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2016-05-30李群英
李群英
摘要: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不仅促进了社会进步,也对素质教育的方式及策略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学科之一,教师和学生一定要予以重视。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发现,小学生群体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较差,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特别是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重点研究的领域。基于此,本文从创设教学情境和开展研究性学习两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两条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研究性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合理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不断挖掘和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创设教学情境
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有利于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心态,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转变传统的教学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方式,教师可以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加减法》时,笔者创设了在集市上买卖物品的情境,让学生在交易物品的过程中学习加减法,寓教于乐。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但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数学。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触类旁通,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经过独立思考后解决问题,学生不仅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发散性思维。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
据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在开心或是兴奋的状态下,更容易接受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讲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在学生处在兴奋的状态下,开展数学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展研究性学习能有效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产生更多的想法。
小学生自制力较差,上课容易走神,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如果教师只是给学生口头讲解和传授知识,课堂教学就会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有的学生可能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心理。
研究性学习是指通过建立研究环境,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比较浅显,所以教师要全方面地引导学生正确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能有效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它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研究性学习的耗时较长,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点较少,有些实验性教学缺乏操作性,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不仅浪费了教学时间,拖慢了教学进度,还会降低教学效率,使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时间和尺度,选择适合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下合理思考和研究的时间,发挥研究性学习的真正价值。
三、结语
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有效改善传统课堂教学单调、呆板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开展探究性学习,帮助小学生养成多思考、多探究的良好习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任重而道远,希望各位同仁不断挖掘更好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红梅.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
[2]王敏红.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教学策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6).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远县东江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