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泥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016-05-30徐晓琳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1期
关键词:个体差异创造力兴趣

徐晓琳

【摘 要】泥工活动的材料柔软,可塑性强,幼儿可以通过搓、揉、捏、压等方法塑造自己喜欢的形象,从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但要想使幼儿自由的天性与教材要求的各种制作完美结合也很难。本文通过激发幼儿对于泥工兴趣、创设良好的环境、适当的训练技能技巧、泥工与自然事物相结合、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多元的评价形式这几方面阐述在泥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关键词】创造力;兴趣;个体差异;技能;评价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充分说明,在泥工活动中培养儿的创造力,离不开幼儿的动手动脑。但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按教材要求去进行各种材料的制作,这确实很难办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呢?通过研读我国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深入研究泥工教育活动,本着“尊重幼儿需要”的原则,在我班开展了泥工特色活动,凭借泥工活动具有色彩鲜艳、形象逼真、操作性强、受幼儿喜欢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锻炼幼儿操作、想象与创造力。

一、激发幼儿对于泥工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往往对喜欢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而且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我认为在组织活动时,只有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才能做好因材施教,才能实现“每个儿童都能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我通过主题难度逐级提升的活动,提高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并在感知、体验、发现、和创作的各个环节中加以贯穿。在不同的活动过程中,幼儿可以获得很大的自我满足。当孩子们的目光被深深吸引的同时,再拿出色彩鲜艳、五光十色的彩泥,并以玩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参与:“今天我们来玩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看一看,瞧一瞧,我变了什么?”(汤圆)!又变了什么?(蜗牛)!哇,真好玩!该你们变啦!这个“我变了大饼”那个“我的泥变成面条啦”!看着张张小脸兴趣盎然的样子,我赶紧赞叹:“你们真能干!很棒哦”!第一次的成功,大大提高孩子对泥工的兴趣,抓住这一机会进一步教授捏泥的技巧,孩子们积极地对泥工产生了浓厚兴趣。

二、创设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创造力与个性的发展

皮亚杰认识理论认为: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只有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体现出幼儿的自主活动,更大程度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只有从小为幼儿营造一个具有创造氛围的环境,才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激起他们对创造的兴趣,并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去参与,并从中得到熏陶,逐步提高创造能力。为此,在教学的主题墙,我以泥工形式来布置,这样的环境能激起幼儿对泥工活动的浓厚兴趣与创作欲望。孩子们的兴致很高,看见新的造型总是愿意试一试。

三、适当的训练技能技巧,把创造的空间留给孩子

在泥工教学活动中,应适当加强幼儿技能技巧训练。因幼儿年龄小,缺乏一定的技能,要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发展就应让他们掌握搓、压、捏、切、团、粘、印等制作技能。在训练的时候,教师应作出动作示范,但不能对他们的作品进行统一要求。在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自主选择各种技能进行操作。幼儿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与丰富的感知经验,才能在此基础上创作。我引导幼儿尝试学习了本年龄段能够掌握的几种基本技能,例如:团、搓、压、捏等方法。我引导幼儿塑造单一的基本形状开始,选择的内容都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便于表现的物体。例如:《娃娃家》区域添加的“汤圆”“饼干”“棒棒糖”等,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将泥放在手心,两手来回团圆,团出一个球状物,就成了“汤圆”;把“汤圆”用手掌压扁做成“饼干”;将泥搓长变成小棒再慢慢盘成大大卷,就成了“棒棒糖”。在我进行的“小蜗牛”泥工活动中,我首先将如何做出小蜗牛的壳进行教学,然后再进行其他部分的教学,因为小蜗牛的壳是最难的部分,很多孩子在卷时总是会弄断,所以我加强了她们这方面的训练。把最重要的部分教完了,孩子们再给小蜗牛添身体时,添出了形态各异的样子。

四、与自然事物相结合,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在幼儿掌握了几种基本技能之后,就可以进行组合塑造了。将泥工与石头、棍子、树叶、草等自然事物结合,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想象力的提升,并能激发起他们的创造意识。这一阶段,我主要引导幼儿在塑造一个物体之前,尝试目测所需面泥的量,尽量使物体各部分的泥量分配适中,这样塑造的作品就会比例协调、美观逼真。如:将许多球压片组合在一起就做成生日蛋糕;将黄色的泥做成球压片做鱼的身体,在用小白泥做小圆球做装饰,在用黄泥分成两小块做鱼鳍,小鱼的嘴用工具刀来做,小鱼就完成了。小团是小小的面片……同时为了激发孩子们的更大的活动兴趣,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辅助工具和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地运用各种技能进行创造。例如:用各种图形磨具压印饼干,再用牙签在上面点芝麻,变成可口的芝麻饼干;把一次性筷子当成擀面杖。我再次引导幼儿用泥结合石头、沙子、树叶、棍子等进行制作,当他们看到这些物品时非常兴奋,脑海中浮现出千奇百怪的泥塑形象。当我问:“你们想用它们变出什么来?”时,回答更为千奇百怪,有的孩子说可以用叶子和泥做只美丽的绿蝴蝶,有的说可以用泥和小棍子做只小刺猬等等。由此可见,将泥工与自然事物充分结合,有助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并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相应提高。

五、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我们在教学中要力争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泥工活动中,我根据不同水平的幼儿,进行了分组教学,根据孩子的能力选择适当的内容。集体教学时,对不同的孩子提不同的要求,对能力稍弱的幼儿要求他能掌握基本的技能,能塑造出形体便可,对每个孩子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每个孩子都从中获得成功和快乐。在班上我还采取一帮一的形式,请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孩子,他们之间更容易交流,更容易接受,效果不错。

六、运用多元化的评价,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创新意识

评价既不是为了发现小天才,也不是为了对幼儿进行选拨、排队,而是在发现每个幼儿的智力潜力和特点,识别并培养他们区别于他人的智能和兴趣,帮助他们去实现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一条建立自我价值感德有效途径。对幼儿泥工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把握好技巧评价与情感评价的和谐统一。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件作品的优点,以积极的态度来评价幼儿作品,多使用表扬、激励的语言,如“做得和别人不一样”、“很新颖”、“老师都没有想到”、“作品很有特点”等,少用或不用否定的语言。在“美丽的点心”活动中,有些孩子做出了饼干、麻花、小丸子、饺子等点心,对于这样的孩子,他的创新能力已经很强了,如果一味的表扬他的创新,孩子会骄傲起来,所以在观察他的作品时,我发现孩子的点心做的很粗糙,都像是急急忙忙赶出来的,于是我对孩子说“你做的点心真多啊,你的小手真能干,小脑袋也很聪明想出这么多点心,如果再精致点就更好了。这样做出来的作品自然也就更加的精细了。

总之,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幼儿时期的孩子对新事物都有很强烈的好奇心,作为老师或者家长要注重对孩子兴趣与创造能力的引导与培养。教育家卡伯曾指出:正是童年时的幻想引发形成了以后所有的创造性活动。由此可见,教育者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创造性的教师,正确对待幼儿的创造性表现,为幼儿提供广阔的空间,用期待和赏识的目光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聪明,体验创造的快乐,具备创造力,进而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创造者。

猜你喜欢

个体差异创造力兴趣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分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