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西卢氏县都市休闲农业发展路径探析

2016-05-31周颖郭淑敏甘寿文郭丽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

农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卢氏县发展路径

周颖,郭淑敏,甘寿文,郭丽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

豫西卢氏县都市休闲农业发展路径探析

周颖,郭淑敏,甘寿文,郭丽英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

摘要:为发挥河南省著名革命老区卢氏县的山水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探明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路径及产品类型,推进卢氏县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文章首先分析了卢氏县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的自然资源与区位、人文历史与文化及经济发展与产业基础等三个方面的优势条件。其次,提出休闲农业发展方向,以及建设“洛河流域生态农业休闲观光长廊、杜关河流域越夏有机蔬菜休闲采摘长廊、老鹳河流域原生态产品挖掘展示长廊及淇河流域现代生态农业科普教育长廊”,即“四条长廊”的总体布局。基于此,进一步提炼休闲农业发展的四种模式类型,即休闲观光游、养老度假游、美丽乡村游和红色革命游,并集中规划和设计四种模式的重点建设产业项目,为休闲农业发展指明方向。最后,提出规范土地有序流转、落实惠农政策、发挥科技兴农作用及加强农村环境整治等四点对策建议促进都市休闲农业发展。

关键词:都市休闲农业;发展路径;模式类型;卢氏县

0 引言

都市休闲农业的研究起源于都市农业[1],“都市农业”的定义最早由日本学者青鹿四郎于1935年所著《农业经济地理》一书中提出[2]。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撰写《日本农业模式》一文正式提出城市农业(Urban Agriculture)的概念[3]。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对于建设“有农的”城市,发展都市农业有了不同的期望和探索[4]。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学者针对城市周边及其间隙地带出现的农业新形态,从地域特征、产业类型、产品价值及政策支撑等四个方面完善都市农业理论体系及科学内涵[5-6]。发达国家都市农业发展已有较长历史,产业形态也已趋于成熟[7-8],主要代表模式如欧洲德国最早出现的市民农园、荷兰高度集约化设施农业、法国大规模家庭农场等[9-10];美国偏重经济功能的耕种社区(或称市民农园)[11-12];亚洲日本以东京圈、大阪圈和中京圈为核心的三大都市圈模式[13],以及新加坡现代集约农业科技园发展模式等[14]。

国内对于都市农业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俞菊生等[15]、方志权[16]较早地探讨了都市农业概念的起源与演变,认为都市农业的本质特征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等进一步融合的一种发达的现代农业。范学科等[17]、吴德慧[18]、于静涛[19]、齐永忠等[20]、王爱玲等[21]借鉴国外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厘清了都市农业与城郊农业的关系与区别,解释了中国特色都市农业的内涵与特征,总结了典型区域都市农业发展的思路和做法,为中国都市农业发展探明方向。随着新时期国家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的加大,都市休闲农业发展已成为三农问题研究的热点。学术界又从都市休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22-23]、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管理途径[24-25]、乡村游憩系统结构与功能优化[26-27]及都市休闲农业未来发展趋势等多层面[28-29],深入挖掘都市休闲农业新理念及新内涵,为有效提升都市农业竞争力夯实理论基础。与此同时全国都市休闲农业实践也蓬勃开展,并以上海、北京[30]、武汉[31]、成都、深圳等大都市圈的发展为代表,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都市农业模式[32-33]。比如北京以发挥农业多功能性为指导的观光体验型、科普示范型、文化创意型模式[34-35];上海以高科技现代农业为引领的设施农业生产型、集约科技型、产业化基地型及观光休闲型模式[36-37];成都以“休闲之都”品牌为引领的“五朵金花”都市观光型农业样板模式[38];深圳市以市内发展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市外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为特征的都市农业模式等[39]。

