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大学生工业文化自信的建构

2016-05-30龚文静

学理论·下 2016年1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高职大学生自信

龚文静

摘 要:剖析高职大学生对于工业文化的不自信原因:受中国传统封建士大夫“学而优则仕”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思想观念的影响;受农耕文化和小商品经济文化的影响;受外来多元文化冲击的影响。提出工业文化自信建构的具体路径:主动融入所在城市地方历史文化中;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有力推动工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工业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7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1-0253-0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不断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不断武装人民群众的过程。当代高职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之一,我们必须坚持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工业文化武装头脑,不断增强他们的工业文化自信。

一、工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工业文化呢?简单地说,就是以广大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劳动者在长期的工业生产和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的总和。工业文化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判断一种文化是不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必须看它的阶级属性。近代工人阶级诞生于资本主义萌芽早期阶段,主要来源于农民及城镇手工业者等,一开始就具有最彻底的坚定性和革命性,因为无产阶级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反映了他们生产和生活的状况,但是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后来马克思、恩格斯等人根据欧洲工人运动的经验总结归纳出了马克思主义,顺理成章地成为工人阶级的指导思想,在指导无产阶级生产和生活以及通过革命实现自身解放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此工业文化有了先进科学理论的指导。其次是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无论是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还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时期,工人阶级都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最直接代表,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自于农民和手工业者,但是受雇于资方或企业进入工厂后总是处在工作的第一线有利于接触到最直接的生产过程,掌握了最先进的生活力,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反映先进生产力的工业文化必然是社会先进文化。第三还要看它是否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产阶级大部分来源于农民和手工业者,从开展革命和实现自身解放之日起就没有任何私利可图,同时也是为了争取全世界广大劳动群众的解放和谋福祉,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终代表,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文化必然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高职大学生工业文化不自信的问题分析

高职大学生到了企业以后能否发光发热为单位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是否能够认同、接受企业文化并迅速地融入企业环境氛围之中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分子,把工业文化作为自己的精神食粮之一。

当前,不少高职生对于工业文化是存在着不认同、不自信的思想认识倾向的,究其原因:一是受中国传统封建士大夫“学而优则仕”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思想观念的影响。高职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分子,心里面总是存在着一种优越感,不切实际地幻想着自己毕业以后应该可以从事一些舒适的、脑力劳动的中高级职业。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各层次的大学生实在是太多了,例如2014年我国大学毕业生700多万,而社会能提供的高薪、舒适的岗位实在不多,供需矛盾非常突出,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人只能到企业一线去从事蓝领的工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就是企业的一线蓝领技术工人,这就与高职大学生的期望值发生冲突,心理的落差会造成他们对所从事岗位以及文化、环境等的排斥,因此工业文化自然不能俘获他们的“芳心”。二是受农耕文化和小商品经济文化的影响。高职大学生至少有一半以上来自乡村,他们从小自然受到的是地域乡土文化和小商品经济文化的熏陶为主,表现为半自给自足满足于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乡土田园生活,即使近年来农耕文明受到了工业文明、商业文明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大潮猛烈冲击,只要守着自己的“青山在”即使再穷也不会“没柴烧”。无农耕文化和小商品文化是与大机器生产的现代工业文明格格不入的,后者标准化、精益化、效率化的生产方式使不少来自乡村的学生非常不适应,这事实上是一种不同文化之间冲突的反应而已。还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很少深入提及工业文化,因此对工业文化陌生也不足为怪。

