排及货币互换协议的合作,不但有利于推动区域内企业间开展以人民币为结算标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投资活动,也有利于推动商业银行提供多边人民币结算和融资租赁服务,进一步支持人民币的区域化布局,促使人民币成为区域内结算和投融资活动的计价货币;同时,规模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加快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和建立,进一步支持和扩大人民币在海外工业园区及高铁、通讯等对外援助及投融资项目中的结算和使用。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

责任编辑:韩海燕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民币国际化金融支持亚投行
沪港通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互动机制研究
新常态视角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及发展探讨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下一步”怎么走
金融支持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
关于亚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