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开发利用创新模式研究
——以建立档企合作基地为例

2016-05-31彭聚营卜鉴民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江苏苏州21155000011

档案与建设 2016年2期
关键词:宋锦丝绸基地

彭聚营 吴 芳 陈 鑫 卜鉴民(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江苏苏州,21155000011)



档案开发利用创新模式研究
——以建立档企合作基地为例

彭聚营吴芳陈鑫卜鉴民
(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江苏苏州,21155000011)

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开发档案资源,服务社会经济建设,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是发挥档案社会、文化和经济价值的重要渠道,也是档案工作地位和活力的体现。积极推进档案的开发利用,努力开拓档案开发利用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是档案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的主要任务。目前,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依托丰富的馆藏档案资源,与相关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合作,按照制造产业与档案文化相结合、传统技艺与现代织造相结合、科研开发与市场营销相结合的原则,以建立档企合作基地的形式,积极探索档案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新途径,开辟了档案开发利用新模式,并初见成效。

一、建立档企合作基地的意义

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馆藏近50万卷丝绸档案和30余万件丝绸实物样本中,有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宋锦”、省级非遗“漳缎”和传统“纱罗”等,这些曾经的苏州丝绸明珠,现在却逐步淡出市场并濒临消失。为了使这些珍贵丝绸品种重放异彩,赋予新的生命,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馆藏丝绸档案资源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建立档企合作基地的初衷,正源于抢救和保护珍贵丝绸档案的客观需要和挖掘开发传统丝绸产品以满足现代市场的现实需求。

档企合作基地的建立,以创新档案资源利用、开发、生产和销售一体化的档案利用新模式为目的,以基地为依托,借助科研院校和企业的力量,对传统丝绸进行织造工艺挖掘、产品还原和新品研发,最终实现传统织造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同时开发出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风格并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档企合作基地这一崭新模式的开展,不仅对档案资源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更对档案资源如何走出“闺阁”再现光彩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

二、档企合作基地的建立方式

档企合作基地的建立,是在熟悉馆藏的基础上,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意义和传统特色的品种作为开发对象,再通过对相关科研单位、生产企业的调研,确定合作模式,形成紧密的伙伴关系,发挥各自优势,对传统品种的各项技术材料进行挖掘,并对传统生产工艺进行技术革新,开发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

1.确定合作伙伴

传统丝绸织造技艺的传承依赖于其产品为市场所接受并具有良好的生命力,而档案部门虽然拥有丰富的档案资源,却无法直接利用,必须借助科研院校、丝绸生产企业的力量,才能形成档案资源利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生产以致投放市场的开发利用体系。因此,寻找愿意传承、开发传统丝绸产品并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生产规模的合作伙伴,是基地建立的关键环节。中心借助各级丝绸行业协会的优势,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技术优势进行调研和筛选,以设立“传统丝绸档案传承与恢复基地”的形式,先后与吴江区鼎盛丝绸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家明织造坊、苏州市天翱特种织绣有限公司、苏州锦达丝绸有限公司、苏州圣龙丝织绣品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参与恢复与创新传统丝绸品种,探索丝绸档案开发利用新模式。

2.选择开发品种

馆藏宋锦样本涉及品种较多,如何确定先行开发的品种,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关系到整个研究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中心积极借助科研院校和社会力量,邀请国内丝绸行业的专家、传统丝绸技艺传承人和专业研究人员等组成了专家小组,按照既有传统性又具代表性的标准,对中心馆藏的宋锦、漳缎和纱罗等样本档案进行逐个分析、讨论并形成统一意见,最终确定先行开发的备选品种。

3.恢复传统工艺

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新中国成立前,苏州典型的丝绸织物织造技术大多数以师傅带徒弟,采用手教、口授的形式来传授,很少有文字记录保存,留存至今最多的就是丝绸实物或样本。而只有对传统工艺进行恢复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织造工艺的传承和开发。因此,档案管理人员与专家们对确定开发的样本实物进行鉴定,判定其生产时期,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各样本的组织结构、经纬密度、门幅和配色等主要工艺参数,最终形成完整的传统织造工艺。这一方面为下一步的开发提供了技术基础,另一方面也使样本档案更趋完整,传统织造工艺得以保存。

