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8-03-07李民锋
李民锋
摘要:简述了祁东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祁东县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油茶产业;现状;问题;对策及建议;祁东县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7-0242-04
1 引言
油茶产业发展是改善人民群众食用油结构,维护国家油料安全的战略举措,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林农收入的重要途径[1],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助力扶贫攻坚、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祁东县油茶栽培历史悠久,是传统的油茶种植地区,作为“铁杆庄稼”,油茶在祁东山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推动,祁东县抓住机遇积极发展油茶产业,在种植基地扩展、经营模式创新、管理水平提升、产业精准扶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引起了油茶经营者的重视,影响了产业资本的持续投入,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发展。目前祁东油茶产业发展正处于上升期,如何解决问题、消除顾虑、解除制约,促进油茶产业稳步健康发展,是当前必须面对的课题。
2 祁东县油茶产业发展情况
2.1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祁东县位于湘中偏南.湘江中游北岸,衡阳市西部,东经111°32'16"~112°20'10",北纬26°28'01"~27°04'34"。土地总面积1870 km2。全境地形狭长,东西宽,南北窄.地貌属丘陵地貌,西北多山,南缘中段突起,地势白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山地呈镰刀型环绕,最高海拔1043.2 m,最低海拔54.8 m,山地、丘陵、岗地、平原、水面具备,总体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土壤类型多样,红壤、紫色土、黄壤、黄棕壤、石灰土、潮土交叉分布,红壤分布最广;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風湿润气候区,适合油茶生长。
2.2 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2.2.1 基地规模稳步增长
从2009年开始,祁东县凭借区位优势,以打造油茶大县为目标,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环境、出台政策、加强投入推动油茶产业发展,鼓励和引导公司、专业合作社、社会个人发展油茶种植。目前从事油茶种植的公司达11个、专业合作社29个、承包大户74人。从2010年起,新造油茶以年平均666.7 hm2的规模进行增长,到2017年5月,全县累计新造油茶4668.5 hm2(图1、2),形成了从风石堰、白地市到太和堂等沿线8个重点乡镇集群发展的态势,成长了大批集中连片具有示范效应的规模种植基地。因基地扩展速度快、建设标准高、连片规模大,2015年被湖南省列入国家油茶产业发展48个重点县。
2.2.2 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祁东在产业发展之初就考虑到原有油茶林品种低劣对油茶产业的不利影响,坚持“良种良法”原则,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实施多品种配置,推广丰产栽培管理技术,引导企业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宣传生态油茶园建设理念,加强规模种植基地的示范作用。在示范基地的带动下,祁东油茶的经营管理模式由上世纪的粗放经营逐步向精细化经营转变。图3显示:2010年前油茶集约经营面积不到1%,一般性经营面积为33%,粗放经营面积接近67%,2012年经营状态则为新造油茶集约经营占24%,一般性经营为45%,粗放经营为31%,到2017年新造油茶集约经营比例提高到63%,一般性经营比例降低至30%,粗放经营仅有7%,由此可以看出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2.2.3 资金投入不断加大
发展油茶产业,资金保障是关键,为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祁东县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资金的投入。从2010年起,县财政每年整合国土整理、发改、农业开发及林业的涉农资金用于连片种植3.33 hm2以上面积3000元/hm2的油茶造林补贴,2012年加强整合力度,将补助提高至6000元/hm2,2015年争取到财欧投行油茶发展项目贷款资金2080万将补助提高到7500元/ hm2,资金投入的逐步加大.有效推动了油茶产业的发展。同时,还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建立小额贷款扶持机制,开展林权证抵押贷款信贷模式,并进行贷款贴息等争取信贷资金以缓解油茶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压力。至2017年底,全县投入油茶产业补助资金超3200万元,信贷融资3110万元。
2.2.4 经营模式灵活多样