三、高职大学生工业文化自信建构的具体路径选择

1.主动融入所在城市地方历史文化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任何文化的出现和发展都离不开所处一定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存在形态,都是在与其他多样性文化的相生相克中获得存在依据的。工业文化同样离不开孕育它的肥沃的城市地方土壤,离开具体的地域历史文化背景去谈论工业文化是非常空洞的。高职大学生作为未来我国工业企业的主力军之一,必须学会运用工业文化来武装自己头脑,主动融入所就读高校或所就业单位所属地方的文化环境中去。例如课题组所在的柳州市就是一座具有近90年近现代工业发展历史的城市,众多的工业企业、产业工人已经构成了整个城市生活的主轴,工业文化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深深地交织在一起,现在的柳州人与生俱来有一种“重工主义”情怀,懂工业、爱工业、拼工业、以工业为荣,可以说“工业是柳州的命脉,文化是柳州的灵魂”[1]。柳州的工业精神可以概括为“自强不息的艰苦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开放包容的积极进取精神”等,这也是柳州文化的软实力[2]。柳州工业文化从物质层面看,包括近现代化工业发展历程中众多工业企业所遗存下来的各种样态,涉及事迹、产品、机器设备、厂房、遗址等,这当中有一些已经被有关企业或部门妥善处理保管,甚至被移交给博物馆,有一些则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地淡出了市民的视线。高职大学生面对丰富的工业文明成果,不应该视而不见,而是应该抱着开放包容的精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走出校园主动地融入柳州地方历史文化之中,吸取优秀的工业文明基因作为自己的精神文化给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提高文化自信,如果总是局限在象牙塔里面空讲什么价值观是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

2.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改革工作的核心,如何有效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课堂、学生头脑是改革工作的重心。习近平同志说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3]我们在思政课教学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只是空喊口号或者关起门来,必须找到行之有效的载体,因此与学校、地方的历史文化充分结合是一种不错的路径选择。事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包括工业文化在内的地方历史文化是存在着众多耦合的方面。例如爱国、敬业等就与柳州工业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的艰苦创业精神根本上一致的,文明、友善是与开放包容的积极进取精神是一致的,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虽然不能一一对上号,但是同样可以作为优秀文化成果来武装大学生头脑。为什么思政课教学可以起到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因为专业课和其他课程教育虽然也涉及工业文化方面,但是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意识形态不明显。专业课教师也可以泛泛地发表一下对时事政治的看法,缺乏的是旗帜鲜明地、系统地讲授马克思主义引领的政治理论,所以与工业文化结合起来就会缺乏正确的政治导向性。二是文化深度不够。专业课教师因为专业背景原因,向学生介绍工业文化时侧重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厂区外在环境、机器设备、工艺技术、管理制度等,按照庞朴对文化三层次划分[4],这是属于第一、第二层次的文化,第三层次的工业历史、价值观、企业精神等很少提及,而这些是文科类特别是思政课教师的优势所在。

思政课教学与工业文化相结合不是教科书式的生搬硬套,而是有机融入。目前,最好的路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讲授工业文化案例,只要精心准备,教材每一章节都是可以找到结合点的,当然必须要求教师对工业文化有深刻的体会、见解。还可以经常邀请工业界人士来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对工业文化进行介绍。另外,在实践教学环节,适当带学生去工业企业或各类型的工业博物馆参观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路径。

3.有力地推动工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工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应该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部分对整体形成和发展起能动作用。校园文化从大的方面看可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前者包括校园环境、学习生活配套设施等,后者涉及一所学校的历史文化、校训、价值观、学习氛围等,例如清华大学的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受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时间不长(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原因,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除了校园硬件设施可以与其他类型学校比较之外,就校园历史文化与本科院校相比是相形见绌的,特别是与少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著名大学相比那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把工业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之中一方面不但可以促进后者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前者找到了一个有效的教育载体平台。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属性之一是它的职业性,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校园文化建设也不例外,运用工业文化武装大学生头脑增加了对工业企业的理解和认同,对于提高职业素养同样作用明显。工业文化也必须与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平台结合,大的方面从环境建设、校规校训、价值观到小的方面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社团活动、各类讲座等,从传统的生搬硬套、强制灌输到喜闻乐见、潜移默化式的教育,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职大学生逐渐成长为具有一定工业自信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刚.柳州是怎样炼成的——柳州工业历史与文化探微[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2.

[2][美]约瑟夫·奈.软实力[M].马娟娟,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3]习近平在北大考察: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新华社,2014-05-04.

[4]庞朴.文化结构与近代中国[J].中国社会科学,1986(5).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学高职大学生自信
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化模式探索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职业教育背景下应用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思考
高职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浅谈高职学生内力觉醒
孟子学说中的教育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