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练出实效
2016-05-30束长栋
束长栋
摘 要:练习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成效。因此,教师要注重练习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巩固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努力构建实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 练习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5B-0067-01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然而,很多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对练习的重视程度不够,更缺乏深刻的认识,在练习的设计上陷入了“题海战术”的误区,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使学生苦不堪言,长此以往,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让练习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此,数学教师对练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优化练习设计,让练习扎实有效,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去,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
一、练习设计要注重灵活性,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灵活性,避免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使学生不至于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设计练习时,要加强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让练习扎实、有效,实现价值。
如教学质数与合数时,这是一节比较抽象、枯燥的教学课,很多学生经常将质数、合数和偶数、奇数混淆,甚至有错误的认知:认为奇数就是质数,偶数就是合数。为了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纠正认识上的偏差,精心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在1~20中,(1)奇数有( ),质数有( )。(2)偶数有( ),合数有( )。这一练习在设计时,并没有把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放在同一题,而是把奇数、质数放在了一起,把偶数、合数放在一起。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比一比说一说,看看能发现什么。学生们经过观察、比较,得出了结论:奇数不一定全是质数;偶数不一定全是合数。教师这样设计,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强化了学生的认知。
上述案例,教师改变了练习形式,凸显了练习设计的灵活性,根据知识的重难点与理解的困难点进行练习,帮助学生走出了知识的误区,完成了知识的建构。
二、练习设计要注重生活性,丰富学生体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在进行练习设计时,要密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如教学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有37面彩旗,原先是每隔5米插一面,若改成每隔6米插一面,开始位置的那面彩旗不动,中间有多少面彩旗是不需要动的?这道题目,教师意在让学生联系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解答,促使学生将数学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学生很快联想到不动的彩旗,就是5和6的重合点,也就是求5和6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30。所以每隔30米,5米和6米就重合,就有一面不动的彩旗。学生在理解练习题题意的基础上,先算出插旗的总长度:(37-1)×5=180(米),这时看看180米里面有几个30米,就有几面不动的彩旗,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这道练习,加深了对最小公倍数的理解。
上述案例,教师设计的练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生活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唤醒了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挖掘了学生潜能,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练出了实效。
三、练习设计要注重对比性,提升学生能力
数学中的很多知识前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进行练习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可以设计一些对比题,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从而激发学生再一次学习的热情,提高练习的实效。
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组对比题:① 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它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②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沿着它的底面半径切开,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16平方厘米,原来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这两题虽然都是求圆柱表面积,但又有异同。第①题,需要学生根据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得出圆柱的高与底面直径相等的隐含条件,再运用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算出圆柱的表面积。第②题,需要学生根据“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16平方厘米”这一条件,增加的是长方体左右两个面,这两个面的面积相等,长就是圆柱的高,宽就是圆柱的半径,进而求出圆柱的高,再计算出圆柱的表面积。
赞可夫说“不要进行盲目的,互不联系的,大量机械的练习”。上述案例,虽然都是求圆柱的表面积,但教师并不是重复性地练习,而是设计了变式练习,强化了学生对圆柱表面积的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总之,练习的设计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设计有效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题习惯。长期坚持,数学练习必然会走上高效之路。
参考文献:
[1]潘朝辉.关于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5,(7).
[2]陈磊.关于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探索与思考[J].新校园,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