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双语牌示解说规划探讨
2016-05-30倪柳
摘 要:景区标识牌或牌示解说对展示景区形象,传递景区文化,方便游客游览起着重要作用。而现实情况是国内旅游景区包括国家4A级及5A级景区双语牌示解说质量堪忧,英译错误较多,影响了景区质量及国际化程度,因而有必要对景区双语牌示解说进行研究。
关键词:旅游景区 双语牌示 解说 普陀山
一、解说的概念和内涵
根据维基百科,解说是“把教育类、自然类或休闲类景点信息传递给游客的所有方式”,“包括了导游讲解、对话交流、戏剧、服务台、展览、标识牌、标签、艺术品、宣传册、音像和影像资料等”。美国解说协会把解说定义为“在游客兴趣和旅游资源意义之间建立起情感和思维联系的一种基于任务型的交流过程”。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解说提供信息,但是信息不等同于解说。解说的内容应该是信息的有效组织而不是简单的罗列,解说的目的是在游客和旅游资源之间建立联系,激发游客的兴趣和思考而不仅仅是让游客获知相关信息。好的解说可以加深游客对景区自然、文化、历史等旅游资源的理解,有助于形成游客和景区之间的良性互动。作为解说方式的一种,景区标识牌或牌示解说是景区吸引、教育、引导、管理、约束游客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二、旅游景区牌示解说系统的构成和规划要求
景区解说系统包括了向导式解说和自导式解说。牌示解说是自导式解说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旅游景区服务设施的组成部分,其大致可分为全景牌示、景点牌示、指路牌示和忠告牌示。全景牌示是景区整体形象的展现,一般包括了简介文字和导游示意图;景点牌示介绍景区内各个景点有关其特征、内涵、意义、历史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指路牌示指明各景点及景区内设施的方向;忠告牌示则告知游客各种安全注意事项,禁止游客的危险行为和不文明行为。所有标识牌各自有不同的功能,但同时是一个有机整体,致力于实现服务、教育、引导、管理游客的共同目標。全景牌示和景点牌示作为景区自然、文化或历史内涵的重要载体,在规划设计时,应在充分了解目标游客的心理、预期、现有知识、兴趣等基础上,精心选择、创作、设计和编排解说信息,力争在标识牌的有限空间内实现旅游资源和游客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全球化的旅游环境下,国内的主要景区均提供中英双语的牌示解说,以期方便外国游客并传播中国文化,但英语牌示解说多数是中文解说信息的生硬对照,或者是错误百出的“中式英语”。在规划双语解说时,应根据外国游客的不同特点和背景知识,设计和规划不同的解说系统,才能在景区和游客互动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跨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
三、普陀山双语牌示解说规划探讨
普陀山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著名的宗教文化旅游胜地。该景区的标识牌,尤其是全景牌示和景点牌示与其核心吸引力即宗教文化特色密切相关。在规划双语解说牌示时,如何实现解说的关联性、准确性、规范性、主题性、灵活性和艺术性,非常值得探讨。本文作者在实地搜集并整理分析普陀山现有标识牌的基础上,对其双语牌示解说系统的规划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1.全景牌示应突出景区特色,激发游客兴趣。全景牌示是游客了解整个旅游景区或分块景区的重要途径,是吸引游客进一步游览的重要手段,应突出景区特色,激发游客兴趣。【例1】是普陀山紫竹林景区进入处设置的全景牌示的文字部分,主要列举了景区内重要景点的名称,没有突出景区的主要特色,解说语气平淡,不能很好地激发游客的游览兴趣,而与此相对应的英文翻译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在【例2】中,作者对解说内容进行了修改,以与游客对话的方式点明了游览的重点,提升了解说效果。
【例1】紫竹林景区 紫竹林景区位于普陀山东南端,主要景点由潮音洞、不肯去观音院、紫竹林禅院、观音跳、南海观音等组成,是朝拜、看海听涛的绝佳场所。潮音洞与梵音洞合称为“两洞潮声”是普陀山十二景之一,全游程约2公里,游览时间近2小时。
【例2】欢迎来到紫竹林景区 紫竹林景区位于普陀山东南端,在这里您可以朝拜听梵音、看海听涛声,感受佛法与自然的融合。不肯去观音院展示了普陀山作为观音道场的起源;潮音洞浪石相激,声如雷鸣;观音跳的大士脚印是普陀山观音圣迹之一;南海观音像高大庄严,堪称世界观音铜像之最,是您瞻礼获福的绝佳场所。全游程约2公里,步行游览时间约2小时。祝您游览愉快!
2.景点牌示应体现中英文化差异,考虑不同游客需求。景点牌示中往往有较多的文化信息,而中外游客由于知识背景不同,对相同信息的接受度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在规划双语解说时要有跨文化意识,应考虑游客的不同需求,对解说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增加和删减。比如在介绍普陀山的多宝塔时(例3),中文解说中的“太湖石”在翻译成英语时应做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英文解说内容为“stones from Tailu Lake in todays Zhejiang Province”。
【例3】多宝塔也称宝佛塔,高18米,太湖石砌成。此塔系元元统三年(1335)由孚中僧云游募化时得到太子宣让王等资助修建而成,故又名太子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普陀山的三宝之一。
3.指路牌示应在指明方位的基础上传递文化信息。指路牌示起着引领游客的作用,中英地名均应规范统一。在把地名翻译成英文时,应在实现地名的基本功能的前提下,结合景区的特色,尽可能地传递出地名中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比如,法雨寺、慧济寺和普济寺是普陀山的三大禅寺,现有的英文牌示为Fayu Temple,Huiji Temple和Puji Temple仅采用了音译的策略,外国游客无法感知和了解寺庙名称所体现的宗教文化。作者采用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式重译成Fayu (Dharma Rain) Temple,Huiji (Wise Relief) Temple以及 Puji (Universal Relief) Temple,实现了地名指明方位和传递文化的双重功能。
4.忠告牌示的翻译应遵循“照搬、模仿、自创”原则
景区内的忠告牌示包括了告示、警示、提示、指示公示语,能有效规范游客的行为,起到教育和约束游客的作用。但由于中英公示语的较大差异,忠告牌示的翻译往往是双语牌示解说中的“重灾区”。在规划英语忠告牌示时,应遵循陈刚提出的“照搬、模仿、自创”三原则,尽可能地贴近英语告示语的语言风格和结构,让外国游客一眼就能看懂。【例4】是普陀山的两则双语告示语,现有的英文翻译是典型的“中式英语”。作者在重译时,照搬了英语公示语的固定结构翻译成 “Please do not enter with your burning incenses.”以及“No fire. Please do services of worship in the temple.”
【例4】香火请勿入内/ 禁止燃香入殿 Prohibition smoke and fire
进入景区请勿乱插香烛 Enter the scenic area, do not plant incense.
四、结语
国外旅游解说规划已经细化到与旅游者个性特点、消费动机、学习和认知心理等密切相关的程度,而我国还在给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提供同样的解说内容,差距不言而喻。鉴于景区牌示解说在旅游解说系统中的重要性,国内各景区尤其是4A级和5A级景区应制定针对中外游客的双语解说规划,改变目前解说中存在的问题,真正提升我国的旅游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静, 颜磊, 杨娟. 峨眉山生态旅游解说系统规划设计[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 20(8): 78-80.
[2]陈刚.旅游翻译[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419.
[3]乌永志. 文化遗产旅游解说与翻译: 评述与启示[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b,31(3):93-96.
作者简介:倪柳(1983.10—),女,出生地:浙江金华,目前任职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本科学历,讲师,参加浙江大学2010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修班,研究方向:旅游与旅游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