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籍形态的创新原则研究

2016-05-30彭丽莎

艺术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设计理念原则创新

彭丽莎

摘要:当书籍仅仅以知识承载物的形式作为商品在书店大量销售的时候,商家对书籍形态与内容的关系几乎不予研究。而事实上,书籍设计不只是文字和图像的嫁衣,更可以起到“通过书籍形态的语言形式唤起文字和图像重生意义”的作用。因此,从审美的角度去认识、感觉、变化汉字是书籍设计者永远都要做的功课。本文通过对现代书籍形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时代需求,去研究历史书籍形态的创新原则,以寻找现代书籍形态设计的创新方向。

关键词:书籍形态;设计理念;创新;原则

1当前书籍形态存在的问题

书籍形态,即造型与神态的珠联璧合,由此才能使书籍产生形神兼备的艺术面貌。艺术创造的真正魅力与装饰表现、造型风格关系密切,表现形式与表现技巧则往往是作品标新立异、引人入胜的重要因素。书籍设计不是形式的设计,更要注重文化体现——书籍所表达的语意,缺乏文化的设计形式是难以打造高端文化和时代经典的。

現在市场上的书籍设计形式简单,用材简陋。设计师对书籍设计的热爱程度与读者的阅读喜好是成正比的。古人对于知识的渴望程度远高于当下人,因为现代社会的优胜劣汰规则,人们的利益获取心过于急切,已然不能静下心来去细细品味一本书。苏东坡在《李氏山房藏书记》对“书”评价道: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屑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当然时代也是促使书籍设计物化变化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古代书籍形态变化都是因方便读者而不断改进变化,而现代书籍设计形态并没有与时俱进,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形式千篇一律。

第二,设计观念滞后。

第三,形与态割裂。

第四,无服务对象。

第五,书卷气息薄弱。

第六,开合方式无新意。

第七,书籍结构单一。

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传统与现代断裂,跟不上时代步伐。连续,意味着渐行渐远的传统书籍设计及其时过境迁的传统文化精神并不会烟消云散,相反,它们将融为一体,渗透到现代书籍设计形象中化作血脉流通,让现代书籍形态设计既流淌着返璞归真的书卷韵味,又折射出时代的精神,体现出文化气质。

中国的文化含蓄、内敛,富有意蕴,具“有无声之音,无形之相”的独特语境。重复会让作品失去生命力。延续会让作品增添扩张力。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合则两美,离则两伤。传统与现代要巧妙结合,才能进发出创新的火花,现代离开了传统便失去特色,传统离开了现代便显得俗气,两者既要和谐、合拍,又要有节奏感的熔铸,才能使渐行渐远的传统社会的精华再次跟上新时代的步伐,推动现代书籍形态设计创新,同时现代书籍形态设计要借鉴古代的书籍形态创新意识与韵味。

2书籍形态设计创新表现方法

古代书籍形态发展从陶器记载、甲骨记载、青铜器记载、石刻记载到书籍形态基本成形,出现竹简、木牍、缣帛记载文史资料,书籍形态在不断演变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公元105年,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取代了之前陈旧的书籍材料,加速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书籍形态的装帧方式开始创新,出现“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当装订方式丰富之时又考虑到书籍柔软,不好保存,为防其破损,书籍形态出现了书函的装帧,不仅保护了书籍而且增添了书籍的古典雅致韵味。当印刷术出现时,书籍形态由外往内转变革新。清末时期一些地区已盛行铅铜版凸版印刷。到“五四”运动前后书籍设计开始注重技术与艺术形式,现代书籍设计艺术的开拓者和倡导者鲁迅提出书籍设计的基本要求“天地要阔、插图要精、纸张要好”。在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书籍整体设计颇具艺术感染力,阐释着中国书籍独特的书卷之美,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意韵又追求时代的步伐。由于社会政治不稳定,书籍设计也曾出现空白期,直至迈入21世纪的中国书籍出版业体制改革,书籍不再仅仅是外表包装和内文的简单装饰,而是着重信息传达的表现力,在新的设计理念的指导下书籍设计已突破传统的设计观念从而探索书籍的整体设计并且对视觉传达概念的思考,此时书籍形态创新再次出现春天,外国书籍设计理念不断汇聚与中国书籍设计业碰撞出火花。由历史痕迹考究和现代书籍设计问题综合分析,研究书籍形态的创新原则。

