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学习历史思想的深刻意蕴

2016-05-30杨军赵方超

决策与信息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

杨军+赵方超

[摘要] 习近平高度重视历史学习,对党员干部提出了学习历史的要求。其思想意蕴丰富,主要包括:以学史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树立“三个自信”;以学史来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国史、党史的错误倾向;以学史来利用历史提供的经验教训、精神动力和广阔视野,提升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本领;以学史推动实干,达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 习近平;学习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近几年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学习历史,不仅提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等观点,而且要求“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等等。这些思想体现了对中国共产党以史为鉴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的遵循[1],更着眼于中国发展的内在要求,针对社会思想领域存在的问题,具有深刻丰富的意蕴。

一、以学史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2] 20-21。如何续写“大文章”,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历史责任和重大考验。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树立“三个自信”的要求,意在引导全党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明确认同和对自身使命的清醒认知,从而确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然而,“三个自信”不会凭空而立,必须奠定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成逻辑的正确理解上。习近平认为:“观察历史的中国是观察当代的中国的一个重要角度。不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尤其是不了解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就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人民的抱负和梦想,很难全面把握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3]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认同,需要用好历史这本教科书。

其一,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程中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3年1月,习近平回顾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500年的历程,突出了从历史过程、历史事实中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向。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不仅从宏观上呈现人类坚持崇高价值追求、为探寻美好社会而不断奋斗的过程,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它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在历史实践中不断得到确证,而且说明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代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结晶,它在本质层次上就是科学社会主义。所以,学习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有利于从宏阔的历史演进中、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规律性,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流”与“源”的关系,“体现着近代以来人类对于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4],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及其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其二,从鸦片战争以来我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认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5]因为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和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里,刻写着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和付出的牺牲,充满了落后挨打的惨痛教训,凸显中国人民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且清晰地展示了中国不同社会阶级为完成历史任务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的艰苦探索,说明了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和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依据,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结了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的梦想,具有历史必然性;同时,作为“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中共党史从历史活动主体的角度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完成两大历史任务进行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用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既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又坚持从具体国情出发,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发展找到了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90多年奋斗、探索、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可以说,近代以来的国史和中共党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成置于“确凿的事实、无可争辩的事实”之上,体现了“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又造就了新的历史辉煌”[6]这一深刻逻辑。学习国史、党史,把握这一逻辑,有助于从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中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觉性。

二、以学史来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国家一直利用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利用互联网的发展和文化交流渠道,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试图引导中国背离社会主义道路。而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社会利益群体分化,导致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这两方面因素的交互作用,致使一些错误思潮不断发展蔓延。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无视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否定中国革命的必要性、否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失误为由否定党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丑化党的领袖和英雄人物,抹黑改革开放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曲解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发展。其目的是“以历史的情怀浇现实的块垒”,通过否定国史、党史来否定现实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蔓延,已经在社会思想领域造成一定影响,导致人们历史知识和历史观的混乱,破坏了中国发展需要的政治认同和价值共识,使部分党员干部和群众丧失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质疑批判党的领袖,在重大是非问题上丧失判断力。

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国史、党史的全面解构及其恶劣影响,习近平明确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7],表明中国共产党尊重历史、尊重优秀文化传统的态度。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等多次讲话中,坚持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国史、党史,评价党的领袖。他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构成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他提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强调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阶段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他坚持全面、历史地评价一切历史人物和历史活动,把历史人物及其活动“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8]。习近平还指出,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极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9]。endprint

这些论述回应和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脱离具体历史环境、不尊重历史事实、以现象否定本质、以支流掩盖主流的历史评价方法和结论,既旗帜鲜明地表明国史、党史不容篡改,党的领袖不容丑化、妖魔化,揭露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在学习历史中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和本质,坚持历史辩证法,科学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从而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国史、党史的错误倾向。

三、以学史来提升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本领

我国自古以来有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人一贯重视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认识历史,以此来关照现实。毛泽东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10] 534,提出了“读历史是智慧的事”“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等重要观点;邓小平也提出“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11] 358,他们都肯定了历史的资政功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任,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不断出现,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本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与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本领有适应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的一面”,“适应的一面正在下降,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12] 402,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理想信念缺失、宗旨意识淡化、腐化堕落、能力不足、工作方法粗糙等问题,这些都凸显了学习历史、以史为鉴的紧迫性。

习近平认为,对于党治国理政而言,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13]。这是因为:

其一,历史能够提供丰富的经验教训。历史中“既有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丰富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的深刻教训以及由乱而治的经验智慧;既有当事者对时势的分析陈述,也有后人对前人得失的评论总结”[14],这些经验和思想精华反映了治理国家的一般规律,对于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和运用权力、增强执政能力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二,历史能够提供精神动力。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曾受过无数来自内部的矛盾与冲突、来自外部的挑战与威胁,但中华民族却一次次战胜灾难、渡过难关,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其内在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产生和形成了为整个民族共同认可、普遍接受而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良传统”[14]。这些优良传统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等。国史、党史还记录了革命先烈践行党的宗旨的不朽业绩,为了崇高理想不怕牺牲、不惧艰险、乐于奉献的精神。这些优良传统和精神可以在思想上为党员干部“补钙”,是党员干部增强认识能力、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品格言行的强大动力。

其三,历史能够提供宽广视野。在古代,中华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领先世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为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中国梦”提供了历史参照;近代中国由于“统治者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看不到文艺复兴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拒绝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其他先进的东西”[14],陷入了列强欺凌、被动挨打的境地。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中逐步崛起,深刻改变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这都能给中国共产党人把握历史发展趋势、利用人类文明成果提供世界视域,要求“无论是处理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还是处理对外开放中的问题,都应该放眼世界,具有宽阔的眼光”[14]。

中国共产党人要通过学习历史,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获得清醒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能“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6],从而经受“四种考验”,推动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以学史来推动实干

习近平一贯重视实干,反对空谈,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他把对实干的倡导与对党员干部学习历史的要求联系在一起,明确指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习历史不能读死书,或者囫囵吞枣地掌握一些结论,应吸取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历史教训,把学习“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6],“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千万不能夸夸其谈,陷于‘客里空”[12]。从而表明,党员干部学习历史决不是去机械地记忆历史知识,也不仅仅是寻求个人“修身齐家”的经验启示,而是立足于实干、解决实际问题,在“治国、平天下”上有新的作为和新的创造。

读史使人明智。要做到以史为鉴,在认识和处理现实问题中发挥历史知识应有的积极作用,必然要求学习者有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即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12]。历史作为过往的人类社会,具有复杂性、多面性,记载、研究历史的文献也会因作者个人的价值观、立场、学识能力和对史料占有情况等多种因素良莠不齐,这增加了学习者辨识、理解的难度。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或是隐身学术研究,或是以多种感性形式通过大众传媒蔓延,对于正确认知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也带来了很多干扰。因此,必须以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才能形成科学的历史认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整个世界观上实现了科学的变革,它“从最过硬的事实出发” [15] 12,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来考察历史过程,坚持正确处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科学认识历史、把握历史的“真实”提供了可靠指南。党员干部必须在学习中坚持唯物史观。

其二,坚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面向现实实践需要来学习历史,应遵循知古鉴今、古为今用的原则,对历史上的文化知识、思想智慧、经验教训等作具体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同时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区别对待,或者吸取应用,或者作为借鉴,或者引为警戒。比如既要批判我国封建王朝的专制主义,也要从中发掘治国理政的统治智慧和有效措施;既要善于从近代中国落后挨打中吸取教训,也要从近代中国人民的艰难抗争、屡次失败又战中提炼优秀传统;既要充分肯定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的历史贡献,也要深入总结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经验和教训;既要从古今中外不同阶级、政党执政的历史中发掘启示、寻求借鉴,也要看到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和崇高的价值追求,在治国理政上要超越以往统治阶级或集团。这样,完成历史知识向实践养料的转换,使学习历史成为引领实干、助推发展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认真学习党的重要文献 充分发挥资政育人作用[N].人民日报,2011-06-17.

[2]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3]习近平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5-08-24.

[4]秋 石.为了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J].求是,2013,(13).

[5]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6月25日)[N].人民日报,2013-06-27.

[6]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学习时报,2011-10-05.

[7]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4.

[8]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2-26.

[9]习近平.习近平谈反对历史虚无主义[C].求是理论网,2015-09-24.http://www.qstheory.cn/zhuanqu/zywz/2015-09/24/c_1116665737.htm.

[1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3]习近平.在调研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2013年7月11日)[N].人民日报,2013-07-11.

[14]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学习时报,2011-10-05.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肖偲偲]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当代青年的“小目标”,该如何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关系探究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