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及其发展探析

2016-05-30张丹李兆辉

艺术评鉴 2016年1期
关键词:音乐文化民族声乐

张丹 李兆辉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声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发展,并且在优良的社会环境中独树一帜。这不仅是由于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更是由于它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精髓,借鉴了国外的美声艺术演唱技术,同时适应了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

关键词:中国声乐艺术 民族声乐 音乐文化

任何一种成功的艺术形式,不仅需要具备鲜明的民族风格,更加需要具备强烈的时代气息,由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一门歌唱艺术,所以更加需要具备科学的技术方法。我国民族声乐中有着民族民间的优秀传统文化,浓厚的民族风格与民族特色在演唱者的歌声中传递着,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完善。纵观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声乐艺术之路,我们看到了这一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中国声乐艺术在20世纪毋庸置疑的获得了快速发展,国内声乐的普及越来越得到重视,在种种规模空前的发展中,卡拉OK、晚会、音乐会、碟片等媒体充实着、丰富着民众的日常生活。各种声乐比赛成为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主流,不断繁荣我国声乐艺术文化的发展推广。不仅如此,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的声乐理论研究也获得了长足发展。不断壮大的声乐理论建设催生出大量的声乐专著及论文,此类文字的数量与质量均在逐年增长。此外,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戏曲、曲艺演唱形式与传统民族地方风格的演唱形式也都不断均散发出旺盛的生命力。例如:2006年举办的“第十二届电视歌手大奖赛”新增了“原生态”唱法,这一举措进一步保护和发掘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

然而,近几年来的中国民族声乐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技术,程式化、模式化的训练会束缚学习者的个性。面对如此情况,引起笔者的反思。纵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沉浸于此的我们却不知不觉地走入了单一化形式。新世纪,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教育者、演唱者需要清醒地认识要让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走向世界,必须要创新和发展,逐步走向多元化、成熟化。探索中国声乐艺术之路,需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与视野下,进一步把握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新世纪的现代转型。为此,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是:

一、立足传统,建立民族音乐文化主体意识

任何民族文化都不能离开传统,离开土壤的文化必然会枯竭、会消亡。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音乐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而且经过无数音乐家的不懈努力已经使我国的民族音乐屹立于世界民族音乐之林,不仅是世界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且获得灿烂的光辉和不朽的形象。

但是,由于对传统音乐缺乏应有的保护与继承,我国种类繁多的民族音乐文化正逐渐“边缘化”。许多人都以西方音乐体系为最高准则,并且用西方美学的眼光来评判民族音乐、传统文化,追随西方作曲技法、演唱技巧、音乐理论,而抛弃民族音乐。甚至,许多音乐家追求用西方技法对传统音乐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甚至许多学校的音乐教育课堂中也追随着西方音乐体系,抛弃了民族音乐文化。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尴尬局面,已经有诸多学者呼吁进行保护。所以我们应积极更新观念,立足传统,建立民族音乐文化主体意识。不让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出现断层,更不让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丢失殆尽。

首先,民族文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我们首先要建立的,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之所以能留存下,是由于其独特的美学思想、结构旋法、节奏韵律等音乐“语法”结构。其次,“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应被更加充分的强调。在世界这样一个五彩斑斓的多元文化范畴中,缺乏独特个性,缺乏民族韵味是难以生存的。京剧、昆曲、古琴等等,这些都是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

二、海纳百川,实现民族声乐艺术多元发展

20世纪我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1世纪中国社会各领域还会更快向前发展。面对新的时代、面对人们不断提高的审美需求,中国声乐艺术也需要获得更高的发展。曾经,中国声乐艺术以博大的胸怀吸收国内外各种声乐艺术种类,中国声乐艺术包含了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中国戏曲艺术、中国曲艺艺术,西洋歌剧美声艺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西洋唱法中国化和中国传统唱法西洋化)、通俗声乐艺术。