2.1简化书籍视觉原则——核化表现法

核化表现法是近代设计理念,是把内容的诸要素提炼、概括,以极单纯的抽象形式来表达主题,称作“纯化设计”,即“核化表现法”。以西方现代设计见长。康定斯基有句名言:“抽象里存在着伟大现实的根。”通过核化表现法分析概括出简化书籍视觉原则。一本好的书籍设计,不在于设计的繁复,而在于精简到位,无关内容的装饰就像画蛇添足,会适得其反。繁复使视觉疲劳,从空间性、简洁性、流畅性、虚实性、含蓄性几个方面核化书籍形态使之创新。遵循少即是多的原则。

(1)空间性。书籍设计的空间性在整个设计环节中是一个重要考虑的方面,这里所指的空间性不仅仅是排版的“天地要阔”平面空间性,还有就是考虑书籍形态的立体物化空间性。文字、图片内容的编排不可在页面中篇幅太大而过于拥挤,拥挤会使人视觉疲劳,舒适的构图才有益于知识的传播。而书籍形态的立体物化空间性也相当重要,根据内容需求可以打破常规书籍六面体,在六面体中适当做一些切割空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多面体效果。或是分割书籍立体空间构成多层次单个空间去简化烦琐的信息构造。把书籍设计当作建筑去构造空间,让人产生一种“步移景异”的时空意念。“大统一小变化”是创新的方法之一。

(2)简洁性。书籍设计的简洁性是要使繁杂的内容通过书籍形态的设计简单的传达到读者意识里。将烦琐枯燥的文字有趣、简洁地表达出来是书籍设计者永远的课题。设计者要掌握信息的单纯化与书籍载体空间性关系,有节奏地变化文体结构可以提高书籍形态的可视性、可读性。书籍设计中文字是主要信息构筑元素,平淡无奇的罗列文字反而不利于读者认可。

(3)流畅性。书籍形态设计是兼具“形”与“态”。不可为了书籍的价值体现就过度注意书籍的外在形态的包装而忽略书籍内容的“神态”传达。纯化并不是割裂,而是再设计相似元素进行融合从而简化视觉效果。信息构架的流畅需要设计去完善。信息要经过提炼、概括出书籍物化,使信息的诱导和渗透产生流畅的视线。

(4)虚卖性。俗话说:“面面俱到等于一面不到。”书籍设计要根据内容的需求而“虚”“实”相生,无须明确的指向性但会显现无限的延伸,做到虚生实的意象。用“虚”的形态来暗示书籍内容的思想造就一种视觉冲击力,开启读者更多的思维空间。用“实”的形态去强调书籍的主要信息,引导读者兴趣点。在书籍设计中,应具备虚实性,“虚”寓于“实”中,“实”表达能产生“虚”的物象。

(5)含蓄性。含蓄是东方艺术的表达形式,和虚实的“虚”有所不同,如同隐形的创新是一股不可估量的扩张力。含蓄是指书籍形态的深度表现,这也是纯化的一种隐晦形式,直白的表达有时略显肤浅,毫无新意。优秀的书籍形态是让人产生意犹未尽的遐想。含蓄表现在巧妙的用图、和谐的色调、新颖的排版等上面。

2.2强化书籍触觉原则——复合表现法

复合表现法是近代设计的另一种设计理念,是将从属核心内容的重要因素结合起来,把与内涵中相关联的诸多元素添加复合,从而产生虽“核”不可视,却思可视的诱导化设计。强化书籍触觉是调动读者的积极性,“触”就是“摸得着”这是与电子读物最大的区别,也是电子读物无法取代的功能。单独的设计若离开了整体,便失去了设计的价值,通过复合表现法去强化书籍触觉。触觉可以延伸至读者阅读书籍的听觉和味觉。

