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背景下祁东“渔鼓热”现象分析

2016-05-30王慧

卷宗 2016年4期
关键词:祁东县渔鼓曲艺

摘 要:祁东渔鼓是流行于湖南衡阳市祁东县等地区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是祁东渔鼓艺人根据的实际生活情况不断创作而成的。现在所表演的渔鼓曲目主要以反映广大民众的现实生活为主,具有社会教化和调节功能。在民间曲艺逐渐衰落的大环境下,祁东渔鼓却依旧得到较好的发展与保护,并出现了“渔鼓热”的现象。对此现象分析,可为地方曲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字:非物质文化遗产;祁东渔鼓;价值功能;存在问题

1 祁东渔鼓的来源

祁东渔鼓是流传于“中国曲艺之乡”湖南省衡阳市的祁东县民间曲艺艺术,因其表演时主要通过拍打伴奏乐器“渔鼓”来配合表演而得名。最初,渔鼓是用长二尺四寸、圆周九寸大的无节竹筒蒙上猪皮膜做成的渔鼓筒而成。演奏时,左手下臂抱筒在怀,左手持一根两尺长一寸宽的竹板敲击鼓身以为强拍,右手手指拍击下面的鼓面以为花点。渔鼓主要流行于乡村地区,其演出方式比较灵活,服装单一、道具较少,便于在丘陵地区行街携带。主要演出场所为茶馆、孝堂、重大庆典、红白喜事、以及大型演出、比赛等。

关于祁东渔鼓的来源,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资料记载,主要是通过民间故事、传说的形式流传下来。有专家考证, “渔鼓”,又称为“道情”,起源于道教。始于道士与道姑们化斋时所唱的劝世及修行歌,后传入民间,成为曲艺艺人演唱的绝活。大约在解放前,一位名叫刘贤忠的烧瓦匠一边烧瓦一边唱渔鼓,唱一些民间故事和历史趣闻,用来消遣娱乐。邹祖西后向刘贤忠拜师学习了渔鼓,并开始传唱。1952 年,邹祖西在中南戏曲观摩会上演唱了《廖仁福的互动组》,后经艺人们的努力,渔鼓演被改编成一种正式的民间说唱艺术。

2 祁东渔鼓的社会功能

(一)祁东渔鼓的教化功能

改革开放以后,祁东渔鼓新增了很多的现代曲目,这些曲目中包含教化、劝世的内容,具有一定教育和模塑作用,对引导良好的社会风气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好丑媳妇》中女儿出嫁前,父亲教导女儿要做贤良之妻、孝敬公婆、与丈夫和睦相处。对于处理好婆媳关系、家庭美德的塑造具有重要教育意义。《剁手》讲述了因男人赌博最后家破人亡的故事,最后剁手以吸取教训。劝解人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拒绝赌博。祁东渔鼓艺人根据当地的社会情况,创作了大量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唱词,使人们在欢声笑语中接受教育、调和社会关系。

(二)祁东渔鼓的调节功能

民俗的调节功能,是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剂。祁东渔鼓以说唱表演的形式,在乡村的不同礼俗活动中,通过娱乐、宣泄等方式调节民众的情感。祁东渔鼓的主要在红白喜事、寿宴等场合表演。在丧堂渔鼓表演的时,通过娱乐的方式驱散丧葬仪式中的沉闷,在娱乐中放松精神、宣泄悲伤的情感,使自己以及他人的心理得到调节。在婚宴、寿宴打渔鼓,欢声笑语中可驱散不快之事。在观看渔鼓时,观众就表演内容、所述故事进行评论,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

3 祁东“渔鼓热”原因

祁东渔鼓发展至今,并没有因为传统社会变迁和人口的流动等因素的影响而举步维艰。相反,祁东渔鼓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传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里力,并出现“渔鼓热”的现象。