当前,都市休闲农业已成为发达地区农村具有“三生”一体功能的新型产业,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然而,在中国中西部一些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尽管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优越,但因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导致休闲农业对区域农业经济转型带动能力不足。国内学术界针对革命老区休闲农业发展道路问题的探索性研究较少,对于典型经验的总结及宣传引领作用不够。鉴于此,本研究以豫西革命老区——卢氏县休闲农业发展路径选择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休闲农业发展优势条件,全面整合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格局与产品类型,为卢氏县打造成为中原经济区生态旅游名县提供发展思路和借鉴。

1 卢氏县休闲农业发展必要性

1.1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是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即“四化同步”的重大战略目标[40],并首次做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优化生存空间,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战略抉择。加快生态友好型的现代农业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卢氏县作为河南省13个革命老区之一,贫困程度较深、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不足;特色农业发展规模较小,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背景下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存质量、实现农业向内生型增长的转变,是三农工作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41]。都市型休闲农业是顺应现代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型的新业态,是克服农业低收入和提高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城乡统筹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转变山区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卢氏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是实施“旅游立县”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

卢氏县落实三门峡市“四大一高”(即大通关、大交通、大商贸、大旅游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要求[42],围绕建设“生态旅游名县、特色农业强县”总体定位,深入实施“旅游立县”战略。卢氏县已经具备了做响生态旅游品牌,做强休闲农业产业的优势条件。在生态旅游方面,发挥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建设了国家4A级的豫西大峡谷、双龙湾等重点景区;在休闲农业方面,已建成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题的示范点,主要包括文峪乡的“红石谷-樱桃沟”农业生态观光园;双龙湾镇上店村的“乐天堂”农家宾馆度假村等。2012年,全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102万人次,实现总收入5.9亿元[43]。尽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步入发展快车道,但是旅游资源及空间格局亟需进一步整合,多业态融合与文化创意科技手段仍显不足;因此,进一步理清休闲农业发展思路,明确休闲产业发展格局,提炼适宜的发展模式,对于全面提升休闲农业服务于特色生态农业发展要求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1.3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是实现生态保护与农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卢氏县境内淇河和老鹳河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上游水源保护区,工程建设覆盖范围广,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44]。为自然恢复水源区生态平衡,保护水源区水质安全,当地的农业资源开发受限。为了缓解生态移民的巨大压力,改善水源区农民艰苦的生存条件,亟需探索出一条既保证农民经济收益,又不牺牲生态和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子。当前,在做好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同时,加速向旅游产业转型,进一步立足生态保护、挖掘山水资源、培育新型产业、建造豫西后花园,走出一条山区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调发展与农业多功能性充分发挥的道路,展现生产发展、生态安全、生活富裕、环境友好、幸福和谐的美丽卢氏,满足三门峡市建设文化旅游名城的战略需求。

2 卢氏县休闲农业发展优势分析

2.1自然资源与区位优势

卢氏县境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北部洛河流入黄河,南部淇河、老鹳河经丹江注入长江,崤山、熊耳、伏牛三山雄踞,地貌呈现“三山三河两流域、八山一水一分田”特征。全县以熊耳山为界南北分属亚热带和暖温带两个气候区。卢氏县深处中原腹地,位于三门峡市的最南端,209国道贯穿全境,4条出境公路和遍布全县19个乡镇的水泥公路网建设完善,县城距陇海铁路仅70 km,随着三浙高速、郑洛卢高速建成通车和蒙西至华中运煤专线的建设,卢氏县交通运输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2.2人文历史与文化优势

卢氏是河洛文化发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河洛文化之源。迄今为止,卢氏已被证实和发现的古文化遗址被世人称道。一是古城遗址,早在战国时期魏人撰写的《古本竹书纪年》中就有“卢氏城”的记载,到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仍名为卢氏,至今未变。二是文化遗址,目前卢氏已被列为国家及省级历史文物遗址的有祁村遗址、石岭头遗址、岗台遗址、薛家岭遗址等新石器时代文物遗址,段家窑遗址等旧石器时代遗址,以及1934年所建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已成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三是科考价值,“卢氏跗猴”和“人龙相揖别”生物化石实物的发掘[45],使卢氏在科考领域具有独一无二的研究价值;同时,豫西大峡谷是14亿年至11.5亿年前形成的地质体,由火山喷发造成断裂,被誉为天然的地质博物馆。