在政府职能部门的引导下,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油茶产业建设,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经营形式结构,形成了以企业为主,“公司十基地”、“公司十基地十农户”、“合作社十基地十农户”、大户承包、个体经营多种形式共存的经营模式[2]。从目前新建的基地建设效果表明,企业为主的经营方式在产业规划、资金投入、基地扩展、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方面都优于大户和个体农户,在推动祁东油茶产业发展上占据着主导地位。
2.2.5 产业扶贫初显成效
祁东作为湖南省51个省级贫困县之一,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一直是政府及各部门工作的重点,各项产业发展都向贫困地区倾斜,油茶产业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全县在规划油茶产业建设时,重点着眼贫困地区,积极鼓励贫困地区贫困人员自主种植油茶致富脱贫,同时,根据国家发展木本油料脱贫和培育发展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脱贫的政策纲要,积极引导油茶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向贫困地区发展,通过承包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十基地十农户”联合经营等方式帮助当地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累计建设基地1066.7hm2,带动贫困户3524户,15850人。仅2017年产业帮扶实现脱贫1185户,4150人。
3 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后续发展资金不足
3.1.1 财政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油茶产业投入大,周期长,新造油茶林从栽植到投产需要投入45000元/hm2左右[3],尽管财政逐步加大了扶持力度,但与实际需求还相差甚远,而且是一次性补贴,缺乏后续管护补助资金,在进一步推动种植规模扩展及巩固现有基地的过程中后劲不足,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1.2 金融扶持范围窄、额度低、期限短。
金融机构目前在祁东县开展油茶产业发展金融服务业务主要有林权抵押小额贷款和“惠农担一油茶贷”。出于固有金融贷款模式限制,贷款期限设置较短,一般在3~5年,贷款额度仅有15000~37500元/hm2,倾向选择资本雄厚的6. 67hm2规模以上的企业,这对最需求资金的普通种植户来说.仍存在融资门槛。
3.2 基地建设存在薄弱环节
3.2.1 水利排灌设施欠缺
在油茶新造规划建设时,因工期紧张和资金问题,大部分企业的油茶基地水利排灌设施建设不全,全县连片20 hm2以上规模的基地超过42处,水利排灌设施建设齐全的仅有10处,面积占比不足30%。这些设施的欠缺,造林时降低了初植苗木对灾害天气的抵抗能力.易造成苗木成活率偏低,后期限制油茶基地的水肥管理,影响油茶的高产丰产效益。祁东县地处衡邵干旱走廊.受极端干旱气候影响较大,2017年7、8月份,受干旱天气影响,造成大量茶果干黄脱落,部分基地鲜果损失总量接近30%,茶籽出油率降低了5%。
3.2.2 油茶管护技术脱节
部分种植户对油茶产业认识不够,在无实际经验的情况下,凭一时热情种植油茶,虽然参加了技术培训但没有真正学懂学透,造成了油茶在整地、栽植、施肥、管护等环节出现技术问题,尤其是对油茶的修枝整形、病虫防治、水肥管理等技术不到位,拖长了投产周期,影响了优良油茶高产丰产性。
3.2.3 机械应用程度较低
绝大部分种植业主只在整地这一环节采用了机械,在后期油茶抚育的除草培蔸、中耕施肥、病虫防治,及茶果采摘后的茶果晾晒、籽壳分离过程中都采用人工作业,这在劳动力稀缺、劳务工资连年上涨的形势下,相对机械作业不仅效益低下,而且经营成本增加。
3.3 产业发展科技支撑滞后
3.3.1 良种油茶繁育基地建设空白
祁东县因良种油茶繁育技术不强,未在属地建设繁育基地,增加了苗木在质量、供应、运输及异地转植土壤适应方面对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3.3.2 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推广及服务不到位
受编制和经费限制,祁东县林业局和乡镇林业站技术人员储备和培训不足,导致在种植规模急速增长迫切需要大量一线技术指导的情况下跟不上形势,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发展。
3.4 加工能力不足、油茶综合利用率低
祁东县油茶加工企业建设不足,目前只有2个油茶种植企业设立了加工厂房,投资不足2000万元,引进的5条压榨、烘干、提炼、灌装自动化不锈钢生产线,设计年加工能力为处理茶籽油90 t,生产提炼茶油15 t,相对当前全县油茶籽5250 t/年的产量,加工能力与实际需要差距较大。整套设备为初级热榨,加工工艺和技术简单,油茶综合利用价值未得到有效体现。
3.5 土地集约困难、权属难以明确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山林权属落实到户,集体林地被分解到了农户手中,给企业、合作社和承包大户在土地流转上形成两种阻碍:一是分户过多、农户小农意识严重,统一流转土地的难度加大;二是流转管理不规范、法律规定不健全导致流转办证难度加大,权属难以明确。据不完全统计,祁东县从事油茶种植的公司、合作社及承包大户等114个业主流转土地的面积达6666.7 hm2,油茶种植面积也近4520 hm2,但办理了林权证的仅有14个单位,面积为727.8 hm2。
3.6 低产油茶林改造不受重视、产业发展不均衡
祁东县现有油茶老林5000 hm2,分布在各个山区,是贫困地区群众受益的重要经济来源,因林分混杂、疏于管理,产量较低,如果进行更新改造,可大幅提高经济收益。但在近几年的油茶产业发展中,政府将重点放在油茶新造的扶持上,对老油茶林改造则因人员散,组织难,而给予了忽视,导致产业发展不均衡。
4 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4.1 加大政策投入、完善融资平台、促进产业稳步发展
