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法学的开放性思维与效率优先教育教学方法

2016-05-30高迎春

东方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开放性思维人文关怀

高迎春

【摘要】现代法学教育要求,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复合型的精英人才,学生不仅掌握法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而且要学会处理具体法律事务的技巧。开放性思维效率优先的教学方法,即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令其志存高远,又在多种教学手段的配合下掌握专业的技能。掌握知识,训练能力固然重要,但理想、信念、信仰的教育,在应用法学教育中不可小觑,应用法学教育旨在培养为全民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精英人才。

【关键词】开放性思维;效率优先;人文关怀

传统教育重视灌输既定的规范理念,教师单向度传递。正如韩愈在《师说》中曾经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现代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机构一经产生,就对社会产生巨大的积极的效应,经过教育机构系统教育的受教育者则能够成长为一个主动引领社会发展的社会人。[1]象牙塔式的教育不能满足科技转化生产力巨大供求市场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高技术人才是教学单位的首要任务。应用法学教育培养目标既要学生学到理论研究的逻辑思辨,又要提供处理具体法律事务的技能训练。合理分配知识构架,并以效率优先为价值评判。

一、法学的专业修养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法学教育的专门知识主要有两部分构成,一是制定法中关于规则的知识,另一部分是法律理论中的原理的知识。关于规则的知识,可以通过法律条文或实践获取,但原理往往通过思辨、分析、推理、总结得出。法律人才思辨能力、表达能力、探知法律事实的能力,依赖于良好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才能得到培养,

(一)开放性思维的建立

开放性思维就是学生学习法律的基础理论、原理、法律规范时,除了进行基础的记忆,更应重视理解,但绝不是单纯的字面词义词句的理解,法律自身结构的特点与缜密的逻辑思维,这种专业的技能是必须熟练掌握,同时必与相关领域、学科、部门的精要结合,形成错落有致的知识结构,建立开放性的法律思维。

时代性与时俱性发展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呈现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法治治国、健全法律制度是时代的主旋律,社会关系网中的每一个纽结都与法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济、金融、管理、历史、文化、天文、地理、物理、数学等等都是开放性思维的结点,法律终究要从神圣的、权威的规范走向社会生活中,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生活,法律人才看待问题视点高、角度广,灵敏机智。为此,思维能力必须强化、优化,应当从经验思维提高到理论思维,从技能思维上升为抽象思维,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综合和推理能力。

(二)人文关怀是高素质的法律人才的灵魂

法律职业本质上属于公共事务职业。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必备十个要素,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平等意识、宽容态度、法治观念、义务(责任)观念、理性精神、人本观念、全球意识。[2]人文关怀是培养成高素质的法律人的灵魂,人文关怀倡导把情感看作人的基本存在方式,社会要关注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在需求,避免人的异化。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標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纳瓦兹认为,任何教导关系中,最为基础的就是建立一种关心的关系,情感上的联系是人们沟通和相互产生影响的桥梁。关系融洽,沟通就顺利,这种关系类型对彼此都有益处。[3]崇尚和信仰法律是法治生成和成熟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基础,而法律人才对法律是否尊敬和崇奉对民众的法律情感和态度有着巨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民众能否认同和信仰法律,因而更关键。可见法律职业即是专业的技能,又必须是心灵、灵魂的充实塑造与完美。

二、教育教学体现效率优先的价值理念

开放性思维效率优先的教学方法,就是学生在掌握基本法学原理的基础上,从各个方面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诠释法理,准确理解立法意图,发挥开放性思维的优势处理司法实践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教师结合法律资源(理论法学、应用法学、司法实务等),及学校教学硬件设施资源(多媒体、视听室、模拟法庭等),配置效率优先理念,使枯燥的理论分析变成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统一,让学生在生动的环境下学到新思维、新观念,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的积累,还应通过培养学生逻辑推理、问题澄清、科学怀疑、价值判断、采取合理行动,使学生具备自我反省、自主思考的精神,有效参与到这种效率优先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激情教学体现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课件应是美观大方、内容言简意赅,对知识结构的梳理清晰明了,关键之点,精华之处设计突出,形成立体的活跃的生动画面。学生在体验教学的激情时,准确理解、掌握、领悟所传授的知识。

模拟法庭的教学是现代法学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对学生角色的分配,案件的各个程序阶段以及每一阶段的重要的法律点,都要进行细致周到的讲解安排。学生在动中学,学中思考,步步推进。

