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延萍教授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2016-05-30田锋亮李延萍刘薇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6年1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田锋亮 李延萍 刘薇

【摘 要】 李延萍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应分清风、寒、湿、热、虚、实,注重个体化辨证治疗,推荐治疗六法,用药时需要权衡攻补,灵活使用诸法,并注重调摄及巩固。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痰瘀同治;经验;李延萍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6.01.011

李延萍教授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重庆市名中医,师从已故重庆市名医李松龄,从事中医内科医教研工作30余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效果良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

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关节的进行性破坏为特征。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关节肿痛,晚期可关节强直或畸形,功能严重受损[1]。即便接受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要经历一个慢性的反复的病程,有可能导致进展性关节损害、残疾、劳动能力丧失,甚至过早死亡[2]。RA治疗的最终目标是防止和控制关节破坏,阻止功能丧失及减少疼痛,但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效果欠佳,根据患者病情配合中药治疗效果明显。中医学认为,通过辨证施治,对患者临床关节疼痛的缓解及功能的恢复有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可有效降低致残率。现将李延萍教授治疗RA经验介绍如下。

1 中医病名

RA属中医学“痹证”范畴,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及病变外形特征,通过取类比象的方法,亦可归属于“历节”“尪痹”“骨痹”“顽痹”“鹤膝风”等范畴[3-4]。

2 病因病机

《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类证治裁》曰:“诸痹……皆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侵,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滞,久而成痹。”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因感受外邪,久居湿地,禀赋素亏,劳倦损伤等致脏腑虚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留滞于筋骨关节,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久之损伤肝肾。发病原因有风寒湿痹阻经络,风湿热痹阻,瘀血阻络,肝肾两虚,气血两虚,或有脾虚,痰凝等[5-6]。发病机理为风、寒、湿、热、痰、瘀、虚七端,气虚、痰瘀互结于关节是基本病机[7],病位在关节经络筋脉,与脾、肾、肝三脏有关。

《素问遗篇·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李延萍教授认同内因的肝脾肾虚、功能失调及内生的风、寒、湿、热、痰、瘀之病理产物,外因的风寒湿热之邪侵袭,认为本病发病以内因为主,外因为次,如正气旺盛,不受外邪侵袭,不生内在病理产物,则本病的发病初始环节则不复存在,认为本病病位在肝肾,但脾亦有重要作用。《素问·太阴阳明论》云:“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如脾旺,肌表皮肤不受邪,亦无痰湿内阻,亦能充养先天之肾,使土旺不受木克。

3 治 疗

3.1 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RA多采用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活血、益肝肾、补气血、健脾化痰、疏经通络等法,并辅以止痛[6],辨证论治常分为以下7型:风寒湿阻证,蠲痹汤加减;风湿热郁证,大秦艽汤加减;寒热错杂证,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痰瘀阻络证,身痛逐瘀汤合指迷茯苓丸加减;肝肾阴虚证,左归丸加减;肾虚寒凝证,独活寄生汤加减;气血亏虚证,补中益气汤合桂枝汤加减[5,8]。

3.2 注重中医个体化辨析病机及治疗 李延萍教授认为,痹证的发生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劳逸失常、气血阴阳失调等有关,故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判断患者病邪的寒热,根据人体虚实、气血、阴阳、脏腑经络,结合患者体质、年龄、性别、精神、天时及生活环境综合辨证用药,方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3.2.1 根据患者年龄大小不同,辨证用药侧重点不同 如小儿非必为风寒湿痹,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肾气衰薄所致;年纪较轻时,往往不注意起居调摄,容易导致风湿病的发生,证候表现以湿热阻络、寒湿阻络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肝肾不足兼痰瘀互结证所占的构成比不断增加[9],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侧重点亦不同。

3.2.2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判断是活动期或缓解期,治疗侧重不同 活动期多以邪实为主,治疗应以祛邪为主,如祛风化湿通络,兼清热或祛寒。缓解期多属正虚邪恋或虚实夹杂,正虚多为肝脾肾亏虚、阴阳气血不足,邪实则多见痰浊、瘀血等,治疗宜扶正祛邪,如补益肝脾肾,温阳散寒,益阴除热,兼用活血通络,化痰祛瘀。