2.3经济基础与产业优势

卢氏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形成一定的规模。2013年,全县烟叶、食用菌、畜牧、林果、中药材、桑蚕、蔬菜、水产、乡村旅游等九大特色产业实现总产值28.69亿元;初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合作社为骨干的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全县先后投资5.4亿元,建成横跨洛河两岸,涉及文峪、东明两个乡(镇)5个行政村的产业集聚区。卢氏县是全国多种果树的最佳适生区,发展小杂水果产业优势明显。北部山区的苹果,洛河沿岸的樱桃、杏、桃、李等,西南山区的金沙梨等都是传统栽培种植树种。全县围绕旅游线路建立观光果园,重点发展规范示范果园、特色采摘园,实现特色果业观光旅游。

3 卢氏县休闲农业发展布局与重点

3.1发展方向

以“挖掘旅游资源、精选旅游项目、实现农游双赢”为宗旨,立足生态农业生产基地,打造培育卢氏生态农业旅游景点及旅游品牌;提升现有的农业旅游项目与生态产业的结合度,使生产景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重点开发以采摘、休闲、娱乐为特征的休闲游,以休憩、养生、还乡为重点的养老度假游,以及以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乡村游等项目;改善“硬”服务与“软”服务环境,提高配套服务设施和人才服务水平,组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行业协会,开辟老区农民增收致富崭新路径。

3.2区域布局

卢氏县休闲农业发展遵循“四条长廊”的总体布局,“四条长廊”是指沿洛河、杜关河、老鹳河、淇河四条流域水系,建设四条不同自然景观及文化主题的休闲农业生态展示长廊,具体建设重点内容见表1。

3.2.1洛河流域生态农业休闲观光长廊以洛河为轴线,打造洛河流域生态农业休闲观光长廊,整合沿河7个乡镇(徐家湾、双龙湾、潘河、横涧、东明、文峪、范里)的生态旅游资源,统筹规划休闲观光项目,建立具有全县组合特征的休闲产品集群,叫响“美丽卢氏、洛河畅游”休闲观光农业品牌。重点建设文峪河沿岸生态农业休闲观光长廊,主要包括:(1)沿322省道建设以连翘为主的中草药景观长廊,以野生连翘抚育保护为目标,以夏季赏花、秋季观果、林果辉映、休闲观光为开发主题,打造优美特色中药材景观长廊;(2)文峪乡红石谷·樱桃沟生态观光园,以大樱桃为主,桑蚕、烟叶为辅,将生态观光景区开发建设成“品樱桃、观丹霞、游山水、醉农家”的高品位休闲度假区;(3)吴家沟、文峪、庙沟千亩早熟核桃观光基地,将核桃生产基地建设成为集新品种选育、生态林下养殖、观光休闲赏鉴等于一体的新型生态农业模式示范区。

表1 卢氏县休闲农业产业区域布局

3.2.2杜关河流域越夏有机蔬菜休闲采摘长廊杜关河流域地处北部浅山丘陵区,气候凉爽适宜发展越夏有机蔬菜及无公害蔬菜生产。在杜关镇及官道口镇建立高标准连栋日光温室大棚,选择卢氏特色越夏蔬菜新品种,面向城市高端消费市场、满足城市人旅游采摘休闲的精神生活需求,建立有机蔬菜采摘长廊,打造北部山区精品旅游路线。

3.2.3老鹳河流域原生态产品挖掘展示长廊满足老鹳河流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质及生态保护的要求,充分挖掘地理位置独特、自然景观优美、大鲵自然保护区等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建立老鹳河流域生态湿地旅游观光长廊。重点建设内容包括:(1)湿地景观公园,以老鹳河及其支流沿线的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及生态防护林建设为重点,开发与保护沼泽、滩涂、水草等湿地资源,建设湿地景观公园,重现青山秀水环境幽的美景;(2)汤河镇建设集户外运动、湿地旅游、水生动物博览园、滨水乐园等于一体的自然水域观光旅游景点和市民休闲健身的生态湿地旅游度假基地。

