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生成性教学策略研究
2016-05-30沙小兵
沙小兵
在以往的初中物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够在课堂上被动地听,不具备学习的主体性,并且很难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此类教学模式可以保证教学密度,却不能保证教学质量,更不能保证学生能够使用已学的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因此,为了迎合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初中物理教学都逐步使用了生成性教学模式,此类教学模式可以完美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就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具体阐述实行生成性教学的做法,希望能够给广大同仁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1 生成性课堂所代表的具体意义
生成性教学具备一定的创造性质,并且在实行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逐步引导学生体验探索未知知识的兴奋感,从而感受到探索的快乐.教师在进行物理课堂生成性教学的过程中,会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确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会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并在和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进行微调,从而制定最为合理的教学目标.通过此类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适当的压力,从而奋发学习,教师和学生之间也能够加强互动,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激情.
2 在初中物理课堂采用生成性教学的具体做法
2.1 充分利用教材知识并且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学习基础
在初中物理课堂高效开展生成性教学有一个最为关键的前提就是,教师必须对所教学生有一个直观、全面的了解.由于初中课堂每一节课都只有宝贵的四十五分钟,教师务必选择最切合学生实际需要的知识点进行着重的讲解.因此,教师务必要了解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选择最合理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
例如,笔者在进行《电功率》这一章节内容的讲课之前,首先了解学情,这一章节的内容,有多少是学生可以通过预习而自己掌握的;这一章节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技巧是否需要笔者进行着重讲解学生才能够明白;学生学习基础如何,是否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等等.通过了解学情,教师能够明确教学目标,从而最大化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2 将物理和生活紧密联系
物理教学包含理论和实验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伴随着有趣的物理活动体验.为了更为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得物理活动体验,教师应当抓住生活,巧妙地将物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直观地增加学生的物理活动体验.物理这门学科来源于人类对生活现象的探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回归物理的本质,利用多种生活实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引导学生使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当学生能够有效利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后,对于物理学科的兴趣自然会有所提升.
例如,笔者在某次物理活动课堂,依据自行车这个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交通工具,设计了一系列的場景,引导学生使用物理知识进行解决.笔者首先询问,自行车能够前进的原理是什么?机智的学生发现自行车的设计中包含了力的传递以及滑轮的省力措施.紧接着笔者询问学生,在自行车前进的过程中,前后轮受到的力的方向是否相同呢?学生经过研究发现,是相反的,后轮推动前轮.在这之后,笔者询问学生,我们学到的物理杠杆知识在自行车上得到了何种体现?学生经过讨论发现两个踏板之间的运动符合杠杆原理.通过情境设计,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即使常用的交通工具,也存在着诸多的物理知识.在活动课完美结束之后,笔者布置了课后作业,让学生研究自行车座的弹簧,思考缺少了弹簧,自行车会发生何种不稳定现象,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弹力知识的复习.学生通过此类物理课堂的熏陶,可以有效地在生活中使用物理思维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自身的物理综合素养.
2.3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主动实践积累物理经验
物理知识源于生活现象,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作为教师,务必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思考物理现象,动手实践物理实验,从而帮助学生最为直观地理解相应的物理知识.与此同时,学生能够通过实践获得物理知识以及加强物理知识,学生更能够体验到物理带来的快乐,从而更为主动地进行物理知识的探索.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物理教师,务必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加强学生的物理体验,从而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激情,最为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物理动手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授有关《浮力》的物理知识的时候,发现学生普遍对于浮力和体积无关存在疑问.此时,笔者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进行实验设计,验证猜想.学生通过合作思考,利用烧杯,橡皮泥以及弹簧测力计等器材进行实验,依据橡皮泥的多少以及弹簧测力器的示数最终得到了正确的实验结果.学生通过此类方式,既可以增加自身的动手实验能力,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思考能力以及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认为,当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探索问题、动手实验解决问题的习惯之后,需要重视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物理世界观,在体会到物理价值的同时,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造福世界而不是投机取巧,损害他人.相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能学习好知识,更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4 巧妙利用学生的习题加强物理教学
物理学科的逻辑性、严谨性很强,因此,需要学生做一定的课后作业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做题,学生更能够获得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建构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知识体系.由此可见,课后习题的布置是十分重要的.此外,学生在进行作业的解题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错误资源,寻找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巩固,帮助学生构筑完整的学习体系.能充分利用课堂宝贵的时间,有效增加课堂密度.学生在教师的不断加强引导下,能够通过习题训练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进行《浮力》这一章节讲解之后,布置了如下的作业:如何让只有重5 N的液体产生50 N的浮力,并设计实验方案.部分学生在面对此类题目的时候,依据教师给的表面文字往往会出现畏难情绪,认为这是不可能解决的问题,让只有重5 N的液体出现50 N的浮力简直是天方夜谭,从而直接下定论.面对此类现象,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并进行计算,从而让学生知道具体的做法.虽然能够解决学生的疑惑,但是却不能够保证学生在遇到此类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因此,笔者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实验,在大一点的试管内部装入重5 N的水,在小点的试管内放入重30 N的水,加入重5 N的红墨水,再加上小试管本身的总量,刚好重50 N并且能够浮在大试管上.通过实验,有效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加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能力,以及避免想当然现象的出现.学生今后如果再遇到此类问题,就会首先想到自己动手实验,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结论而不是依据表面文字直接给出结论.
如今的初中物理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更为严格,教师务必与时俱进,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尽快运用创造性和互动性并存的生成性物理教学法为学生进行服务.新时代的学生不仅要理解物理知识,更需要具备探索知识,质疑知识并且自己动手创造条件,利用相关器具进行实验,解决问题这样的物理能力.此路漫长任重而道远,希望广大同仁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最优质的物理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