3.2.3 病变与五脏的协调功能息息相关,治法根据季节的消长而不同 关节为五脏精气渗灌、汇注之所,根据四季所主五邪及五脏不同,在辨证的同时,分别结合不同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春季根据风邪、肝木脏的特性,加用祛风益肝疏肝之品;夏季根据火邪、心火脏的特性,加用清火,益心阳火之品;长夏根据湿邪、脾土之脏的特性,加强化湿,健脾运脾之品;秋季根据燥邪、肺金的特性,加用养阴润燥,补肺气之品;冬季根据寒邪、肾水的特性,加用温阳散寒,滋补肾阴精之品。

3.3 病证结合,灵活使用诸法 临证时,李延萍教授注重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准确诊断,详查病变,不仅注重中医学的辨证论治,也重视结合现代医学的辨病原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不同治法。

3.3.1 首重调和营卫 《素问·痹论》曰:“营卫之气,亦令人痹乎?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根据病史,李延萍教授认为,营卫之气的顺逆和痹证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患者营卫不和,卫表不固,营阴虚瘀,导致气血不和,外邪停留,经络痹阻,而致关节肢体疼痛。临床多用桂枝汤加赤芍、当归、黄芪、附子、桑枝等治疗。桂枝汤有调和营卫,燮理阴阳作用,桂枝助阳化气,温通经脉;白芍补血、平肝、止痛;生姜、桂枝同用,辛甘化阳,调周身之阳气;大枣配白芍酸甘化阴,滋周身之阴液;甘草护卫中气,调和诸药,配桂枝为桂枝甘草汤,能温阳通络,配芍药为芍药甘草汤,能和营养阴,舒挛止痛。加赤芍、当归活血补血,加黄芪益气固卫,加附子温阳散寒止痛,加桑枝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从而达到痹消痛止之效。

3.3.2 善用化湿法 尤怡曰:“湿为六淫之一……湿则流入关节。”湿为阴邪,重浊腻滞。李延萍教授认为,无湿不成痹,湿为痹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无论感受外湿或脾虚生内湿,湿浊留著关节筋脉,若阴虚阳亢体质,或合并热邪者,则湿邪化热致湿热内停;若阳虚体质,或合并寒邪湿从寒化致寒湿内停,终致痰浊瘀血阻滞,致使关节经络筋脉不通,功能失常。《温病条辨》曰:“湿为阴邪,非温不解。”《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故祛湿之时,不忘温阳及健脾,而化湿之法根据病情不同亦有不同,李延萍教授善用薛生白的祛湿四法,使用桔梗、枳壳宣化湿浊,佩兰、菖蒲、白豆寇化湿,苍术、厚朴、半夏燥湿,滑石、甘草利湿,在湿浊的基础上根据湿热、寒湿、风湿分别给予黄芩、连翘清热利湿,白芷、附子、草果、砂仁温阳,独活、秦艽、海桐皮、豨莶草祛风之剂治疗。

3.3.3 重视痰瘀同治 《素问·痹论》曰:“痹者,闭也,三气杂至,壅蔽经络,血气不行,不能随时去散,故久而为痹。”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指出:“痹证有瘀血。”李延萍教授认为,在本病中湿浊体内停留日久,可导致痰浊内生,随同瘀血闭阻关节经络,湿、痰、瘀血胶着,单祛其痰,则瘀难化,专攻其瘀,则痰难消,夹湿滞腻其中,三者兼顾药力分散,加大药量则伤正气。根据《黄帝内经》“客者除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的治疗原则,治宜活血化瘀通络,祛痰散结,治疗中强调缓攻缓散,习惯用《丹溪心法》中的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常用桃仁、红花、牛膝、丹参、川芎、当归、姜黄、鸡血藤、莪术、苏木、乳香、没药等活血化瘀之品,配以半夏、制南星、白芥子、浙贝母、苏子、皂角子化痰,并辅以行气之品,如枳壳、桔梗、陈皮、木香等,使气行血行,气行痰消。