(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在社会实践中把答案变成问题,并对问题的追问中不断建构知识框架和体系。促进教学活动即实践又研究,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利用资料的能力、提炼概括创新能力以及不断拓展自身研究能力。从模拟的教学中还应让学生体验真正的生活,教师组织学生定期到公检法机关去实习,真实的生活中法律是如何被适用的,体验法律正义,理性的情感,公理、道理、情理如何的准确衔接。人民永远是法律人服务的对象,带动学生义务到社区为居民提供相关的法律知识,解答法律问题,提供参考意见。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与影响非常显著。学生自信独立的品格明显增强,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树立法律意识,做知法守法的好公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培养训练学生,维护立场,逻辑思维、言语表达等公民参与的技能和意识。

(三)评价、监督机制并进

在法的运行中、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是重要的保障。应用法学的教育教学中,评价与监督同样不可或缺。

首先,课堂上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稳固、扎实,教师通过提问测验等方式,记入平时成绩予以督促。

其次,学生参与实践的一切活动,要求作出相关的卷宗,装订归档,教师应认真检查,看其是否从网络或其它期刊杂志上抄录,奖惩机制随时应用。

再次,每三周写一篇专业小论文,主题即可以是教师给出,学生也可自主选择,教师认真给出评语,并作总结,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决不可流于形式。

最后,学期结束要有统一、规范的闭卷测试。

三、师生互动交流激发学生潜能

效率优先的价值理念,还有一个重要的核心点,师生建立情感交流的互动平台。网络信息时代,手机和电脑非常普及,学生所需的各种资料和技术都可以在网络中找到,学校的图书馆和院系的资料室都有丰富的资料备查,对于教师布置的务,学生完成起来应是方便的,但是必须引起注意的是,教师不是简单的给出学生方向性的指导,或是听听学生的实践汇报。从信息的理解到接受,是受教育者将新知识与原有认知图式结合,并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这就需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师生交流的渠道很多,例如微博、微信、qq、手机短信、邮箱等多种方式,无论何种方式的交流,教师都应给出具体的指导性、建设性的意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准确定位自己参与实践活动时,应在哪些专业问题得到锻炼。任何教导中,对学生都要满怀足够的关心和爱护,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具有软性的影响力。教师的诚信对学生学业取得成功至关重要,“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是真实无妄,人之道就应该“思诚”,追求诚实做人的根本要求。如果没有经过个人的自由选择和情感的体验,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是一种盲目的服从。无论是课堂上的提问与点拨,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足够的尊重,评析模拟法庭学生各种角色,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参与角色表演是肯定的、欣慰的。当学生与其教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互相尊重,遵守规范,和谐相处时,他们会觉得在教学活动中更有存在感,更受欢迎,才会崇尚平等、友爱、法治、和谐。形成公正、诚信、明辨是非,有责任意识,师生建立和谐的互动关系,才能在教育教学中真正达到,“知”与“行”的统一。而这对于激发学生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统筹安排提高效率,激发他们发挥自己特长的潜在能力服务社会,是首要的必须的,学正行端方成器!

四、“铸魂育人”是法学教育的归宿

塞缪尔·斯迈尔斯所說的:“知识、学问应该和善行结合。”[4]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5]思想的形成关键在于价值观作用的发挥,我们在教育中,通过价值观念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实现对现存制度和生活的认同,法律就是保障这些社会规范的协调统一,最终促成社会秩序和谐稳定与发展。教育教学方法,都是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法学人才的理论思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法律实务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是现代法学教育的目标,毕竟科技高度发展、物质文明飞速发展表明,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权威专家、精英人才、精英团队。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多开动脑筋,紧紧把握时代的需求节奏,摸索探求教学方法,培养优秀人才,创新人才。

现代教育就是帮助受教育者获得内在与外在的修养。教育培养的人才不是知识操作的工具,而是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有专业技能的法律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帮助学生获得独立的思辨能力,通过理想、信念、信仰的讲解宣传渗透。让他们自己去检验、发现、创造时代的各种理念。一个完整的法律人,既要熟练精准掌握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又必须具备负有对国家、民族、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尚精神是品德意识形态的核心要素。服务社会,奉献人生,这更是我们时代主流的、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与体现。法治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应用法学教育强化“铸魂育人”是自身的使命感与时代的命运紧密相连信念,我们为社会输送的人才就是千锤百炼的精英。

参考文献:

[1]梨志敏.明“道”修“业”: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的哲学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5,(5).

[2]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杨超.当代西方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新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2015,(10).

[4]高明.品格——个人和民族的力量源泉《新华文摘》,2011,(5).

[5]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开放性思维人文关怀
基于开放性思维的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模式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放性思维的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模式探讨
基于开放性思维的初中英语教学研究
浅谈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及强化对策研究
浅析突发事件网络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