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高校通识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2016-05-30王光霞

东方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

王光霞

【摘要】通识教育作为近代开始普及一门学科,近30年来,通识教育的重要性陆续为中国各高校的普遍重视,通识教育也是中国未来教育发展走向的重大问题之一,各高校开设的通识教育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如何把握它的内涵和意义?结合当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认识和学习的。即命题的维度、本质的维度、世界的维度。

【关键词】通识教育;命题的维度;本质的维度;世界的维度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什么样的人才将迎来大发展的机会?那看看教育,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或"liberal 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自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后,全世界不同地域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对它进行讨论。研究表明通识教育的目标即对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因此,通识教育是要有魂的。

一、命题的维度:“人才政策,手脚还要放开一些”

命题的维度,就是要从命题的提出和对现实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上来看问题。通识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什么人才问题,即着力培养选拔和人民需要的好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反过来说,是人才驱动着创新。通识教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大众特色。

说它具有中国特色,一般来说,美国大学其中以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政治价值观是通识教育重要内容。鉴于此,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也应是价值观教育,即理想信念、敢于担当这两个问题,古人说:“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意思是说,有理想的人,遥远的地方能达到,坚固的东西能突破,“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支撑他们。

说它具有时代特色,是因为它符合当代世界的潮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 “新的历史特点”含义是很深刻的,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高校都以开设通识课程来确定本国的本国人才培养的奋斗目标、来提振人心。中国各高校开设的通识课程尽管模块不一,“人才政策,手脚还要放开一些”,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具有自己特定内涵,由于网络普及,授课的多样化如超星尔雅课堂有极强网络吸引力。

说它具有大众特色,是因为它的形式和内容都十分大众化。如,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中的国学智慧,关于国学是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的学术精神及其载体的学问,国学是中国的学脉、文脉,也是中华文化的气脉、命脉,了解国学,去芜存菁,用于拓展心胸等。通识教育不仅在表达方式上学生爱听,而且在表述内容上更与中国社会的每一个人息息相关。蕴含了中国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元素。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学习通识教育课程不是要因循守旧,而是要推陈出新,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学习是进步的阶梯。要勤于学、敏于思认真学习各方面知识,丰富知识储备,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完善知识结构。

二、本质的维度: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

本质的维度,就是从通识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规定上来看问题。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融会贯通、完整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人思想禁锢、心胸封闭,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对外开放。因此,通识教育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赋予受教育者向真、向善、向美的价值追求,推动受教育者在眼界上、思想上、知识上、技术上走向开放,通识教育的基本内涵,近代高等学校中的通识教育思想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的人。比如复旦大学实施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方案包括六大模块,即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学精神与科学探索、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形成了经典导读、助教制度、小班讨论、多元考核、网络互动等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通识教育的本质,通识教育着眼于人、着力于人,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一个个具体的、实实在在的的不同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自从20世纪,通识教育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复旦希望通过通识教育,同时传递科学与人文的精神,培养学生具有完全的人格,领悟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养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习惯,对自然和社会有更高境界的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把人才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深化改革放在一起去看,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紧密结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学习通识教育课程是追求幸福的梦。通识教育旨在打破分门别类的学科壁垒,贯彻人类学问与知识的共同基础。在当今改革开放放飞梦想的时代,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都有可能,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创造出来。

三、世界的维度:不论发展到什么水平都虚心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

世界的维度,就是从中国高校开设的通识教育与世界各国高校开设的通识教育关系上来看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国际交往场合的宣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那么,纵观全球各国高校开设通识教育的目的也是同“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各国落地生根。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近代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他主持下,编撰《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介绍西方主要国家的政治、历史、地理、法律等图书,在某种意义上讲,打开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也是启动国人的通识教育。鸦片战争打开国门后,推动人们在眼界上、思想上、知识上、技术上从实践与理论上走向世界,不拒众流,方为江海。通过学习和应用世界先进知识和技术,进而不断把整个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

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纵观世界近500年历史,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所带来的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文化流,如长江之水,挡也挡不住。“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是传递友谊的正能量”。各国在大力培育国内创新人才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技术移民”。因此,通识教育的深厚源泉在于全世界人民,通识教育的根本归宿也在于全世界人民。世界对中国多一些理解和支持,促进中国同世界的交流合作,不断增进对中国的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今的世界,是世界各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形成的,通识教育让认同感的提升,当然,只有深入人的灵魂深处,这样才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

通识教育是以人为本,模块的设置让受教育者对各学科增加思想体系、文化观念和学术方法的了解和共识。如同“不仅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认识”,吸收前人的智慧,在某种意义上也是“ 凸显了家国天下“的情怀。唯有如此,大学通识教育才能肩负起其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理念下的英国文学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业评价改革
通识教育实施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大学通识教育的内涵、发展与意义
浅谈独立院校的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改革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