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始五分钟 培养数学高素养
2016-05-30张翔
张翔
摘 要: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学生不能以最快最好的状态进入学习。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充分开发利用每节数学课初始的五分钟,点滴利用、日积月累,达到夯实数学技能、积淀数学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课始五分钟;系统训练;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5B-0047-01
【课堂现状】
随着动听的上课音乐响起,学生们陆续回了自己的座位。看看学生们的状态:有些学生慢慢地拿出数学书、文具盒,喘息,平息一下课间剧烈运动引起的身体反应;有些学生和周围的同学交流课间的趣闻……
【原因透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我想原因很多,如课前休息不足,情绪烦躁;课前活动强度大,精神处于高度兴奋,一下子不能平静;天气太冷或太热,学生情绪受到影响。针对这些分心的原因,教师应该采取措施,做好课前组织教学工作。怎样才能使这些坐立不安、好奇心很强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注意力集中起来,爱学、好学、乐学呢?
【应对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潜能开发的黄金阶段。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挖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显得尤为重要。课堂初始五分钟的训练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以及思维的反应能力和数学教学质量。
不同年龄段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可以分成这样三个阶段来进行。
一、 初始阶段(1~2年级):口算、珠心算、数学小故事
低年级学生自控力比较差,老师要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他们活动的依赖性较强,尤为依赖老师。因此老师要给每个学生布置明确可操作的活动,并持之以恒,使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低年级学生知识水平,课始的五分钟可以进行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训练、百以内加减法口算和珠心算练习等。教师课前给出明确的活动要求,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将数学书放在桌角,笔和橡皮夹到今天要练习的页码。上课铃声响后,学生们回到座位,教师一声口令,学生开始练习。
每周可以利用一次课始五分钟安排两位同学讲讲数学故事。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学习数学家的优秀品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这一活动还能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 发展阶段(3~4年级):心算、巧算、思维训练
通过两年的训练,进入三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口算水平应该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个阶段对学生的口算要求要有所提高,可以看题计算逐步过渡到看题目心算,直接报出答案。重点练习三位数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反复地口算练习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厌烦。教师可以插入一些巧算练习、“算24点”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
课始五分钟还可以进行一些思维训练。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 。利用每天的课始五分钟可以设计一两个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元认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高级阶段(5~6年级):听算、错题分析、数学小论文
高年级可以练习口算简单的两步运算、简便运算、小数、分数的运算等。口算的方法除了书面口算题、看题口算,还可以尝试听算。课堂中灵活地辅以听算训练,让学生的耳、手、口、脑多种感官并用,对于开发学生的大脑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创造性有很大作用。
小学高年级学生好奇心以及创造意识日渐浓厚。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数学问题,并鼓励学生以日记的形式描述他们发现的数学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形成数学小论文。它可以是学生对某个数学问题的理解、评价,可以是数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可以是进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经过等。利用课始五分钟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小论文,阐述研究发现和心得,提出研究过程中的困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课始五分钟看似时间短,如果能高效地合理开发利用,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可以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可以系统训练学生的数学技能,使数学思想得到有效渗透;可以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朱德江.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内涵解构与培养路径[J].小学教学研究,201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