3.2.4淇河流域现代生态农业科普教育长廊沿淇河流域依托西南山特色中药材及大鲵人工驯养的产业优势,在狮子坪乡、瓦窑沟乡,建设现代生态农业示范科普长廊。重点建设内容包括:(1)在瓦窑沟、狮子坪打造食用菌科普学习乐园,依托食用菌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产业基地,开发集示范、展示、观摩、科普、休闲于一体的,包涵产、加、销完整产业链的休闲旅游产品;(2)在狮子坪乡建立大鲵人工驯养技术研发及科教基地,为广大中小学生、科技爱好者及水产技术员提供一个参观学习、科普培训、技术交流、观赏休闲及对外宣传的平台。

4 卢氏县休闲农业模式类型

4.1模式类型

卢氏县休闲农业模式类型即休闲农业产品类型有四类:(1)以生态农业产业园区和生产基地为依托的休闲观光游,包括生态林业采摘观光园区、中草药生态观光示范园区、农业科普教育培训基地、水产休闲渔业观赏园区等;(2)以优美自然景观和原生态保护区为基础的养老度假游,包括绿色氧吧度假旅游基地、原生态景区及保护区疗养中心等;(3)以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及美丽乡村为重点的美丽乡村游,包括河洛文化传承与创意展示社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农村社区等;(4)以红色革命足迹及革命精神传承为主题的红色革命游,包括豫西革命老区遗址红色旅游线、缅怀革命先烈精神教育基地等。

4.2建设重点

根据卢氏县都市休闲农业建设四条观光旅游长廊的总体布局,充分体现各县区特色主导产业优势,集中打造未来都市休闲产业集聚区的雏形,逐步形成地域融合、相互补充的整体趋势。现阶段,卢氏县重点开发建设的休闲农业项目见表2。

5 休闲农业发展对策建议

5.1规范土地有序流转

卢氏县把土地流转作为发展休闲农业的突破口,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农村房屋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改革。为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管理制度,激发农村生产活力,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2015年全县召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动员会[46]。下一步改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新土地经营机制,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保持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推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离,鼓励农民以土地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宝地分红等多种形式,将土地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集中,逐步提高单位耕地面积增加值。二是探索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机构,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积极建立离农人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退出机制和补偿机制[47-48]。

表2 卢氏县都市休闲农业主要模式类型及建设内容简表

5.2落实各项惠农政策

卢氏县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级县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把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养殖补贴等政策全面落实到位[49]。同时,不断探索完善增加农业农村投入的机制,加大对农业产业及农业科技信贷支持力度,开放小额贷款、金融租赁等业务,加大对科技创新、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小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和支持。

5.3发挥科技兴农作用

卢氏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更应突出科技兴农作用,推进农民增收致富。未来应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抓好农业科技转化,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开展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活动,真正做到科技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通过落实新技术推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50];二是抓好实用技术培训,包括加强本地农民的专业技术和职业能力培养,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多媒体等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的培训,以职业院校为依托,围绕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乡村旅游产业的职业技能需求配备专业课程,开展分类培训,提高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

5.4加强农村环境整治

卢氏县围绕建设“生态旅游名县、特色农业强县”总体定位,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为载体,以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逐渐走出了一条卢氏特色生态农业发展道路。打造美丽卢氏,建设农村为城市后花园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为此应稳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强化林业生态建设,抓好绿色乡镇、绿色村庄、绿色通道建设,重点完成县城周边、扶贫搬迁村周边以及国道、省道、县乡道、景观道路及可视荒山重点部位的绿化和项目造林。二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将新型社区建设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选择城郊村、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好的深山偏远村,通过迁并改造建设新型社区;探索山区“生态保护美村、特色产业兴村、乡村旅游富村”的新路径,同时推进环境、产业、社区、文化建设,打造村容村貌整洁、资源利用高效、产业结构合理的美丽农村。

参考文献

[1]胡锡凤.居民对都市农业旅游的认知情况及消费意愿分析——基于中部大中型城市居民调查的实证研究[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农学通报期刊社,2006:553-555.

