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2016-05-30刘玲玲�オ�
刘玲玲�オ�
[摘 要]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接班人,他们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伴随着身体的发育、学习压力的增加和社会阅历的不断丰富,在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难免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扰,作为肩负学校一线教学任务的教育工作者,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关键和必要。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素质教育良性推进的必然要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对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加强他们良好心理素养的培养,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 教学实践 素质教育 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30106
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是教育实施最主要的阵地,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所肩负的责任不只是教会学生学习,在教书的同时,更不能忽略育人。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积极的品格,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学生心理素养呢?本课题组成员结合所带班级,就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究。
一、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并举,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结合品德课,崔老师通过组织专题讲座,注重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整合,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实践中,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并贯穿始终。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具体的教学实施;从中总结出了切实可行的整合模式;利用经验总结法摸索出一套比较理想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对学生出现的异常心理表现,及时给予必要的疏导,转化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促进了学生的养成教育。
二、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级日常管理和学科教学中
作为班主任,张老师利用每天的晨会、每周的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本班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班上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学习、家里表现得以自我为中心;在学习中缺少刻苦精神、在家里比较懒散等等。针对比较普遍的问题的梳理,组织并开展主题班会进行及时的疏导。通过“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问卷调查,了解并梳理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困扰等不良因素;通过对学生自身包括同学之间 “缺乏责任的”事迹的罗列,让学生能客观地发现问题并能够意识到它们对于自身学习和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晨会、主题班会,针对不同心理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教育学生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要树立勇于承担、认真负责的态度。学生通过活动懂得了责任的重要,能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协助学生及时有效地化解心理困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以及健全的人格。
三、在英语学习中,有机地穿插心理健康教学活动
在笔者英语科目的教学过程中,集中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有:多数学生从小习惯了哑巴式的英语学习方式,勤于动手写,却在听、说方面相当欠缺,对于所学单词和课文,只是默记在心,不能朗朗上口地说出来;上课不积极,欠主动,好些学生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即便是叫起来也“羞于开口”;对于英语这门语言课,有些学生缺乏兴趣,创设情境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不踏实,对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只是囫囵吞枣,大而化之,学习缺乏恒心和毅力。结合这些情况,根据各章节的目标和要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有机地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健康的平台,营造出融洽的课堂心理环境,创设了活跃的课堂氛围,构建了融洽的师生关系。辅助学生尝试着手脑并用,鼓励他们课内外都积极大胆地说英语,熟能生巧,让学生慢慢地体验语言学习过程中一点一滴的进步所带来的成就感。以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做课堂的主人,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具体的学科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树立起积极的态度,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了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中,受益的是师生双方:一改以往的教师满堂灌学生沉默以对,课堂环境宽松民主化,师生齐心协力融洽和谐,学生积极主动踊跃发言,极大地增添了趣味、丰富了活动、充实了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教学相长,本课题组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实实在在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在循序渐进的培养和辅导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心理素养、教学能力和教研技术。
(责任编辑 斯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