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退耕还林工程优化策略分析
2016-05-30张艳辉
张艳辉
摘 要 东北三省退耕还林10余年来,达到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目的,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森林覆盖面积和森林覆盖率,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自然资源,并产生了很高的生态效益,在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东北三省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大气环境与防止自然灾害上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关键词 东北三省;退耕还林工程;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1--02
1 对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定位要准确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自2000年开始的特大林业生态工程,也是世界范围内较大的工程,涉及的人口、地区、投资和工程持续吋间都位于同类工程前列。退耕还林的工程定位可以从以下3点得以体现。第一,退耕还林工程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工程目前耗资接近5 000亿元,东北三省接近800亿元。各级单位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程,将工程建设、监测作为重要工作执行。第二,退耕还林工程既不是简单某一段时期内的工程,也不是一项内容单一的工程,而是长期的,复杂的林业生态经济综合系统工程[1]。这项工程是人类参与生态自我修复的有机结合工程,将土地资源、森林植被、人力资源、科学技术及项目资金合理配置,在自然生态的自我恢复作用下,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
所以,退耕还林工程不仅是一个生态环境工程,而且是一个多方面错综复杂的大型经济建设工程。退耕还林涉及了大量农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倘若违背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则,把退耕还林单纯地当成一项保持水土的林业生态工程,忽视了对农民产生的影响,会极大地降低农民的工程建设积极性,影响工程的顺利执行,对当地经济和生态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既不能将退耕还林工程简单地当作一项林业工程,也不能置工程的后期管理与养护于不顾。
2 修改和完善退耕还林工程现行政策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10余年来,充分考虑了生态、社会、经济的多方面因素,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农民生活。工程建设取得了可觀的成就。但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推进,以往的退耕还林政策己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工程工作的继续进行,需要进一步改进。
2.1 对参与退耕还林农户补助标准应当提高
现行政策下单位面积的补助标准是10 a前经济环境下的经济补助水平。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当前形式下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标准己经脱离了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当我国实行了“种粮直补”政策后,补助标准使农户退耕的积极性大幅下降,制约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发展。例如,北京地区的退耕补助标准是东北三省的3~4倍,因此农民心理产生极大的不平衡。由此可见,提高退耕还林补助标准势在必行。
2.2 需加大对荒山荒地造林的投资
退耕政策规定国家对栽苗和造林补助为50元/667 m2。林业生态工程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得益的公益事业,所以必须实行有效的后期管护,确保生态效益的持久性和延续性,保证产出收益。近年来,虽然国家分次逐步提高了退耕还林的补助标准,但是相对于退耕还林的造林成本和后期管护成本而言仍然不足,国家应提高林业工程的资金投入标准。将工程之外的补充栽植造林和后期管护所需资金全部纳入工程建设预算。在国家投入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地方财政应给予相应的补充,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建设。此外,在退耕还林的同时,要做好林业工程管理和科技支撑工作。
2.3 加快退耕还林工程相关资金投入的管理和使用政策完善
近几年,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署等相关单位的参与,致使退耕农户的补助很难准确落实,使得退耕还林生态效益不能巩固。所以,只有对退耕还林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和工作的权限分工,工程标准及建设的步骤等相关政策都应进一步完善,才能使退耕还林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2.4 合理规划退耕还林工程并加强对规划的安排和审批力度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和规划是众多部门对工程进行执行和管理的依据,退耕还林工程启动以来,部分工程规划并没有及时批准,导致各级政府没能得到及时审批。但因为工程己经开展了数年,怎样对现有的退耕还林工程进行合理管制成为了各级单位部门开展工作的难题。
3 改善退耕还林地区生态经济结构
怎样使退耕还林地区生态得以修复,同时使农民生活得到改善,其主要在于如何改善退耕还林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构架。将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进步结合的契合点,普遍认同须在下面这些关键点上加以改善。
3.1 对退耕面积较小的地区进行工程补充建设
对己经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地区,首先要对工程的实施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并要有针对性地加大投入;其次,对以往退耕还林中出现问题的地区采取补救措施,全面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避免损失,保证生态效益的发挥。
3.2 对退耕质量不高的地区进行整改
在我国退耕还林的前期准备阶段,由于缺乏经验和政策支持,导致退耕还林各方面的执行力度不够高,产生了很多低质量、发育差、成活率低的退耕林。尤其是部分经济林出现的问题突出,当前要对这些林地进行彻底改造,保证退耕林生态效益的正常发挥。
3.3 合理经营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工程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当地适宜树种进行栽培,工程在各地区具有统一性。所以运用集中管理手段,让退耕工程成为优势产业。对于建设条件较为优越的退耕还林工程应该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将成果列为示范样本。
3.4 给予退耕还林工程技术支持
将优越的科研教育资源与退耕还林工程相结合既能节省教育资源,又能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的科技含量,保证工程质量。同时,利用多种结合方式,实现科技与造林工程的结合,培养一代基层技术骨干,为后续工程的开展积蓄力量。
3.5 建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网络
当前条件下,退耕还林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工程本身的建设上,工程监测工作存在很大的不足。建议今后加速退耕还林监测网络的建立,在单位面积建立监测网点,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记性长期监测,确保效益能准确落实到纸面上,以便于为今后的退耕还林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4 结语
退耕还林是我国迄今为止战略性最强、投入资金最大、覆盖面最广和投入人力资源最大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是最大的“强农、惠农”项目,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不仅是东三省未来林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冯晓雪.退耕还林农户收入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陕西省吴旗县为例[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