[2]黄胜利,孟音.关于发展都市型农业的一些探讨[J].农业经济,2001 (12):24-25.

[3]李娜,徐梦洁,王丽娟.都市农业比较研究及中国都市农业的发展[J].世界农业,2006(5):1-3.

[4]郭焕成,刘盛和,任国柱.都市农业与观光发展研究[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80-90.

[5]王景红.国外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其经验借鉴[J].北方经济,2012 (7):105-106.

[6]蔡英杰,谷中原.都市农业多功能化经营的价值分析——以北京市房山区都市农业发展为例[J].消费导刊,2008(9):50-51.

[7]吴德慧.都市农业发展的国内外先进经验比较研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2(1):61-64.

[8]张禄祥,郑业鲁,万忠.我国都市农业研究概述[J].广东农业科学,2005 (3):85-87.

[9]杨艳茹,陈鸥.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279-283.

[10]Orsini F, Kahane R, Nono-Womdim R, et al. Urban agriculture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a review[J].Agronom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3,33(4): 695-720.

[11]李良涛,王文惠,Weller L,等.美国市民农园的发展、功能及建设模式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3):306-313.

[12]Wortman S E, Lovell S T.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Threatening the Growth of Urban Agricul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2013,42(5):1283-1294.

[13]方志权.日本都市农业的特征、功能、问题以及对策[J].中国农村经济,1998(3):73-78.

[14]Bryld E.Potentials, problem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urban agricultur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s, 2003,20(1):79-86.

[15]俞菊生,张占耕,白尔钿,等“.都市农业”一词的由来和定义初探[J].上海农业学报,1998,14(2):79-84.

[16]方志权.论都市农业的基本特征、产生背景与功能[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20(5):281-285.

[17]范学科,李鹤荣,黄玉敏,等.都市农业与城市化进程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5):32-35.

[18]吴德慧.都市农业发展的国内外先进经验比较研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2(1):61-64.

[19]于静涛.城郊型农业与都市型农业的关系辨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05(9):56-61.

[20]齐永忠,于战平.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中国都市农业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2006(3):77-80.

[21]王爱玲,秦向阳,文化.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与发展趋势[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20-24

[22]邱佳,史亚军.中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 27(33):314-317.

[23]李强,周培.农业多元功能耦合与都市型农业生产结构优化[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103-108.

[24]唐德荣.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83-210.

[25]王玉玲,汪惠萍,桂凯.“三农”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基于乡村旅游产品视野[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1):208-212.

[26]陶玉霞.乡村游憩发展中文化传承功能的实现途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6):94-98.

[27]张园.浅议乡村游憩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优化[J].中国农学通报,2014, 30(26):316-320.

[28]孙好勤,高志强.中国休闲农业发展趋势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3, 29(32):389-394.

[29]李强,周培.都市型农业的概念、属性与研究重点[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4):428-431.

[30]赵毅.休闲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北京:中国农学通报期刊社,2011:38-44.

[31]刘康婷.武汉市都市农业发展模式探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 26(3):32-35.

[32]张润清,赵邦宏,曹盼.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分析[J].经济论坛,2011(8): 141-143.

[33]贾凤伶,李瑾,黄学群,等.天津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5):93-97.

[34]任钰,郭华,何忠伟,等.北京创意农业发展模式与机制创新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0,25(3):41-45.

[35]彭朝晖,杨开忠.政府扶持下的都市农业产业群模式研究——以北京市延庆县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11(2):22-26.

[36]张晨,马莹,罗强,等.休闲农业刍议——兼谈上海休闲农业的挑战和机遇[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8):315-320.

