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不良现象分析

2016-05-30洪秀月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写作文作文老师

洪秀月

摘 要 作文教学是提高小学生整体水平的关键,虽然大部分老师对此十分重视,但作文教学的高耗低效仍困惑着广大教师,学生自始至终害怕作文。本文就教师和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不良行为做了深入的探讨,为改进和优化作文教学奠定基础。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不良现象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046-02

许多教师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做了大量的探索,但作文教学的髙耗低效依然困惑着广大教师。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很累;教学效果差,效率低,学生得不到应有的进步和发展。“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成了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一、剖析教师行为

1.文前指导过多。作文是学生自由运用所学的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抒发内心思想感情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由发挥个性、展示文学才华的过程。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应该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的。可是,在实际中,常常发现有许多题材、结构极为雷同的作文,甚至开头、结尾都有惊人的相似。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学生作文前指导过多。有的教师唯恐学生不会作文,在作文之前总是喋喋不休。在作文教学活动中,许多老师习惯在交代写作任务后,就如何选材、如何构思、如何立意,大发见解,大讲写作技巧,然后拿几篇范文佳作让学生欣赏,为学生引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自认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写出好作文来,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学生的思维不自觉地被引向了狭窄阴暗的死胡同,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弱化了学生的想象力。更有甚者,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考试得高分,采用投机取巧的办法,要求学生临考前背几篇“范文”,考试时“用上”或“改头换面后用上”。 有的老师还反复对学生进行如何“套”文章的技巧训练。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大大挫伤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滋长了学生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我想:这样的指导,还有谁会真正的作文?千篇一律,没有个性的作文就在情理之中了。

2.文中放之任之。好作文是长期积累、训练的结果。 只有经常练笔,思路才不会闭塞,下笔才不会无话可说。犹如柴刀,只有经常使用才不会生锈。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教师对作文训练抓得不紧,喜欢期末搞突击。农村语文老师教的科目多,要抓成绩,没有太多的时间顾及作文教学。再加上学校的各种活动所占用的时间,留给孩子们写作文的时间就少之又少了。一般,作文课的设置是每周连续的两节语文课,一般是一节课讲作文,一节课写作文,但是大多数老师都占用了这段时间,把写作文的时间推到了孩子们回家以后写,放之任之。殊不知,有些孩子太“聪明”了。只要老师布置回家写作文,他就在《同步作文》上或网上偷偷地抄写一篇,交差了事。可是一旦老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写完,大多数孩子都傻眼了。不会写,只能抓耳挠腮,凑字瞎编,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假话、大话、废话满天飞,内容空洞无物。老师们往往忽略了作文教学的连贯性、长期性,学生不会写,不想写作文,养成了思维的惰性,缺乏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更不用说什么创新精神了。

3.文后讲评甚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结合学生第一次写作活动的具体实际而开展的再一次习作指导。它的目标是让不善于作文的学生雪中送炭,让已经入门的学生锦上添花。可是,到了作文讲评课的时候,哪些是大面积的问题,需要全班注意;哪些是个别问题,需要单独交流,老师都没有及时的整理。大多数教师讲评课是很少上的,即使上了,也就是讲讲大道理,抓不到重点。讲讲主题,又讲内容,讲完材料,又讲布局……本想让学生什么都明白,但由于评讲时“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没说透,学生似懂非懂,运用起来却不知如何下手。教师的讲评讲了等于白讲,风吹过山,还是老样子。另外,教师评讲缺乏针对性,学生不明白各阶段的努力方向。这也是阻碍作文教学迅速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分析学生行为

1.缺少观察,无内容可写。童年是最快乐的,按理说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生活过,见闻过,不等于有所观察、有所感受、有所体验。再说,现在孩子个个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其父母深怕他们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每天去家教辅导班,有的孩子双休日还报各种奥数班、才艺班。作业、考试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长此以往,他们对生活怎能不感到枯燥乏味呢?哪有心思去感受、体验生活呢?一旦老师要他们写作文,他们就瞠目堂舌,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无奈之余,只好草草几句,完成任务了事。由于他们缺少观察的意向,没有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也就没有了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眼里的生活是平淡无味的,今天是昨天的翻版,写文章自然就没有了素材,才会害怕写作文。

2.语言积累少,难以写具体。阅读是写作的源泉。大量的阅读积累对写作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是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吗?可是,现在的孩子课外阅读时间远远不足,平时忙于作业,应付考试,双休日懒得动,沉浸在玩耍中,电脑电视是他们的最爱。阅读量远远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阅读面仅来源于教材和一些少的可怜的《同步作文》。有的学生即使读了,也完全是凭兴趣而读,翻翻漫画,看看笑话,却没有读精品。所以,阅读时间和阅读数量得不到保证,造成语言词汇贫乏,思想情感空泛,当然对写作不感兴趣,写出来的也只能是干巴巴的几句话。

3.受挫次数多,丧失信心。尝试成功的学生,会以更高的热情去追求成功,品味了失败的学生,一般不会保持再原有的热情。如果作文连续失败,往往会丧失信心。一个学生在平时作文练习中,老是得不到高分,甚至不及格,屡战屡败,而且作文之后接踵而来的是教师的批评,家长的斥责,这使他们的心情更为紧张。这样天长日久,学生就会给自己打上烙印,低估自己的能力,对作文反感、厌倦,甚至惧怕。谁还会喜欢作文?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尽管这一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周一贯.小学作文教学新概念研究[M].长沙: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

[2]刘飞,王安全,王安秦.主体间性理论观照下的小学作文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12,(15).

(责任编辑 曾 卉)

猜你喜欢

写作文作文老师
写作文的烦恼
用中医诊疗法写作文
六·一放假么
写作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