4.1.1 增加财政投入,建立可持续发展补贴机制
一是在新造油茶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增加低产林改造补贴资金,将新造油茶和低产林改造的补贴标准提高到应有水平,并适当延长补助年限,减轻林农后续管护支出资金压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将油茶种植中可使用的机械化设备纳入农机补贴范围,降低机械设备的购买成本,扩大技术装备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范围。三是扶持现有基地完成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巩固现有成果,为基地的提质增效打好基础。
4.1.2 完善融资平台、建立融资长效机制
根据中央相关文件精神,适当提高涉农贷款风险容忍度,推行林权抵押小额贷款惠农担一油茶贷、政融保、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油茶贷、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金融模式,建立健全担保体系,建设油茶林权评估、投融资信息中心等服务平台,建立融资长效机制,满足产业发展资金需求。
4.2 健全科技服务体系、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引进良种油茶繁育科研单位或企业在本地建立保障性育苗基地,满足产业发展的苗木需求,消除苗木在质量、运输及转植土壤适应性方面对油茶产业发展中不利影响;加大科技推广资金的投入,加强与油茶科研机构的联系,开展对县林业局和乡镇林业站技术人员的培训,培育一支能在油茶种植基地一线服务于林农素质过硬的技术队伍;建立健全专家组服务制度,制定适合当地实情的油茶栽培技术标准,设立科普流动学校,巡回开展科普宣传和技术推广;在油茶栽植规模大的重点发展区设立科普惠农技术服务站,派遣油茶专家和技术能手定期到站开班授课、技术指导,以点带面提高林农自身栽培技能;加强行业協会在政企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健全科技服务体系,以全方位的科技服务保障油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4.3 提升基地建设水平、促进产业高效发展
油茶产业要发展,基地建设是基础,也是保障[4]。祁东县新造油茶面积连片6.67 hm2规模以上的基地222处,但高标准、高规格的油茶基地不多,产出效益和农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建议从三方面入手,对现有基地进行提质改造,提高油茶的产量和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一是发展林下经济,搞活复合经营。二是开发油茶景观.链接生态旅游。三是以重点乡镇为基础,结合“两园”建设,对现有基地提质改造。
4.4 深度融合扶贫攻坚、促进产业和谐发展
建议将油茶产业发展与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紧密衔接,把油茶发展与扶贫攻坚一并规划、一并部署,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鼓励有条件贫困户自主经营脱贫,无条件贫困户以土地人股与企业合作经营或委托企业帮扶经营脱贫,完善合作或帮扶机制,保障参与合作贫困户的分配收益。祁东县2017年末建档立卡贫困户为22468户,79542人,按每户0.133 hm2计算,可新增油茶种植面积3000hm2,推动油茶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促进油茶产业和谐发展。
4.5 创新和完善流转机制、明析产权、推动林地有序流转
加强林地的流转管理,完善林权林地流转机制,适度分离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赋予林地经营权,保障林地实际经营人在权属证明、林权抵押等方面的法律权益,完善森林资源评估机构,林权抵押制度,在法律、政策规定范围内,简化林权流转程序,推动林地有序流转。
4.6 培养龙头企业、创建特色品牌、延伸产业链条
根据县域经济优势,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政策、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强对油茶企业的培养。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引导和鼓励油茶企业合作,通过资产重组、资本运作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市场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引进先进加工技术与工艺,建立以精制茶油加工为主的产业化体系,实行“和培+”、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加快制订地方标准体系,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推行有机产品认证,融合当地油茶文化底蕴,创建特色品牌。通过创建茶油品牌,增加油茶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EB/OL].[2008-09-03].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www.hunan.gov. cn
[2]彭邵锋,陈永忠,马力,等.油茶产业主要经营模式及其影响因素[J].林业科技开发,2012,26(5).
[3]杨小胡,曾维洁,欧阳硕龙,等.湖南省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林業科技,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