4.工艺创新与产业化

传统丝绸产品进入现代社会后,由于生产效率低、织造工艺复杂、产品成本高、使用范围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观和消费需求等原因而日趋衰落,濒临人亡技绝之危。因此,仅依靠对传统丝绸织造技艺和品种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仍无法解决其根本问题,必须对传统工艺进行创新,以适应现代织造装备的产业化生产。为此,中心、专家小组和合作企业三方共同对确定的待开发品种进行了技术分析、可行性认证、筛选和市场预测,最终确定先行开发的品种及产品的功能定位。

三、档企合作基地的特点和优势

建立档企合作基地这种开发形式,与传统档案开发利用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其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突破现有档案开发利用的范畴,开辟档案开发利用新途径

现有档案管理的范围主要包括:档案收集、整理、保管、鉴定、利用和编研,仅有档案编研活动对档案进行开发。因此,研究项目将档案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外延拓展至最终产品并推向市场,突破了现有档案开发利用的范畴,同时打破了传统档案管理“重保护,轻利用”的观念,使档案资源更有效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企业转型升级服务、为传承文化服务,拓展和延伸档案管理的功能、范围,提升档案管理部门的作用和地位。

2.打破传统档案利用模式,形成跨界合作开发新机制

传统档案利用往往是现场与点对点服务,限制了档案的服务范围拓展和深度延伸,档案部门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而档企合作基地的建立,引入了政府、科研院校、企业和社会等各方力量,通过整合各自优势对档案资源进行联合开发,实现档案资源从“封闭”走向“开放”,并形成新的产品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要。

3.档案部门主动参与,服务领域得到拓展和延伸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在客观上对档案服务的要求更高、范围更广。如何适应和满足这一客观需求,值得档案管理部门思考和探索。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进行了尝试,主动参与档案资源提供、品种筛选、技术分析、传统工艺恢复、工艺创新、新产品试制和量产,以及系列产品研发、宣传推广等各环节的全过程,并充分发挥档案部门的自身优势,对各环节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意见,使整个研究团队成为一个紧密的有机整体。在服务中实现档案部门的价值,同时,服务领域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4.调动合作方热情,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对合作企业来说,借助档案资源进行产品研发,可以降低其产品开发成本,提高创新能力,易于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参与热情。而档企合作基地的建立,也使传统的丝绸品种工艺得以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消费者可以重新接触和选择这些传统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为振兴苏州丝绸产业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档企合作基地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宋锦

宋锦是指具有宋代织锦风格的锦缎,它形成于宋朝,鼎盛于明清,在汉唐蜀锦技艺上发展而来,又有所创新,是一种以经线和彩纬同时显花的织锦。它既继承了秦汉经锦的技艺,又延续了唐代纬锦的风格,集两者特色于一身,形成独特的风格。在纹样组织上,精密细致,质地坚柔,平服挺括;在图案花纹上,对称严谨而有变化,丰富而又流畅生动;在色彩运用上,艳而不火,繁而不乱,富有明丽古雅的韵味。因其主要产地在苏州,故又称“苏州宋锦”。宋锦被赋予中国“锦绣之冠”,它与四川蜀锦、南京云锦一起,被誉为我国的三大名锦。其特点是实用性强,质地柔软坚固、耐磨且可以反复洗涤,适用面广泛,这是其它丝绸产品所无法比拟的。

明代“米黄色地万字双鸾团龙纹宋锦”虽已有部分地方残缺,但其上以真金制成的金色丝线仍闪闪发光。残片纹样中,既有蟠龙、禽鸟的动物纹样,又有万字纹、八达晕的几何纹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几条形态相同但颜色各异的蟠龙,五条龙为一组,在同一块织锦上通过不同的配色显现出不同颜色,彰显出当时技艺的精湛。此样本已由苏州工业园区家明织造坊运用传统工艺手工织造成功复制。

