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地区荡口古镇整体性保护方法与策略研究
2016-05-30胡颖吴尧
胡颖 吴尧
摘要:苏南地区是江南水乡古镇生长与发展的典型地带,通过对无锡荡口古镇进行现场调研,针对其在保护更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保护苏南地区历史古镇在发展过程中的原真性与整体性。
关键词:苏南地区;江南水乡;荡口古镇;整体性
1古镇概况及特色要素
1.1古镇概况
荡口古镇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锡山东南角,自晋以来,已有1600余年历史。因地处苏、锡、常三市交界处,交通便利,自古素有“小苏州”“银荡口”之美誉。
荡口古镇内多以清及民国时期建筑为主,从北仓河义盛桥起向西沿河往南延伸到三公祠两岸约500米的距离内,保留了成片的建筑群。此外,古镇历史街区桥梁多达29座,其中古桥5座。
1.2古镇特色要素
(1)整体空间布局。荡口古镇因东枕鹅真荡湖,又依北仓河顺势而建,水网的分布决定了古镇的整体空间特征,即因河成街,因河成镇的带型镇集布局模式,并由北仓河与新生河形成形转折。历史文化街区还拥有大量历史悠久且保存较好的建构筑物。
(2)街巷空间及绿化。镇内主要街道分布于北仓河沿岸两侧,镇内主干道与外围城市道路相连,交通便捷,中部有纵向贯穿古镇的人民路、北接新湖路、南抵学海路。镇内拥有大量极富特色的传统街巷,如进步街、胜利街、黄石弄、杨家弄、建设街、生产街,以及北仓河、摇弯里河、市河等重点保护历史河道。
2古镇现状评估及发展建议
2.1建构筑物现状评估
荡口古镇现有较重大历史意义的建筑60余处。目前二、三类等级的传统历史风貌建筑及结构破坏较严重的建筑居多,约占总量的70%~80%。古镇建筑总体楼层数以一二层为主,多以黑、白、灰三色为主色调,普遍采用坡屋顶形式,年代以晚清至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后建筑为多。
2.2发展建议
(1)针对性整修历史建筑,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根据建筑评估体系,对镇内建筑进行合理地整修。由于古镇建筑大多存在结构老化,缺乏独立厨房、卫生间等现代生活设施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合理协调保护古镇空间风貌与满足现代化生活要求则变得尤为重要。
(2)合理保持新建建筑与传统空间风貌一致性。随着古镇历史建筑的物质性老化及现代化建筑的迅猛发展,加之当地人口逐年增多,造成开发商及当地居民大肆新建现代化建筑或自发性搭建简易棚台等临时性建筑物的行为,导致由于忽视历史过渡区而造成传统建筑与新建现代化建筑间的突兀与断层,严重破坏了古镇传统空间秩序。因此,对新建建筑进行合理规划,在保证建筑物内部满足现代化生活需求的前提下,使其与传统建筑保持材料、形式、色彩、高度等方面的一致性。
(3)保持水体清洁,严格整治空间街景。调研发现,古镇周边工厂将生产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镇内垃圾箱、焚化池、公厕多集中于河道、绿化带处,加之水闸阻隔,河水难以流动产生自净效果。因此,搬迁周边工厂,使其远离水源,对镇内垃圾池等进行美化,安置于墙角、街巷转折处等既方便居民使用又不污染水体和影响古镇环境风貌的地方。
3古镇保护方法与策略
3.1整体性保护方法
整体性保护,即保护历史古镇的整体历史风貌、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保护历史古镇肌理,在发展过程中延续它的历史形态。
历史古镇的整体性保护包括:第一,对历史城镇周边自然环境的保护。第二,对历史地段空间序列的保护,如古城的平面形状、方位轴线以及与之相关联的道路骨架、河网水系、组织形式等。第三,对历史建筑真实性及完整性的保护。第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如传统艺术、民间工艺、民俗精华、名人轶事、传统产业等。
3.2整体性保护策略
(1)面——以主要构成历史文化名镇的区域保护。在对荡口古镇进行整体区域保护时,应借鉴古镇内部原有道路、河流及建筑之间的空间布局和比例尺度的具体做法,在保持古镇内部原有街道建筑轮廓的前提下,对建构筑物进行修复、翻新,做到修旧如旧。此外,对需要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在其高度、尺度、饰面装饰材料及建筑色彩、建筑形态方面做到与传统古镇风貌相协调,建筑形式应采用江南一带特有的斜屋顶形式,并对建筑内部加以改造,改善建筑质量及周边环境,以适应现代生活的基本需求。
(2)线——以实现不同功能轴线的线性阵列保护。根据荡口古镇内部主要河流及街巷的总体分布,可划分为以沿北仓河而形成的仓河北街、仓河南街为主的传统历史建筑群景观轴、沿人民路形成的传统风貌商业景观轴、沿新生河所形成的滨水风情景观轴。针对江南古镇小桥流水的特色,保护及恢复其前街后河、路河并行或一河两路、一河一路的空间格局,新建建筑应沿河或沿街而建,形成曲直对比和收放自如的空间形态。
(3)点——以构成古镇历史环境要素的空间节点保护。对构成荡口古镇历史风貌的围墙、石阶、码头、驳岸、古井、铺地、古树、单体建构筑物、绿植等重要空间节点进行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年5月)及《无锡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3~2020年),对古镇重要历史建构筑物节点进行区别化保护方式,提出修缮、改善、保留、整修、新建、拆除六种保护整治模式。
根据建构筑物的保护及整治模式,对荡口古镇内建构筑物进行全面调研统计,其中改善、整修及新建建筑占据古镇总体建构筑物的多数。
进一步补充及完善古镇绿化景观节点,采用多层次绿化建设措施,以点带面的加强对沿河沿街地带的绿化管理,并与古鎮内部点状绿地进行互动,营造古镇绿化层次多样性。加强对古树名木的普查、登记、建档、挂牌工作,建立古树名木的分级保护制度,严禁任何损害古树名木的活动与行为。
4结语
目前,荡口古镇以打造孝义文化展示教育、文化产业、休闲旅游等为主要功能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复工作还在积极进行中。通过对苏南地区荡口古镇的实际调研及保护方法的研究则更多是对江南一带“古镇一水系一街巷”特色格局的探索。荡口古镇作为无锡市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应加强对古镇历史文化内涵及特色为导向的保护发展研究,并对古镇保护开发进行积极引导和有效控制,充分保证古镇沿其原有的历史、文化脉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