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现状分析

2016-05-30朱春燕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1期
关键词:寄宿生寄宿制办学

朱春燕

近几年,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以及人们生育观念的逐步转变,人口出生率降低,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在西部农村,新增人口数量迅速下降,西部农村学龄儿童数量大幅减少。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批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一部分西部农村适龄儿童随父母流向城镇经济发达地区入学,还有部分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城市优质教育,放弃农活进城陪读,进一步导致了西部农村学龄人数的减少,从而加快了西部农村学校的萎缩。面对生源减少带来的办学难题,为了保证农村教育教学顺利开展和教育资源合理利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01年发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2004年教育部提出《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中有两项措施与寄宿制学校建设有关,一是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二是实施“两免一补”,给予寄宿生以生活补助。西部部分区县为了保证农村教育教学顺利开展和教育资源合理利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落实国家政策,对中小学布局进行了调整,大量寄宿制学校在各乡镇得到快速发展,寄宿制学校的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因此,我国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建设及办学的现状,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也需要我们认真审视和反思。

一、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西部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

在西部农村实行寄宿制后,实现规模化办学,为改善办学能力,整合教学资源创设了条件,寄宿制规模化的办学,对原本分布在各个边远村落的“教学点”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二)有利于西部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

办学力量的集中,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而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建设从领导班子成员的素质、配备及结构有了更高的要求,师资队伍、教学设备、教学设施、校园文化都随着推行寄宿制的进程而不断地改变,这就为办出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特色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有利于解决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办学形式的出现,将留守儿童的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过程中,以学校代理监护形式来弥补留守儿童家庭监护的不足,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的问题

首先是资金开支较大,实行寄宿制,无论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日常开支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寄宿制小学,增加了宿舍及食堂等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成本,而宿舍与食堂又需要相应的管理,增加了管理成本。学生们要上早晚自习,用电量加大,冬天全校又需供暖气,用煤增多。而以上的这笔开支,可能会使一些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难以正常、健康运转。

(二)食宿条件的问题

在寄宿学生住宿方面,许多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仍不足,条件简陋,学生宿舍通风不好,空气很不新鲜,这样健康问题就随之会出现,而很多学校都没有设校医室,出现问题后得不到及时的解决,给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在寄宿学生就餐方面,学校食堂简陋,多数学校的食堂被个人承包,卫生条件无法保证,加之学校没有统一的用餐标准,以营利为目的的食堂承包者,根本不考虑学生的营养需求,饭菜品种单一、口感差,营养根本无法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三)基础设施的问题

学校基础设施不全,设备陈旧。另外学生的娱乐设施,活动场所设施不富足,大部分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唯一的活动场所就是操场。

(四)内部管理的问题

1.管理人员缺乏,师资力量不足

许多学校都没有配备专职校医、食堂管理员、宿舍管理员等教辅人员,各项后勤管理工作都是由专任教师兼任,这样加大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而教师的待遇却没有相应提高,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使得部分教师另谋发展,造成寄宿制学校教师更加紧缺。

2.“安全第一”的“圈养模式”

学校在工作中倾向于选择机械、保守的“圈养”式管理方式,把管理共识定为“安全第一”,不愿做、不敢做一些对学生成长有利但管理成本较高的尝试,这必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寄宿制学校增加了西部农村家庭经济负担

学生到寄宿制学校就读,意味着学生家庭必须增加现金支出。比如学生住校的生活费,寄宿费以及往返学校的交通费等。而对于西部农村地区来说,这就成了一笔很大的开支。因此在这样一种状况下,随着寄宿制学校的不断增多,西部农村家庭出现无力支付子女上学费用的情况将会越来越外显化。

4.寄宿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但进入寄宿制小学后,他们远离父母,与父母沟通缺失,而学校由于学生多,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又缺乏相关的专业训练或因事物繁杂等因素无法顾及每一位学生的情绪情感变化,学生之间产生的烦恼与冲突得不到及时的分担和引导,学生容易产生感情脆弱、焦虑自闭、社交恐惧等心理问题。加之学校外部环境复杂,诱惑多多,部分学生受到影响,产生厌学、弃学的念头,最后导致辍学。

三、解决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问题的策略

(一)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正处于发展初期,其建设和发展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需要国家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还需要依靠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和实际作为。另外,寄宿制学校也要想办法采用多种渠道,争取社会力量来解决办学经费紧缺问题,并发动群众,通过捐资、捐物、出力等形式改变办学条件。

(二)加大寄宿生的经济补助力度,扩大覆盖面

目前寄宿生的经济补助数量少,覆盖面不足,广大西部农村寄宿生及家庭急切需要得到数量更多、覆盖面更广的经济资助,尤其是西部农村贫困家庭、特殊困难家庭更需要经济资助。并且要根据每个寄宿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实际需要,发放等级不同的补助金,不能让孩子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

(三)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内部管理

1.加强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对教师的关怀、管理与服务。一是按学校规模解决西部农村寄宿小学的教师编制;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尤其注重对生活教师的培训;三是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合理确定教师工作量标准,改善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待遇。

2.建立学校、家长沟通制度,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可用家访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型的家庭教育讲座、设立家长开放日、成立家长委员会等形式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发挥学生家长在教育实践中的智慧和才能。

3.建立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

对于食堂的管理。建立健全寄宿学校食堂管理制度,聘请有卫生许可证的人员担任厨师,保证师生就餐时的卫生和营养搭配,本着服务原则,确定用餐费用;对于宿舍的管理。建立健全宿舍管理制度,可制定一些评价制度强化寄宿生的管理力度和机制,为寄宿生提供一个安静、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立关爱机制。对学生进行特殊的关怀和照顾,注意学生情绪上的微小变化,针对每个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沟通,促进他们个性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4.丰富课外活动,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安排适宜的课程和作业量,在学习之余有意识地对“圈养”学生进行“放养”训练,给“圈养”学生提供“放养”的空间,给“圈养”学生创设张扬个性的舞台等方式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发展给教育主体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版本和模式,是西部农村教育资源整合的结果。我们相信,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同时,及时解决问题,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就一定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寄宿生寄宿制办学
农村寄宿生有效管理对策分析
寄宿与非寄宿初中生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比较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初探
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每天给“小小寄宿生”一个香甜的梦之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