2015年11月10日的APEC晚宴上,参加会议的各国领导人及其配偶身着中国特色服装抵达现场,他们身穿的名为“新中装”的现代中式礼服,采用了极具东方韵味的宋锦面料,正源自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馆藏的宋锦样本档案。中心借助档企合作基地,以馆藏宋锦样本档案为蓝本,对机器设备进行技术革新,研发出10余种宋锦新花型和新图案,让古老的宋锦技艺走出了档案库房,在世人面前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并最终走上了APEC这一国际舞台,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赏。

2.纱罗

纱罗是纱与罗两类丝织物的通称,都是质地轻薄、组织结构稀疏的丝绸织物。“方孔曰纱,椒孔曰罗”,是对其的形象描述。纱罗多以蚕丝作原料,工艺复杂独特,用它制作的织物具有光彩悦目、质地轻薄透明、手感柔软轻盈、细腻滑爽、高贵典雅的特点。较之绫、绸、缎,纱罗显得更为名贵,古时多为皇家、贵族所用。纱罗组织构成的织物透气性好,结构稳定,主要适用于夏季服装和居室饰品。纱罗织物的织造工艺较为复杂,目前能生产此产品的厂家很少。从市场调研来看,纱罗织物必成流行之势。

罗灯

为了使传统丝绸产品在更大范围内让大众知晓,在利用丝绸样本档案复制传统丝绸面料之余,档企合作基地也在不断加强传统丝绸的功能开发和使用领域的拓展,推出了罗灯、罗扇、手包、丝罗手写本、丝绸书签等系列产品,所形成的“苏罗”品牌为更多消费者所认识。

3.漳缎

漳缎起源于漳州的漳绒。清代顺治三年,朝廷在苏州设立官办织造局,苏州丝织艺人通过改进织造工艺,结合云锦的花纹图案,应用束综提花织机的提花技术,创造出了一种既是贡缎质地,又有漳绒特有绒感及浮凸花纹图案,具有独特风格的丝绒产品,即漳缎。漳缎面料挺括厚实,立体感强,外观亮丽,适合用于服饰。

中心馆藏的漳缎祖本是十分珍贵的实物档案,由于大多制作于半个多世纪前,最早的甚至距今已有百年,现在部分祖本的丝线已经出现了脆裂,严重影响了对这些祖本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心借助档企合作基地,对祖本结构进行分析,确定了其织造工艺,最终实现了对漳缎祖本的解码。考虑到今后对复制件的利用,我们还对祖本所需丝线进行了加粗,增加了丝线的强度,复制件的技术参数与原件保持高度一致。

传统丝绸品种的恢复与延伸产品开发,标志着档企合作基地取得了预期成效。宋锦、纱罗面料使用的延伸并先后制成箱包、服饰、家纺、宫灯、宫扇等终端产品,预示了这一馆企合作机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拓展传统丝绸面料的使用范围和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接下来,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支持和参与传统丝绸传承、恢复与创新工作,开发出更多符合现代消费人群审美观念的系列产品,使传统意义上的丝绸产品更趋于历史文化、现代科学、时尚艺术和应用价值相结合的中高端产品,使消费群体不断扩大,商业价值更加突出,以良好的经济效益来加大传统丝绸系列产品的深度开发,实现丝绸档案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聚营,陈鑫,卜鉴民.宋锦样本档案开发工艺走上APEC舞台[J].中国档案,2015(1).

[2]陈鑫,吴芳,方玉群,卜鉴民.苏州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抢救与保护方法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5(2).

猜你喜欢

宋锦丝绸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玫瑰,玫瑰
非遗宋锦的传承和创新
宋锦重生记
钱小萍 借一匹残锦还原一门绝技
遥望“丝绸路”
我的基地我的连
路上丝绸
丝绸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