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下,祁东政府开始重视并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积极探索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2007 年,祁东县文化局将祁东渔鼓申报为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 年,又申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当地成立了祁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09年,祁东渔鼓已被成功列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祁东县政府积极组织引入比赛机制,成立了祁东县曲艺协会,并由祁东政府组织,将渔鼓表演刻录成光盘,扩大渔鼓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祁东渔鼓的发展离不开渔鼓艺人的努力,近几十年来,邹祖西、周阳春、邹赛奇、邓福生等人对祁东渔鼓的创新、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艺人整理、收集了传统渔鼓的演唱底本,借鉴并融合了祁剧的唱腔,加入了花鼓戏的表演形式,丰富了祁东渔鼓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由于渔鼓艺人以渔鼓表演为主要经济来源,并成为他们生存所需的一种技能。因此,在面临新的社会状况和生存环境时,渔鼓艺人具有比较敏锐洞察力和创新意识,能够根据社会变迁、观众品味的变化对渔鼓进行改编满足观众的口味。

祁东渔鼓得到广泛的传播,离不开当地群众的支持。祁东渔鼓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无论是红白喜事,还是寿宴中,亦或是乡镇剧院,都可以看到渔鼓表演。除此之外,民众在家休闲事,也会通过收音机或者电视机播放渔鼓。原因如下:首先,祁东县地处南方丘陵县城内部交通多有不便,村庄内部集体活动较少,加之外出打工人员较多,村落内部联系不够密切。一场渔鼓可以聚集全村的大多数人,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也为民众提供了娱乐的方式。其次,在乡村社会中个人声望是受到重视的,红白喜事的排场可以显示个人财力和声望。邀请渔鼓表演也是一种互惠利他的行为,这种利他行为的表现方式主要通过馈赠的方式进行,以维持亲缘以及邻里关系,在利他行为中取得声望和面子。

4 祁东渔鼓保护传承的问题

祁东渔鼓发展至今,已经建立了一套自身的传承护体系。但是,就目前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传承上,祁东渔鼓目前主要的传承方式是师徒传承,艺人将渔鼓表演艺术当作一种生存方式。然而,老艺人人数逐年减少,年轻艺人青黄不接。年轻人宁可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学习渔鼓。随着流行文化的冲击,新的传播媒介以及娱乐资源的出现,年轻人崇尚流行文化,对祁东渔鼓的兴趣逐渐减少,对艺术的深入接触不够,无表演大家出现。同时,艺人处于分散的结构中,成员流动性较大,渔鼓缺乏统一的管理。

第二,对于祁东渔鼓来说,地域性是其最重要的文化特征。地域性主要表现为语言、习俗、文化的差异性。地域性对认识地方文化特质、探讨地方文化内涵具有重要作用。祁东渔鼓演唱多以祁东方言为主,具有明显的祁东特色,这对于祁东渔鼓传播与发展产生了阻碍。祁东渔鼓在常宁、衡阳等受到观众欢迎,但是到了其它地区就出现观众听不懂、或者不感兴趣的情况。

随着传统社会的变迁、城镇化的大潮、新媒体的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传统观念、价值取向、兴趣爱好等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若传统地方曲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有可能出现逐渐衰微景象。虽然祁东渔鼓出现“渔鼓热”的现象,但是地方曲艺的逐渐流失和退出舞台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祁东渔鼓的保护与传承之路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邝 嘉、苗学猛,地方曲艺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以祁东渔鼓为例[J],读书文摘,2014(10)

[2]张天慧、李巧伟,地方曲艺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学的对接尝试——以衡阳渔鼓为例[J],大舞台,2013(6)

[3]米瑞玲、刘瑞芝,衡阳渔鼓及其社会功能浅析[J],音乐时空,2013(12)

[4]罗艳玲,流变中的传承 ——湖南祁东渔鼓的人类学考察[D],云南大学,2010

[5]侯克娜,论祁东渔鼓的艺术特色与发展启示[J],芒种,2015(1)

[6]邹少民,浅谈祁东渔鼓及其音乐[J],艺海,2015(5)

[7]肖牡丹,祁东渔鼓——湘南曲艺之明珠[J],戏剧之家,2014(14)

[8]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学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3(6)

[9]苑利,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的几个问题[J],江西社会科学,2010(9)

[10]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2)

作者简介

王慧(1991—),女,山东省日照市人,武汉大学社会学系,职务:硕士,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祁东县渔鼓曲艺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洪泽湖渔鼓:漂浮在水上的民俗文化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山沟沟里的一缕阳光
——记湖南省祁东县粮市镇九司小学教师张国中
祁东县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研究
祁东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祁东县马尾松毛虫虫源地综合防治措施研究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
“渔鼓”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