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好照片档案 促进文化传承

2016-05-31薛晓军扬州市档案局江苏扬州22255000022

档案与建设 2016年2期
关键词:馆藏档案馆文化

薛晓军(扬州市档案局,江苏扬州,22255000022)



建好照片档案促进文化传承

薛晓军
(扬州市档案局,江苏扬州,22255000022)

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珍贵照片——1944年11月23日,李占宏(音Lee Chan-Hon)刚刚年满13岁,尽管已经在中国军队里服役两年,仍然是稚气十足,面对镜头作微笑状。

档案具有历史文化资源和信息资源二重性,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档案工作者,应该具备一种文化自觉,主动承担维护国家文化财富、建设文化强国的责任。照片档案是档案资源的重要分类,其直观生动、易于为大众接受的特点,在传承文化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一、从文化传承看建立照片档案的必要性

自1826年人类拍摄第一张照片开始,照片就成为一种优越的文化传承符号,承载着凝固的历史瞬间,蕴涵了丰富的文化讯息。照片档案因其独特的性质,担负起传递人类文化基因的重任。

1.照片档案具有丰富的文化性

照片档案以图片的形式记录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和资源。我国十分重视照片档案工作,1984年,中国照片档案馆正式成立,成为全国性的照片档案资料中心。自建立以来,中国照片档案馆利用馆藏珍贵照片,先后编辑出版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反映国家领导人光辉人生的画册,以及《中国共产党历史图典》《共和国图典》《香港回归》《跨世纪的辉煌》等记录党和国家发展历程的画册。

在国外,照片档案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档案馆查阅最频繁的种类。德国联邦档案馆每年有大量读者调阅照片档案,很多读者为即将出版的书籍选配照片,用这些珍贵的照片增加书籍的可读性,同时也发挥了照片档案的作用。

2.照片档案具有视觉的直观性

“记忆是重要的东西,影像用另外一种方式保护着文化”。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明需要档案工作者去钩沉、发现、保存、研究、传承,而反映一个世纪以来近代地方风貌、风土人情、人生百态最直接的,无疑就是照片了。2012年,湖北省档案馆举办“靓丽江城魅力武汉”展览,展出武汉各个历史时期的城市建筑、雕塑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武汉市民生活娱乐的照片,人们通过照片,重新认识了诸如补锅匠、捏面人、磨刀匠、糖画艺人等一些正在消失的老行当。苏州市档案局编印《馆藏苏州名人相册》,并开设网上“名人相册”展厅,收录了章太炎、叶圣陶等知名人士的800多张照片,反映了苏州籍名家的成长经历、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人们在缅怀前人的同时,亦受到了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3.照片档案具有存史的实证性

照片超越时空、民族和语言,帮助人们了解最真实的历史。1982年,日本文部省审定的历史教科书,对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事实进行了篡改。中国照片档案馆利用大量馆藏照片,将真实而无可辩驳的形象史料公布,揭露了日本政府歪曲历史的丑恶行径。德国联邦档案馆保存了1000多万张涉及政治、文化、社会和经济历史的照片,其中二战期间拍摄的140万张照片是纳粹暴行最真实的证明,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4.照片档案具有广泛的传播性

照片档案内容的直观性,消除了知识层次差异和民族语言不同带来的传播壁垒,其形式的美感也容易获得社会大众的共鸣,成为加强档案馆与社会公众联系的载体。

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图片800多万幅,在其统计利用率最高的档案中,照片档案位居前列。加拿大国家档案图书馆藏有21300多盒影像档案和人物肖像等特色档案,吸引了大量民众。在国内,各级国家馆保存的照片档案通过提供查阅,举办实地展览和开设网上展厅,出版图书、画册等方式,成为公众接触档案、了解档案的重要媒介。

二、照片档案的管理现状及其分析

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照片没有保存下来,而保管中的照片也因保管条件的限制,许多珍贵的照片正在消失。而负有传承文化、服务社会职责的档案保管机构,对照片档案的归档和开发利用大大滞后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1.思想不够重视

受传统观念和工作方法的影响,大多数档案馆只重视文书档案的接收,忽视照片档案的收集。而且,新闻单位作为原始照片的重要来源,其产生的原始照片按照《新闻单位宣传报道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自行管理,不向档案馆移交。数码照片普及后我国尚未出台有关数码照片的档案管理标准,影响了对数码照片的收集整理。

2.收集不够系统

由于对照片档案收集的不重视,许多档案馆没有建立照片征集办法,加之照片数量巨大,也没有进行定期、有重点、有系统的征集,导致大量机构、个人有价值的照片不能及时进馆。即使部分照片被收集进馆,也是以零星散乱的方式保存,没有形成专题和馆藏特色,造成照片档案可用性差,利用价值降低。

3.整理不够规范

馆藏照片只有进行科学的分类整理,形成完整开放的体系,才能提高利用率,发挥其内在价值。

目前,档案界对馆藏照片档案的全宗划分存在不同意见,大部分档案馆将照片分散在各个全宗,有的则集中在一个全宗管理。分散管理大大增加了照片档案的利用难度,降低了利用效率,也不利于档案资源的长期保管和兼容共享。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著录不准确,因为没有统一的著录标准,照片的基本内容、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以及拍摄者等要素著录不全,严重降低了照片的可检索性,制约了照片档案的利用。

4.用途不够广泛

目前,照片档案的利用方式很少,局限于举办展览或出版画册。反观一些社会机构和互联网新媒体,他们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收集优质资源与社会大众分享,鼓励社会大众参与其中,共享照片,从而进一步丰富图片资源,这样社会大众既是受益者,也是贡献者。