3.3.4 适时配用虫类药 叶天士曰:“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者,气可宣通,搜剔经络之风湿痰瘀莫如虫类。”虫类药因其走窜通达、破血行气、化痰散结、疏逐搜剔之特性,李延萍教授对痰瘀阻滞致关节肿大、畸形的顽痹结合辨证有选择地使用虫类药效果显著。常用的虫类药有乌梢蛇、全蝎、蜈蚣、地龙、僵蚕、蜂房、土鳖虫、穿山甲、鳖甲等[10],搜风虫类药物多辛平或甘温,其性多燥,对阴血亏虚的患者,需适当配伍白芍、生地黄之品以滋阴,攻坚破积之类的虫类药多咸寒,可配伍辛温通络之品,如桂枝、当归,可平衡其药性。

3.3.5 始终贯彻舒肝行气,健脾和胃 《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气机失调是百病之源,肝主疏泄,主一身之气的条达。脾胃居于中焦,沟通上下,翰旋上下气机,在气机升降平衡中起着枢纽作用。李东垣说:“胃为卫之本,脾乃营之源。”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胃主收纳,脾升胃降则饮食水谷消化,水谷精微化生,清阳之气敷布,人体五脏六腑、经络关节得到气血的濡养。因此,李延萍教授非常重视疏肝行气、健脾护胃对本病的治疗作用,认为在RA的病机中,气机阻滞贯穿始终,初始因邪气内停,阻滞气机,后期因正虚推动无力,气机阻滞,均可导致痰浊瘀血内停,困阻关节经络。通过调理气机,可使气血流通,经络通利,痰瘀消散。故在治疗中适当运用疏肝顺肺的杏仁、苏梗、升麻、旋覆花、郁金、佛手,升降脾胃气机的半夏、黄连、枳壳、桔梗、柴胡、黄芩等,并重视健运脾胃,适当加用人参、白术、茯苓、麦芽、鸡内金、神曲等助消化之品,一可预防缓解长期使用抗风湿及止痛药对人体脾胃的损伤,二可助气血生化充沛,濡养关节之效,三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3.3.6 后期注重补益肝肾 《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素问·宣明五气篇》曰:“肾主骨。”《素问·痿论》曰:“肝主身之筋膜。”肝主筋爪,肾主骨生髓,骨骼关节筋脉有赖于肝肾精血的滋养,肝肾的精血充沛,才能滋养骨骼关节筋脉,功能正常。李延萍教授认为,肝肾亏虚不但可致痹证的发生,还可致正虚邪恋,反复感邪,屡发不愈,成为顽痹痛疾,直接影响其邪正消长、病情进退等病理转归及预后。临床常用的药物有当归、白芍、熟地黄、鸡血藤、墨旱莲、牛膝、杜仲、续断、补骨脂、骨碎补、狗脊、巴戟天、淫羊藿等。

4 临证中需注意的事项

处方用药,贵在坚持。在活动期,患者症状明显,可坚持服用中药汤剂,如辨证准确,病情缓解,主方不宜经常调整,应注意守方,如病情缓解,可换用丸散口服以巩固。在辨证的基础上可使用中药外治法,对局部关节变形,疼痛明显者,可给予中药汤剂熏蒸、熏洗,或中药膏剂外敷结合物理疗法,外治法效果佳,又可避免口服某些有毒药物时引起的消化系统及全身毒副作用。若病情重,应根据患者病情,在服用西药的同时,注意辨证使用中药预防,重点在舒肝理气、调理脾胃,减毒增效。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重视饮食调摄,心理情志调节,注意改善生活环境,并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5 病案举例

