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的课改之行
2016-05-30钱礼宏
钱礼宏
摘要:如今,课改已是大势所趋,笔者所在学校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也走上了课改之路。在本文中,作为一名教师,笔者将简单地说明自己的浅薄之感:笔者所在学校课改的背景,课改过程中笔者所带班上学生的转变以及笔者在课改途中想要努力解决的困惑之处。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083
一、时代背景
传统教学已经在中国教学中行走了多年,对于这一教学模式,众多资深教师也认识到其不足之处:教学模式单一;课堂上,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听,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最终导致课堂沉闷;教师认真地讲,学生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可有可无地听上几句,最终结果教学效率低。因此,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立足于实际,结合学生学情,以学生为主,使课堂生动活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和做人的品性。继洋思、杜郎口、昌乐二中之后,如今宜川中学的课改模式已是改革的成功范例,是全国教学改革的典范。
二、环境背景
笔者所在的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学校里的学生均来自周围的农村。学生家庭条件一般,因此部分家长整日忙于家计,无暇兼顾子女的学习,也有一部分家长因知识层面不高、宠爱孩子而无法配合学校教师的工作。此外,笔者所在学校的周围环境比较混乱,网吧、游戏厅充斥在周围,因此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由于自制力不足,极易受到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条件好的家庭将孩子送到重点中学。多年来,尽管笔者所在学校教师兢兢业业,认真教学,但由于笔者所在学校的生源差,升学率自然是不容乐观。为了提升升学率,也为了学校能够走得更好更远,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继在这样的大背景、大潮流之下,笔者所在学校也开展了自主学习的课改运动。在没有任何直接经验的引导下,我们凭借着参观课改成功的学校以及对其教学视频的研究,摸索着适合笔者所在学校学情的改革之路。因为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我们的课改之路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此,笔者简单说明自己在课改过程中的个人感受。
三、课改课堂的特点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上文所提,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生源差、父母的关注度不高,大多都未能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笔者所带的班级来看,很少有学生能够做到课前自觉主动的预习,课后复习巩固;大部分学生就只等着课堂上仅有的45分钟看看课本,记记笔记;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课后课本依旧白净如新。课改之后,教师课堂上不再是满堂灌,而是慢慢引导、启发学生,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并且课堂上以他们讲述为主。在这种压力的驱使下,全班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课前充分预习,并找出自己困惑不解之处,大大提高了其听讲的效率。在一个学期的坚持下,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
2. 探讨式课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讲台上挥汗如雨,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与课堂相关的内容全部讲给学生,而学生则是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完全没有融入课堂,没有跟随着教师的节奏。久而久之,就给学生制造了走神的机会,甚至部分学生昏昏欲睡。新课改的课堂,要求学生与搭档或小组成员探讨学习,符合了七年级学生此年龄段活泼好动的天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完全活跃起来,这样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就减少了他们事不关己的想法。这样的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的课堂,也不再是填鸭式的教学,而是学生为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人,整个课堂也就更加生动活跃。笔者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验。
对于课堂教学,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求知。
3. 合作互助,分享式学习
新课改下的课堂是学生课堂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而这样的课堂又是以讨论形式为主。每个讨论小组的成员并非是强强联合,或者弱弱搭配,而是以成绩好中差三个层次搭配排列的。每个小组中成绩不好的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这样为其提供了便利的学习资源。同时每个小组在讨论过程,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有句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之后仍是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我们交换之后各有两个想法。”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有自己异于他人的想法或观点。而这个小组讨论的形式,则给这些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说出自己想法的平台,同时也让其他同学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同伴,并且接受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或观点。
4. 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灵活使用挖掘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四、我的困惑
笔者所在学校的课改之路虽是学习其他几所知名学校,但这学习也仅仅是通过观摩其示范课,因此也只学到一些表面上的东西,一些皮毛而已,一切内在的、深层次的改革完全是在摸索中进行。在这摸索的过程中,笔者也遇到了一些教学方面的问题,至今仍在苦苦思索良好的解决方案。
首先,如何更加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呢?笔者班上学生75人,远远超过了标准班级的人数。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班大人多,笔者无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因而,部分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并未参加小组的学习讨论,而是借着讨论之名,与他人进行无关课堂的聊天。
其次,课改使班级里的学生两极分化更为严重。如上文提到的,新的教学模式是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课堂上教师以引导为主,一切都要依靠学生的探讨学习、自我发现。而认真踏实的学生课前的确做到认真预习,但这不排除部分学生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在课堂讨论中,那些假借讨论之名进行聊天的同学,更是从头至尾都没有参与到课堂中,这样何谈学习效果!因此,最终的结果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对于笔者来讲,笔者是伴着自己学校的课改一同成长的。在课改过程中,笔者感受到了其为课堂教学带来的冲击力,清楚看到了课改的优势,同时也在课改的困惑之处迷茫地徘徊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改之路刚刚开始,在此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之处,笔者相信我们会从实践中找出良好的解决方案,笔者期待着自己所在学校的课改之路走得更好、更远!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 7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