5.管护不够到位

照片档案的保管要求比纸质档案更严格,应配备照片档案装具,有严格的温湿度控制,还要具备防磁、防光、防污染等多种保护措施。而一些档案馆(室)将照片档案随意与文书档案混存,照片档案受到多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照片变黄褪色、底片粘连变质。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不足,管理水平和方式落后,也是照片档案管护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建立照片档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落实机构人员

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照片档案是一项工作量巨大的专项工作,需要有计划、长期地坚持开展才能显示成效。因此,省市级档案馆应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制订工作方案,明确照片档案工作目标任务。广东省档案馆2000年增设声像部,从事照片的拍摄、制作、整理,原隶属广州电视台的广州市音像资料馆2010年整体移交广州市档案馆管理。

2.强化征集措施

照片档案进馆,主要有接收、征集、自行拍摄采集三种方式。

征集要更广泛。档案馆应加强主动征集的意识,主动作为,多措并举。根据各地历史文化和区位优势,档案馆可确立专题,有序征集,确立历史记忆、辉煌历程、重大活动、风景名胜、名人名家等多个专题,有针对性地征集散存于社会和个人手中的照片资料,起到既能向社会宣传档案工作,又能增强社会公众档案意识的作用。

征集过程中,对于确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照片,可采取以下方式:(1)捐赠。向捐赠者颁发荣誉证书,视照片数量多少及珍贵程度,给予适当的奖励。(2)复制(翻拍)。照片所有人不愿捐赠的,可征得对方同意后进行复制。(3)寄存。个人保管有困难的,档案馆可提供寄存服务。

接收要更主动。出台相关制度,以开放的思维,积极开展跨领域、多形式的交流合作,主动接收照片档案进馆。定期向当地报社,地方年鉴、地方志的编纂单位,以及报刊杂志、网络媒体接收照片档案,鼓励相关单位将照片移交档案馆保管。

自摄要更专业。档案馆应配备摄影器材,加强人员培训,自行拍摄重大活动、重要场所的照片。自行拍摄的要点是提高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拍摄高质量照片,并且及时分类著录、整理归档。

3.进行规范化整理

纸质照片的整理可以按照2003年实施的《照片档案管理规范》进行,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此规范已不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在此背景下,对照片档案的整理应该把握“两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保管、有利于提供利用。首先,应将照片档案单列一个全宗管理;其次,纸质照片因其载体不稳定、耐久性差,难以长久保存,应全部进行数字化;最后,整理照片档案时,应特别注意著录标引要准确无误、要素齐全。在这个问题上,英国国家档案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他们对于馆藏描述不清、信息不全无从解读的照片,采取在社交媒体上开通官方平台的方法,建立100多个相片集,上传2万多张照片,通过对浏览者开放添加标签、描述及评论权限,使浏览者将所掌握的人、地点或事件等信息充分展现出来,随后由专业人员鉴定筛选后添加到数据库中。

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珍贵照片——1944 年3月31日,美军士兵慰问中国战友。在缅甸北部的胡康河谷,一名美军士兵弯下腰来给一名中国伤员点燃香烟。中美联军犹如两把锋利的叉子刺向日军,将敌人逐出了具有战略地位的胡康河谷

4.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对于已经标引完成的照片进行科学的分类并归档。对实体照片档案设立专门的照片档案库房,实行底片和照片分库保存;数字化的照片及标注信息录入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便于科学管理和利用。

照片档案应建立科学实用的保存结构,确定保存单位(即单张、数张、成卷等)。长期的实践证明,单张保存的方式更方便、实用和灵活。底片、实物照片、数字照片以个体为保存单位并分库保存后,应通过唯一标识实现相互关联,使照片档案管理体系成为有机的整体。

随着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不断推进,档案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的功能不断提升,应逐步实现归档照片对接移植自动化,加工合成自动化,整理归档自动化,检索利用网络化。

5.打造文化产品

档案馆应充分利用、深度开发馆藏照片资源,把档案转化为影响更加广泛的的文化产品。

举办展览。举办展览是各地档案馆利用照片档案的最常用的方式。2001年中央档案馆举办《肩负人民的希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图片展》,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各界群众共100多万人前往参观,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拍摄影片。档案馆可与广播电视或网络媒体合作,联合制作各类专题片或纪录片。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家档案局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合制作7集文献纪录片《抗战大事记》,是馆藏照片转化为文化产品的成功范例。

出版书刊。苏州市方志办出版的《老苏州》系列画册——《百年旧影》《百年历程》《苏州旧街巷图录》《苏州往事图录》《苏州百姓》,是在拍摄和征集了2.5万余张照片、打造了一个老苏州照片库的基础上编纂出版的。这套以老照片为主体的系列画册出版后获得了巨大的关注,赢得了官方和民间的认可。

在线利用。利用在线数字照片资源开展在线展览和教学,将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向更广阔的空间延伸。英国国家档案馆网站设计了虚拟展览,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在线网展常设“澳洲面孔”和“每周图片”栏目。我国很多档案馆也在自己的网站上开设网上展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发挥了照片档案的宣传教育功能。

特色馆藏。档案馆通过有重点、分专题的收集,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就发展为特色文化馆藏。法国国家档案馆注重收藏私人档案,新加坡国家档案馆注重收集口述档案,法国巴黎市档案馆重点收集户籍档案,这些档案不仅吸引市民关注,对历史文化研究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内部分档案馆可建立专题照片档案,形成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的馆藏。

猜你喜欢

馆藏档案馆文化
馆藏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谁远谁近?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when与while档案馆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