患者,女,36岁,因双手腕关节及双足踝关节肿痛1年至门诊求治,曾多次至某两个医院就诊,诊断为RA,间断服用洛芬待因、来氟米特、甲氨蝶呤、塞来昔布、泼尼松等药,疗效欠佳,关节肿痛时轻时重,夏天遇冷水减轻,冬天遇冷水加重。因天气潮热,感关节灼热肿痛明显,手关节活动不利,为求中医治疗,遂来本院就诊,症见双手腕关节及双足踝关节灼热肿痛,手掌关节活动不利,进食可,睡眠可,夜间时有发热,多梦,小便黄,大便正常,舌质红,苔黄厚面大,脉滑偏数。查体双手腕关节及双足踝关节肿胀,手掌指关节轻度肿胀,复查红细胞沉降率57 mm·h-1,类风湿因子阳性。考虑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因患者反复不规律服用西药,嘱其全部停用,仅使用中药治疗,中医辨证为湿热痹,治宜清热通络、疏风胜湿。自拟方:豨莶草15 g、海桐皮15 g、黄芪30 g、桑枝20 g、桂枝8 g、板蓝根30 g、金银花20 g、忍冬藤30 g、威灵仙12 g、薏苡仁30 g、牡丹皮12 g、赤芍20 g、陈皮10 g、川牛膝15 g、丹参15 g、甘草6 g、制马钱子0.5 g。上药服用6剂后肿痛减轻,灼热减轻,但舌苔仍厚,去马钱子,加薏苡仁10 g、金银花10 g、桑枝10 g,再服用6剂。患者感夜内潮热,口干粘腻,苔黄厚减轻,仍有少许腻苔,去金银花、板蓝根,加鳖甲30 g、青蒿15 g、土茯苓30 g、砂仁10 g,再服用15剂。患者手足关节痛消失,但仍肿胀,活动不利,去土茯苓,加独活6 g、桑寄生25 g、红花15 g、活络草15 g、舒筋草15 g,继续服用15剂,患者关节痛好转,肿胀消失,仅感关节不利。上方隔日1剂,再服用15剂,关节不利恢复。

按语:患者湿热合邪为患,《金匮翼·热痹》云:“热痹者,闭热于内也……脏腑经络,先有蓄热,而复遇风寒湿气客之,热为寒郁,气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热。”热为阳邪,热邪郁阻关节,气血郁滞,故局部灼热红肿疼痛,湿为阴邪,湿浊阻滞关节,故关节肿胀,活动不利,因患者年纪较轻,以标实为主,治疗以攻邪为主,方中板蓝根、忍冬藤、桂枝、活络草、舒筋草清热通络,威灵仙、豨莶草、海桐皮、桑寄生、薏苡仁疏风胜湿,配合丹参、赤芍、红花活血通络,黄芪补气扶正,《外科全生集》谓制马钱子“能搜筋骨入骱之风湿,祛皮里膜外凝结之痰毒”,目前研究认为其治疗RA疗效显著[11],诸药合用,肿痛得消。

6 参考文献

[1] 庞学丰,黄彬,牛豫洁.张炳厚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浅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2):51-52.

[2] 窦春霞.独活寄生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1例[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9):44-45.

[3] 蔡雄,周华,徐宏喜,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临床治疗研究概况[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5):309-311.

[4] 娄玉钤.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58.

[5] 朱吉,徐蕾,何东仪.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进

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2):65-68.

[6] 李艳,赵宁,贾红伟,等.痹证中医治则治法研究概况[J].中医杂志,2005,46(12):946-947.

[7] 吕爱平,何羿婷,查青林,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与疗效关系的回归分析[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6):432-437.

[8] 吴泳昕,肖泓,吴生元.吴生元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经验[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10):920-921.

[9] 何羿婷,付丽媛,阎小萍,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26-28.

[10] 李满意,刘红艳,娄玉钤.娄多峰教授“虚邪瘀”治痹原则及用药经验[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2):42-43.

[11] 王振,周子朋,郑福增.马钱子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2):62-64.

收稿日期:2015-09-28;修回日期:2015-11-09

猜你喜欢

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经验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