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2016-05-30汪琴仙
汪琴仙
一、课标链接
《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应鼓励教师和学生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课程资源。”基于此,每位教师都应树立资源开发与利用意识。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的回答等,无论以言语,还是行动、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资源。”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摆脱传统现行教学活动的影响,充分发掘和利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资源。
二、精彩生成
“快乐生活”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珍爱自己的生命”中的第四个话题。上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第一,图片导入。我先出示了一些人物喜、怒、哀、乐的图片,问学生:“你们见过这些表情吗? 看到这些表情,你们知道他们怎么了吗?”;第二,说一说、画一画。我要求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快乐体验,然后把当时的表情画出来;最后,试一试。我会让学生填写快乐保证书,让他们在面对不开心的事情时,也能乐观地面对困难,快乐地生活。
一堂崭新的课开始了,我信心满满,口齿伶俐,动作娴熟,先看导入新课的图片,学生们兴趣盎然,时而说一说,时而画一画,一切都在我的预设之中。但是,教学是动态的,预设之外的事情时有发生。当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都快乐吗?”大多数学生回答:“快乐!”却有一个不一样的答案:“陈明明肯定不快乐!”陈明明,是一位残疾小男孩。当我走到陈明明身边问他:“陈明明,你不快乐吗?”他点了点头,不敢抬头看我。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我的思维也快速运转起来,因为这不是我的预设!
三、心有灵犀
我灵光一闪:何不借此机会引导学生去帮助陈明明同学,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也能够快乐起来。于是,我抓住这个契机,调整了教学方案。
师:我要表扬刚才说出陈明明同学不快乐的同学,因为你有一颗善良的心,是你发现了陈明明的不快乐。陈明明同学不快乐,同学们,你们还能快乐起来吗?我们该怎么办呢?
沉默了一会儿,几位男生站了起来。
生1:陈明明,你的腿不好,以后你的书包我来背!
生2:陈明明,以后体育课我陪你下棋!
生3:陈明明,你腿脚不便,我把外面的座位留给你,我坐里面!
我仔细观察着学生们的反应,只见,与陈明明同桌的那位同学附耳对他说了几句话,陈明明嘴角一扬,笑了。
师:陈明明,你现在感到快乐了吗?
陈明明:我很快乐!
师:你是怎么快乐起来的?
陈明明:班上的同学都对我这么好,我感到很快乐。刚才,于洋星还说我的字写得好,以后星期天他陪我玩电脑,我教他练字。
生4:陈明明,你的画画得好,我也要向你学习!
生5:你的作文写得好,陈明明,我也要向你学习!
……
一句句赞美的话语,让陈明明勇敢地抬起了头。我知道,因残疾而自卑的陈明明终于站起来了。
师:因为你们的帮助和鼓励,你们看陈明明现在多快乐呀!你们帮助了陈明明,现在心里是不是也很快乐呢?
生齐声回答:是,我们很快乐!
师: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你们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快乐起来。陈明明同学因为你们的帮助而快乐,但仅靠别人的帮助而快乐,是不够的。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让自己快乐起来的好办法,赶快告诉陈明明,让他能像你们一样每天快乐地生活。
一切又回到了预设,刚才那一段绝对不是一个小插曲,而是一项生成与预设的完美邂逅。
四、感悟回归
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在本课教学中,课堂出现了我没有预设到的情况,但我却巧妙地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生成资源,让学生得到了预设之外的教育,学会了关心和帮助他人。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与生成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的关系,只有精心的预设,邂逅意外生成,才能共同演绎精彩的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江西省玉山县逸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