中国声乐艺术的繁荣目前逐渐走向单一化、模式化,不利于民族声乐的发展。现如今,在世界一体化和全球文化交融的境遇下,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首先应该植根民族风格,尝试更多风格、更多样式的声乐艺术并存发展。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的文艺指导方针落到实处。并且应在建立民族音乐风格的基础之上,搭建理论平台与实践演出。面对我国多种多样的民族声乐学派,应秉持宽容态度,让这些学派在我国声乐艺术舞台上竞相开放,获得“千人千声”的个性化艺术发展局面。这种多元的民族声乐发展方向不仅能提供给广大的声乐学习者更多的学习选择,还能推动中国声乐艺术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舞台。

三、加强建设,促进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学科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声乐艺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虽然中国民族声乐在中西结合的过程中,不论是在理论上、教学中、表演上都逐渐探索出了丰富的经验规律。整体来看,我国的声乐理论建设远无法适应声乐艺术的发展速度。同时,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过程中,音乐工作者对于理论创新上的建设是艰辛的,理论的探索与研究必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并且,声乐艺术工作者们均应当为促进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理论的系统化、科学化、完善化而不断努力。再者,中国声乐作品的创作要扎根传统文化,以此来构建中国声乐作品体系。中国声乐艺术想要走向世界,必须具备具有极高艺术水准的优秀声乐作品。中国民族声乐的创作活动要具备鲜明的民族特色,这样才能得到世界声乐界认同、接纳和赏识,立足于世界声乐艺术学派之林。

四、结语

通过不断提升音乐工作者对中国声乐艺术美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以独特的美学观念渗透入中国声乐艺术中,不断的以发展的眼光与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我国声乐艺术。这是中国民族声乐发展和完善的必经之路。我们相信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会真正进入一个多元化时期,超越历史获得世界范围内的成功。

从广义上讲,民族声乐本就包含着我国传统的音乐形式,如:戏曲、说唱、民歌等艺术形式,多种传统艺术相互交融最终诱发出我国当代的民族声乐艺术。因而从民族声乐的根源能够窥探出其多元的艺术风格。面对这种多元化的艺术精华,吸收欧洲美声唱法的技巧,贴合中华民族的语言与审美,我国民族声乐必然获得广阔的发展前景。再者,民族声乐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时代、地域、环境等诸因素的不同均会造就出不同内容、不容题材、不同形式的民族音乐,因而民族音乐的多样化、丰富化是由其诞生之初便决定的。同时,面对21世纪的世界性文化碰撞与交融,各种风格迥异的民族文化、民族语言、民族精神必将闪现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而作为人类精神文明与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声乐艺术,民族声乐必将在当今世界多元的文化格局中重新定位,学术界也需要再次充分研究民族声乐的未来发展。笔者相信,21世纪,欧洲中心论会进一步瓦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会更进一步走向世界,作为文化形态代表的民族声乐也必然会向世人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精神品格。民族声乐除了现在已经具备的悠久文化传统外,现在还需要的是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独特的艺术气质。在立足于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只有紧紧依托于民族声乐艺术,借其鲜明独特的个性才能使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声乐文化之林。

参考文献:

[1]李凌.闲谈纪语——听周小燕漫谈声乐美学[J].中国音乐,1983,(04).

[2]尚家骧.关于声乐民族化及创立民族声乐学派[J].人民音乐,1983,(07).

[3]金铁林.谈民族声乐教学[J].中国音乐,1986,(01).

[4]丁雅贤.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体系的探讨[J].乐府新声,1987,(02).

[5]管林.建立新的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初步设想[J].乐府新声,1987,(02).

[6]王宁一.什么是:“中国民族声乐学派”[J].人民音乐,1987,(09).

猜你喜欢

音乐文化民族声乐
如何将声乐学习作为音乐文化的积累
《粤江流域人民史》之广西壮族音乐文化《刘三姐》
论吉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四川德昌傈僳族葫芦笙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策略研究
西方音乐的魅力
民族声乐教学中男高音歌唱的技术训练与能力扩展
论民族声乐的科学训练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