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名著阅读开启学生思想之光

2016-05-30靳学丽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名著渗透阅读

靳学丽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表述是:“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一位语文教育学者也说:“语文不仅仅是载体,更需要强调的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注重人文的学科,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性格,进行德育渗透。如何通过课堂渗透德育呢,我认为通过阅读,特别是名著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德育素养。

【关键词】名著;阅读;德育;渗透

一、名著阅读的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在总目标也指出,中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当前,电影、电视、电脑游戏五光十色,变幻莫测,令人目不暇接,欲罢不能。而且很多名著离学生的生活现实太远,对于心性未定的学生来说,让他们静下来读名著,确实有点困难。

当前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喜欢读名著的人数比例不多,大多数读名著的都是因为老师或者家长的要求,但可喜的是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读名著是对自己有利的。所以我认为,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重视名著阅读教学,这对学生提高阅读名著的兴趣和提升学生德育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二、名著阅读在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可行性

名著博大精深,往往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这一特性也就决定了它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性。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而要训练语感,最好的阅读材料就是名著。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共携手,可以增长見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德育素养。因此将名著阅读要求落实到语文常规教学中去,使名著阅读真正成为语文德育渗透的重要部分,从而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

我们都知道,一部作品能成为名著,那是因为它们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它们都是思想性强、文质兼美的文章,就这一点而言,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作为德育教育素材的内容比比皆是。

三、名著阅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1.切合学生实际,围绕德育目标制定名著阅读计划

在名著摘抄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读书笔记,积累语言,训练语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并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理想观,责任感,有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教会学生阅读名著的正确方法,让学生能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学会揣摩作品艺术手法,分清作品中的精髓与糟粕,逐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并能继承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开展形式多样的名著阅读研讨会,实施德育渗透

名著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那么如何开研讨会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1)读书笔记研讨会

每一部名著都有许多章节,每个章节都有一个独立的故事,学生通过摘抄和写读后感等读书笔记的形式,可以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同时我又以四人为一个小组的形式,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读书收获,然后每小组再推荐一个代表,在每个星期一的语文课上进行全班读书笔记交流,学生讲完后,老师要适时进行点评,引导他们。

读书笔记研讨会上,学生的各种读名著的感受碰撞在一起,很好地形成了一种阅读名著的氛围,德育渗透在交流中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思维,那些不感兴趣地学生也在这种氛围下,开始慢慢地喜欢上读名著,思想也默默地发生着变化。

(2)名著专题研讨会

对于那些内容比较深奥,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名著,还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阅读的间接兴趣。如请校内的老的语文教师,或者校外的一些文化名人,让他们给同学讲自己读名著的感受,通过各种形式的名著专题研讨会的形式,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促进提高,也通过这种形式渗透了德育教育,促进了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德育素养。

名著阅读版块是新课标的要求。我们的名著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推荐书目和应试考试上,更应该站在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高度,去重视名著阅读教学。因为这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与习惯、对学生人格的形成都有积极、重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名著渗透阅读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