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法导读 以读带讲

2016-05-30张建萍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6年1期
关键词:凡卡理解课文读法

张建萍

朗读和默读是小学阶段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因此,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必须以读为基础,把它作为一项特殊能力来对待,将读贯穿始终。

认清读的训练在整个阅读教学中的地位,有助于我们在教学中扬长避短,很好地通过“读”来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下面我谈谈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在课堂上寻法导读,灵活运用“以读带讲”法的一些认识。

一、读思结合法

读书要有目标的。教师要学生读书,读前应提出明确目标,通过“读”与“思”的结合,免除教师不必要的赘述。如教学《再见了,亲人》时,重点应放在第一段上,教学时可采取“四读四学”,一读一学:默读课文,了解这一段的内容;二读二学:细读课文,勾画表现人物精神特点的词句并加以理解;三读三学:教师范读课文要学生闭上体会想象,设计拍摄镜头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文章情节;四读四学: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大娘忘我为人的精神及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这样通过有层次的读思结合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又通过朗读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二、品味欣赏法

实践证明,讲解是分析,而朗读则是综合。是跃出文外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手段。对课文中一些文字优美,富有文采,能唤起人们美感的课文仅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具体指导学生品味欣赏语言文字的“形”时,才能真正传达出作者寄蕴的“情”。如支玉恒老师到南方执教《第一场雪》时,从学生心理入手,将读贯穿课堂始终。他先引导学生对文章语言文字的内涵进行挖掘,然后通过指导学生注重读中的轻、重、缓、急、虚、实、浓、淡等语感训练,成功地读出了雪势之大、山村夜静、雪景之美及人的情感。

三、创设情境法

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情感最为强烈。根据教学的需要,有些课文可在朗读之前或之时创设情境。如配乐、布景、配画或投影片等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从而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启发他们观察、思维、感受、表达,把学生引向智力开发区,唤起形象思维,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四、反复朗读法

朗读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课堂上,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对一些感情色彩非常强烈的句段,可采取学生反复朗读的方法。如《凡卡》一文,凡卡在信尾一次次向爷爷呼救,话虽不多,却包含着凡卡万分痛苦的感情“亲爱的爷爷,来吧!”让学生反复体味,“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亲爱的爷爷,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这些句子是凡卡对求生的呼唤,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不难把握文章的中心。

五、对读法

对读法就是通过师生间、男女间、小组间对一些特殊句段彼此对照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和逻辑感受能力。对读与轮读并不一样。如教学《月光曲》,可采取男女生对读法。女生读出“轻柔和缓”部分,男生读出“高昂激越”部分,以突出语调,相互体会语言乐感。也可采取师生对读法,即教师读现实部分,学生读联想部分,以帮助分清“事物与联想”。对诗歌类文章,因其结构相同、内容相近,可让学生分组对读,领其含义,悟其意蕴。

六、分合法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新异的刺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读书的积极性。老是用一种方式读书学生会有单调、乏味感。对一些结构特点比较突出的文章可运用此法。如《桂林山水》一文,可按总——分——总的方法读。先齐读第一段,再由两名女生和男生分别读山、水两部分,最后齐读第四自然段,使学生具体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七、破题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题目入手读文,一边读,一边破题,同步进行,题文结合,可以捕捉作者思路,抓住文章线索,既有助于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又有助于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八、示范导读法

范读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能够披文人境动情,以美的表情,美的语言,把教师丰富的情感体验直接传递给学生,这对诱发学生进行了深入的内心体验,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同时范读也为学生提供了朗读的榜样,学生对老师的朗读看得着,听得见,可以模仿、学习,师生共同参与,双向交流,相互感染,共同创造融洽和谐,富有美感的教学氛围,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寻法导读、以读带讲、以读助讲就是读给讲开路,用读来协助讲,要达到这个目的还需要教者把握好读的时机,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效果,真正达到“以读助讲、以读带讲”,减轻负担、培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建国街小学)

猜你喜欢

凡卡理解课文读法
“0”的读法和要领
立足文本,引导学生续写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法、写法教学设计
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低钠盐中的钾
怎样读零
集中扫描动词,想象透视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