(1)参与性。当今是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经过调查发现,纸张和印刷工艺技术不断更新,是这个时代显著的特点,传统的文字图书和网络已经显得狭隘,好的创意还需好的材质与工艺表达,好的纸张和印刷工艺技术可以唤起人们的思维空间。改进印刷工艺是提高视觉感知力和引起积极市场反应的投资策略,从古至今,纸张和印刷工艺都在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只要抓住这个时代的审美和特色便可创新。纸张的肌理可以促使读者参与,纸张与特殊的印刷工艺结合便可使读者的行为与思想同时参与。

(2)互动性。强化书籍触觉原则之二是与读者产生互动性(如图1)。书籍设计是信息输出过程,而读者阅读是输入过程,两者是密不可分的,缺一将无法存在。现在的书籍形态不断创新只是为了时代的审美和需求。互动性从书籍外在形态——封面或书函开始便给读者第一印象,甚至陈列方式不同,书籍也将给人第一印象,因此书籍的这点方寸具有无限的空间延伸,别致的开合方式、巧妙的装订形式、精致的书函都将引起读者的互动。三维空间的书籍通过读者地翻阅而产生时间推移构造出四维空间的书籍形态。

2.3趣味性

强化书籍触觉原则之三让是让读者对书籍产生趣味。如何提升书籍的趣味性?这就要求设计师充分领会内容的真谛,将与之相关联的具象形态相结合,使读者产生好奇心。分解书籍形态空间结构来增添书籍的趣味性,甚至探讨一些打破常规的无开头无结尾的实验性版式和结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来阅读书籍。

无论是纯化还是复合,它只是一种指导设计的方法论,在此探索研究为了书籍形态设计能够传达其本质意义——内在精神的震撼力。优秀的书籍设计需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的条件:“富有创意的设计、合适的印刷纸张载体、准确的印刷色彩还原和细致的印后工艺加工。根据个人的经验之谈,创意构思,需要用纸和笔随时记录,要养成画书籍形态设计结构图的习惯(如图2),电脑有时是无法传达创意的,烂笔头可以提高效率。书籍材料选择需要根据内容而变化,避免私有的经济效益而千篇一律。高更曾说:“色彩是眼睛倾听到的语言,而它具有暗示力量……”所以,要打印书籍样稿做对比,根据打印机去调整色差。印后工艺已经超出了狭义的印刷本身所涵盖的范围,如凹凸压印、烫金银箔工艺到复杂的异形切割等。书籍形态设计语言往往是设计符号的物化,是文化的象征。书籍形态设计诠释着时代审美標准,设计要深入研究书籍形态设计语言。

3结语

书籍设计的对象是书籍形态与读者行为,是两者之间的桥梁。书籍形态是为读者行为服务的,而读者行为是促进书籍形态创新的表现。通常当我们从它的建立系统和传统环境中干扰一个对象时,它会激发出一种新的想法和可能性。要有新的创新就必须去除一些外化的规定,打破先行的条条框框,才能出其不意,在逻辑学的范畴去考虑问题,在有与无的对立关系中去寻找一些相关而具象的引申义,有即是无,无须要有来完善。前进就是回溯到根据,回溯到原始的和真正的东西。书籍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使读者阅读,更要使读者感动。书是信息与读者的精神栖息地。书籍形态创新需要具有时代特色和本土民族风格。总之,不管书籍形态如何创新,其根本是传播、承载和引导功能。芝加哥学派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路易斯·沙里文说:“形式追随功能”。包豪斯甚至认为:好的功能就是美的形式,无需要再对形式做进一步的探讨。

猜你喜欢

设计理念原则创新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解析国外优秀平面设计师及设计方法
茶叶包装设计研究
报纸版面编辑中的设计理念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