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过程与方法”中寻觅着物理的味道

2016-05-30张锡群

中学物理·初中 2016年4期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结论物理

张锡群

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不仅需要追求知识的构建、技能的掌握,还要注重学生知识建构和技能掌握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建构过程中的方法积累,注重学生在提升过程中的能力培养、思想渗透、技巧应用等等.而這一切理想的教学效果都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探究来得到很好的体现和达成.笔者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我们如何通过实验探究促使物理魅力的展现,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倍增,促使学生物理素养的提升.

1 巧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的观察和思考

物理的兴趣不仅来自于物理实验,现象的奇、特、妙、新,还体现在物理本身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的魅力时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服务于我们的发展.而这些价值需要老师慢慢地渗透给学生,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和好奇,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参与,开启学生的探究之旅.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在实验探究活动开展前,为叙事创设迎合探究需要、学生内需的情景是必须的.比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时候,教师一开始就可以表演一个“浇不灭的蜡烛”的小魔术,在学习磁体与磁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给学生表演一个“硬币穿越瓶子”的小魔术,除了这种新奇的魔术以外,我们还可以用震撼的视听效果来感染学生,比如在探究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可以播放海啸、洪水等视频.

情景的创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对情景的观察、思考,并激发学生参与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动力,开启实验探究的萌动.

2 呈现原始探究,展现学生的思维和失败

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的细节是要引起学生充分关注的,这些细节的注意点要不断地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的开展中不断的积累起来.而最有效的积累就是让学生体验不注意这些细节的后果,让学生经历失去关键细节的失败.让学生在失败中学会反思、学会分析,以此促使学生对实验探究细节的自发思考和揭秘,促使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不断提升.而有些失败会严重影响我们教学活动的开展,严重制约课堂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验探究的特点及教学活动的整个布置来选择性的让学生体验失败.比如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给学生做实验的时候,可以不去强调这个实验的注意点,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实验中.由于不同的小组之间在实验设置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最终有些学生先看到了沸腾的现象,有些同学后看到沸腾的现象,还有些学生直到下课时也没有看到沸腾的现象,这里就自然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缩短加热水沸腾的时间”,教师把这样的问题首先留给实验失败的学生来回答,再由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补充说明,学生自然就会发现需要加盖子或水量少一些等方法.

再比如,学生在探究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时候,学生如果深入到实验中,会发现很难做到匀速直线运动.在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的学习中,学生不小心用导线把电池的正负极直接连接起来,后来发现电池和导线很快发热,以此促使学生对短路现象的深入理解,等等.类似的“失败”经历在初中物理学习中还有很多很多,学生只有经历了这种失败以后,才会进一步思考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吃透现状背后的本质.

失败的体验是深刻的,展示失败的过程是一个暴露问题的过程,通过问题的暴露显现出学生思维中原生态的一面,这一面能让学生做到知己知彼,让教师能做到以学定教、以生为本.

3 还原信息采集,渗透物理的求实与严谨

很多物理规律或概念都是依托于物理实验探究活动的开展得以实现的,而实验探究的效果更具有说服力,学生会因为自己参与到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收集而感受到物理规律的真实性、科学性、准确性.而教师把这些收集信息的时间和空间还原给学生的话,不仅达到刚才的理想效果,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求实”与“严谨”.因此,这个信息采集的过程就要还原给学生.比如在沸腾、熔化等实验中,都涉及到一系列的数据采集.再比如,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的实验探究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对表1的数据采集,笔者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现一组学生采集到如表1的一组数据,这组数据就能明确得出质量相等的沙和水,沙升温快,也就可以说明质量相等的沙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而其他小组也得到类似的信息,也可以推出相应的结论.由此可以渗透学生物理的求实与严谨,感受结论的真实性、可信性.

4 激励思维碰撞,收获探究的关键和结论

实验探究的直接目的就是通过探究活动获知相应的规律、结论,而为了更好地体现实验探究的价值,更好的达成学生在分析实验信息、得出实验结论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我们需要把这个分析和推出结论的过程还原给学生,让学生把思维深入到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讨论中,让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物理素养进行总结归纳,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反思,甚至是思维的摩擦和碰撞,最终促使正确结论的建构.比如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的实验中,学生收集到如表1所示的数据,我们就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链的形式促使学生的思维,巧妙地融合学生的思维差异,激励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和摩擦.

问题1:质量相等的沙和水谁升温快?

学生1:沙升温快.

问题2:大家得到的结论和他一样吗?

学生齐声回答:一样.

问题3:那你们都是怎么得到这一结论的呢?

这个问题的提出就充分引领了学生的思维,有学生会比较相同时间内,谁上升的温度高,就说明谁上升的快.还有同学比较沙和水上升相同的温度,比谁花的时间短,时间短的升温快.而此时的思维摩擦和思维碰撞、再到思维融合,达成一致的认可,都非常有效的服务于最终结论的得出.

问题4:那么,加热时间越长,说明被加热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还是越少?

生齐声:越多.

问题5:那么,由实验数据分析,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哪一个吸收的热量多?为什么?

到此,学生会结合前面的结论和刚才问题4的引领得出相应的结论.而为了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入,教师在此追问“为什么”,这一问题的出现让学生再次思考,生成想法,并通过回答和交流进行思维的摩擦、交融、碰撞、融合,而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交流,这种交流都是高效、理想的,也是学生分析总结能力充分提升的绝好机会.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我们把实验探究的目的、过程、价值、细节等等,都一一还原给了学生,让学生在深入经历的过程中感受到物理学科的思想和方法、价值和地位,让物理的魅力吸引着学生的兴趣,让物理的味道弥漫在物理学习之中,让学生因为物理学习过程的充实而幸福,让学生因为幸福感的强烈而不断地自发学习更多的物理知识与技能,最终促使学生在物理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猜你喜欢

过程与方法结论物理
留言板
准确理解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之“过程与方法”
农村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过程与方法之我见
关于全班同读一本课外书的阅读评价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结论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探究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