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錯商業模式 白忙又傷財
2016-05-30
商業模式創新,本質上並不需要開發新的市場領域,也未運用科技開發新產品,依靠的只是商業模式創新,也就是通過創新的模式提供既有的產品或服務,運用既有的技術滿足既有的顧客需求,從而贏得市場競爭優勢,並從同行中脫穎而出。
很多顧問晚輩會看上我在大陸的豐沛資源與人脈,興衝衝找我談合作,有些人自以為找到好商機,計畫都寫好了,卻被我潑了一頭冷水。還好只是讓你一身涼,如果你找了別人,可能讓你流血流汗、斷頭斷腳!
沒賺到錢卻先搞垮自己
上海有一位台商,政府批給他一棟新落成的閒置樓房,他特地回台灣找我談合作,就是幫他在台招商入駐,為了誘使我點頭,還開出很高抽成的條件。可是,我立刻就拒絕了,他問原因?我的理由很簡單,這種商業模式的「流程」太複雜了,恐怕是看得到卻賺不到,白忙一場。
需要我解釋清楚嗎?這不是賣西瓜,付了錢拿走瓜這麼單純;這商品是「入駐」,用膝蓋想想,入駐會有哪些開銷?哪些風險?多久才可以上線?沒人說得準,介紹人想要賺介紹費?想的太天真了!
最常遇到的是「投資考察團」,這檔事我也幹過好幾回,一樣的邏輯,這商品是「變動且多元化的服務」,一開始找團員就不是很容易的差事,就算你訂金收了也可能取消,整個活動中間行程的變化太大了,住宿、車輛、餐飲、參觀訪問等全都是抽象的商品,顧客對服務滿意度的要求標準很難掌握。
找出最好賺的商業模式
想要做生意賺錢,先想好最好賺的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最好賺不是看EPS(每股盈餘,Earnings Per Share)數字而已,要看好不好管理,投入的心力也要算進去。有位朋友開夜店賺了不少錢,可是才3年就把身體搞垮了,年紀輕輕的就得了肝癌,請問各位,一年賺一個資本額的EPS值得去換一條命嗎?
關於商業模式(或稱為營運模式、營業模式),可引用台積電(TSMC,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之定義:「商業模式為處理公司與客戶和供應商事務的方式」。
台積電是台灣商業模式創新的典範公司。關於台積電晶圓代工(IC Foundry)的創新,張忠謀也引用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的說法,「台積電是一個公司,不但創造了自己、自己的領域、自己的產業(就是所有晶圓代工產業)、自己的企業,還創造了客戶的產業(客戶就是無晶圓工廠的半導體業)。」
另一個成功例子是美國吉普卡租車公司(Zip car)顛覆傳統按天付費模式,推出以按小時付費的租車模式,為短途旅行提供方便。公司靈活的租車方式成功吸引大量顧客,其平均每小時的盈利大大超越競爭對手。
如何實現商業模式創新
30年前,萬客隆量販店進入台灣,把零售業打到趴在地上求饒,這就是創新的商業模式;本質上並不需要開發新的市場領域,也未運用科技開發新產品,依靠的只是商業模式創新,也就是通過創新的模式提供既有的產品或服務,運用既有的技術滿足既有的顧客需求,從而贏得市場競爭優勢,並從同行中脫穎而出。
然而,商業模式的哪一部分需要創新?如何創新?通常公司在創造價值時,會關注「營收、成本結構、資源利用率」三項因素,但往往忽視了相應的商業風險因素、未來的負面影響,因為這是看不見的未來,各人智慧及眼光問題,所以容易被忽略或是不敢面對。
企業經營本來就會存在著一些自然因素(非人為可控制)形成的風險,可籍由創新商業模式來降低經營風險。然而大多數公司只專注於降低成本(例如裁員),卻忽視了降減成本的舉措所帶來的潛在風險。
例如,最近很多傳統的服裝零售商基於本地工資提高之壓力,就把生產工序外包給低生產成本國家或地區的企業,卻沒有考慮到所帶來的其他管理成本負擔及風險。
不創新就等著被時代淘汰
2003年,蘋果公司(Apple)推出iPod音樂播放器和iTunes,開始了可攜式娛樂載體的新時代,蘋果公司也因此脫胎換骨。在短短3年,造就了100億美元的市場,而蘋果的市值成長30倍,在2007年底已超過1500億美元。
其實,蘋果并不是率先產銷數位音樂播放器的公司。早在1998年,鑽石多媒體(Diamond Multimedia)就推出Rio,另一家Best Data公司也在2000年推出Cabo 64上市,這兩種產品的品質及包裝都相當好;既然如此,為什麼只是蘋果iPod獲得成功,而不是Rio或Cabo?
這是因為蘋果有一套出色且具突破性的「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就是把硬體、軟體和服務結合在一起,讓數位音樂的下載變得簡單而便利。
像蘋果這種創新商業模式且經營有成的公司,真的是大家值得去關注及學習的。千萬要記得:別人怎麼做你就不要那樣做,這叫做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