[37]俞菊生,吴轶韵,罗强.上海都市型生态农业模式及对策[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5):1002-1006.

[38]王占锋,冯光荣.成都发展休闲观光创意农业的现状与对策[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4):70-72.

[39]万忠,杨谨,曹阳.深圳都市农业发展的思路、模式与保障[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7,19(6):73-76.

[40]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www.gov.cn/jrzg/2013-11/15/content_ 2528179.htm,2013-11-15.

[4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farmer.com.cn/ywzt/ssd/201504/ t20150416_1025978.htm,2015-04-16.

[42]中共三门峡市委.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强力推进“四大一高”战略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xb01.cn/html/show/8B64C594-FB8B-4814-9F6A-BF613E373F99.html,2012-01-29.

[43]靳芳,权伟.三门峡卢氏县大旅游引领大发展[EB/OL].http://www. hnta.cn/Gov/zwzx/xq/3441892757.shtml,2013-04-10.

[44]刘兆孝,穆宏强,陈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问题与对策[J].人民长江,2009,40(16):73-75.

[45]三门峡市生态文化史纲卢氏篇[EB/OL].http://www.docin.com/p-461155264.html,2012-08-13.

[46]聂金锋.河南卢氏召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动员会[EB/OL].http://henan.people.com.cn/n/2015/0512/c353181-24831677.html,2015-05-12.

[47]唐寅,欧阳小建.土地流转是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核心[EB/OL]. http://news.hexun.com/2013-12-03/160237891.html,2012-01-11.

[48]买合木提·吾斯曼.对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思考[EB/OL].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71, 20131202342448513.html,2013-12-02.

[4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jrzg/2014- 01/19/content_ 2570454.htm,2014-01-19.

[50]蒋和平,江华,王有年,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基础理论与模式实证研究[EB/OL].http://www.zgxcfx.com/Article/41726.html,2012- 02-14.

Development Path of Urban Agricultural Tourism in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 in Western Henan Province:Taking Lushi County in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ou Ying, Guo Shumin, Gan Shouwen, Guo Liyi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of Lushi County which is the famous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 in Henan Province, explore the industrial ori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 of urban agricultural tourism and promote the new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of Lushi County. Firstly, the advantages of urban agri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Lushi County were analyzed. These advantages mainly included humanity history and culture, natural resources a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nd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base. Secondly,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agricultural tourism and the overall layout of constructing“four galleries”including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sightseeing gallery in Luo River Basin, over-summer organic vegetable picking gallery in Duguan River Basin, original ecological product exhibition gallery in Laoguan River Basin and modern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education gallery in Qi River Basin we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is, four development modes of agricultural tourism including leisure sightseeing tourism, vacation tourism using pension, beautiful rural tourism and the red revolution tourism were designed. Finally, four policy suggestions including regulating land circulation, implementing benefit farming policy, playing a rol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trengthening rural environment regulation were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gricultural tourism.

Key words:Urban Agri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Path; Mode Type; Lushi County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cjas15100005

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设施蔬菜清洁生产技术补偿机制与优化模式研究——以河北省藁城市为例”(IARRP-2015-7)。

第一作者简介:周颖,女,1975年出生,北京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农业生态补偿与循环农业理论及模式。

通讯作者:郭淑敏,女,1964年出生,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都市农业、农业区域发展规划及粮食问题研究。

通信地址:100081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防灾减灾团队,Tel:010-82105769,E-mail:guoshumin@caas.cn。 100081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碳氮循环与面源污染团队,Tel:010-82109625,E-mail:zhouying@caas.cn。

收稿日期:2015-10-10,修回日期:2015-12-23。

猜你喜欢

卢氏县发展路径
河南省卢氏县李家坡重晶石矿地质特征及潜力评价
卢氏县
卢氏县畜牧产业扶贫现状及建议
卢氏县朱阳关镇杜店村
卢氏县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卢氏县计生协稳步推进妇幼健康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