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育研究

2016-05-30杨东润王泽沣

艺术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数字媒体移动互联网教学

杨东润 王泽沣

摘要:数字媒体专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学科,天然具备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双重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有必要从教学和实践角度,从培养学生媒体创新意识和时代艺术感知力等方面,研究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特点,契合时代对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事业的需求。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数字媒体;教学

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了主旨演讲,再一次明确提出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行进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数字媒体专业作为互联网内容生产力供给的源头之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全社会对数字媒体内容的消费需求空前旺盛,这就要求数字媒体专业的教育和人才输出能够做出及时和前瞻的反应。

1移动互联环境下的数字媒体艺术传播与体验

众所周知,当今的媒体和信息环境已经进入到移动互联的时代,并且已经以生态圈的形式渗入到文化、经济、生产的各个领域。如同历史上发生过的技术载体对艺术本体的影响一样,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必定也会对数字媒体艺术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传播工具和呈现工具的变革,数字媒体艺术中图形、图像、声音处理方式的改变,不断地给数字艺术本身带来新的内容,从而使得数字媒体艺术与社会文化的关联形式越来越丰富。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这种改变体现在内容质量和传播速度上。随着移动数字技术和宽带条件的不断优化,以往对数字艺术内容和体量的限制逐渐变小,数字艺术对现实的反映、再现、思索可以从更广更深的层面展开。以上作品的传播效率也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观众和艺术家之间能建立即时甚至实时的艺术创作联系。

从体验的角度来看,数字媒体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能创造出更丰富的综合体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字媒体艺术的展现和应用场景延伸到观众的日常生活中,这正是传统艺术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主题之一。传统艺术运用各种表现技法,或现实或抽象,都是希望观众能参与到艺术作品本身的表达之中和作品产生交流。而同时具备交互性、链接性、即时性特点的移动互联加上虚拟现实等技术,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在完成后实现作者和观众的互动体验,在创作过程中观众就能参与其中,成为艺术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获得和作者极为一致的艺术情感体验。

2信息环境下技术手段与艺术形式的深度跨界融合

目前,在数字媒体教育领域内,比较普遍的观点是将学科分为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两大类。这种兼顾文理的分类方式有别于其他艺术学科,从这点可以看出,数字媒体专业在学科整合上的跨界性,对于这种跨界性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和挑战:

首先是观念的跨界。在数字媒体教育范畴下,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首先从观念上要跨界整合,虽然这两个分类看起来是横跨工科和文科两个大类,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不兼容性,但是,这恰恰是数字媒体艺术触类旁通、文理兼收的魅力所在。当数字媒体艺术出现的时候,我们认为打破传统意义上学科划分的时间节点已经来临,虽然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还不能从制度层面实现,但从观念上应该向前迈一步,塑造兼顾文理的复合性艺术人才,从培育兼顾文理感知能力的艺术人才人手,实现观念的整合。

其次是技法的跨界。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和展现高度依赖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而产生的艺术形式,所以在表现技法上是在传统艺术形式基础上的扩大和衍生。这个概念中要避免两个倾向,其一是唯技术论倾向,其二是唯艺术论倾向,无论偏向哪种都会不可避免的导致最终艺术作品的畸变。因为现代媒体艺术是高度融合的艺术形式,从其表象来看,技术本身也已经是技法的内在基因,离开了电子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无从谈起,而离开艺术内容,数字技术又不具备艺术气质。所以,在这个层面上,应当把所有信息技术手段纳入到艺术技法的范畴去理解和运用,才能真正从艺术创作的整体性上去宏观的整合技術与艺术。

再次是内容的跨界。数字媒体艺术形式的诞生给艺术表现带来了极其丰富的表现手法,表现内容也空前丰富。随着技术发展,数字媒体艺术内容已经在声光电等多媒体形式基础上,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带入到艺术创作和艺术消费领域,数字艺术形式所表现的对象也从传统文艺内容向精神和物质层面探索掘进。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感受距离在无限缩小,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已经能从互动的角度去和观众进行直接的艺术情感交流。因此,艺术家可以从更广阔的空间人手,从全社会的精神和物质文化内容去考虑,内容更为丰富,创作更为自由,从艺术表现的角度实现文化内容的跨越。

3培养具有媒体感知意识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

当互联网进入到移动互联时代,数字媒体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更趋丰富和广泛,媒介的途径和形式更加多元化,传播者和受众的身份界限日益模糊。特别是社交平台和自媒体平台的出现,对数字媒体内容的传播和扩散起到了拓扑式的加速效果。如今,大众对媒体的概念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渠道的媒体定义,这也要求我们数字媒体专业的教育和从业者,从媒体观念上有所转变,培养具有媒体感知意识的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和传播从形式和内容上契合时代需求,符合时代气质。

培养媒体的感知意识,首先要了解现代媒体的主要特点。毫无疑问,移动互联网作为当代媒体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去理解和把握的。首先,要理解社交平台的传播价值,如微博、微信。微信以其便捷、实时、关联等特性,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性媒体,大量的数字内容通过微信传播,甚而至于被称为“病毒式传播”。而数字媒体内容在设计和研究时,就需要考虑到网络平台的传播便捷性和适用性,充分考虑受众和展示场景的特点。其次,要理解媒体传播者的身份的双重性。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者,本身也天然的具备传播者属性。传统情况下必须要通过发行机构才能进行传播的格局已经被打破,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情况下,这种双重属性更为突出。在自媒体大量涌现的情况下,公众文化内容的传播已经是一个从内容产生到发布的完整、扁平化的流程,可以说在移动互联时代,不考虑传播效果和传播平台的数字艺术内容是不完整的数字艺术内容。

如今,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无论是外部需求和内部环境,都给数字媒体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迫切需要我们从学科特点出发,从教育前瞻角度出发,研究和认清当前数字媒介环境,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环境给教育带来的优势和契机,从技术、艺术、理念等多方面培养综合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和推动数字媒体艺术内容和产业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字媒体移动互联网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Android的一键智能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与前景
数字媒体的时代特征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