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共育促幼儿健康成长

2016-05-30张灵草

甘肃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园家长

张灵草

【关键词】 幼儿园;家长;家园共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1—0048—01

目前学前“小学化”教育的现象严重,而它正是在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下催生出来的。家长把幼儿园教育的成果狭隘地界定为识了多少字,学会了几道数学题!殊不知,孩子纯真的天性,就是在他们的这种美好愿望里一点点被抹杀掉了!

一、案例

我曾亲身经历了这样一件事:我常去的理发店老板,因忙于生意,就将两岁多的孩子送入一家私立幼儿园。孩子入园后,每天要写16K一页的作业。有次我去理发,孩子正在大哭,妈妈则在大声嚷叫:“ 一年还没上满,就哭得不上了,送去还放不下,你想害死我啊?”我告诉她:“孩子太小,不要逼着写字,否则她会厌学的。把孩子送我们园里吧。”

去年前季,我们接收了这个小朋友。开始时她总是淘气,不愿意上幼儿园。要么哭闹,要么动手打其他的小朋友,要么乱跑,要么抢小朋友的玩具。性格显得很暴躁,而且极不合群,问什么都不吭声,老师多次疏导效果都不好。

我开始特别地关注这个孩子。每天早上、下午雷打不动地转班检查时,我都会和这个孩子以不同的方式交流一下:有时在她画的画面上添一个小动物或一棵小树,有时为她捏的小鸟添个翅膀,有时为她折的五角星添个图案,有时为她的玩具摆个造型,或在她做游戏时轻轻摸摸她的头,还常向带班老师了解这个孩子的情况。有一天,我问她为什么哭着不愿意来上幼儿园。这个在别人看来是问题小孩的小天使终于开口说话了,原来她是怕来幼儿园不会写字,学不会儿歌,被老师骂、被家长打。我郑重地约孩子的妈妈跟她做了详细的交流,给她耐心讲述了很多幼儿教育需注意的事情,开导她要纠正以前那种过激的教育心理,正确疏导孩子的情绪,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慢慢地,这个孩子变了。以前,她不愿意进班里,更不愿意问老师好。渐渐地,她喜欢上幼儿园了,有了自己的小伙伴,开始尝试问老师好,见到我的时候有时会问一声:“园长老师好!”

记得今年寒假后的一天,这个可爱的小宝贝见面就说:“园长妈妈好!”这着实让我吃了一惊,也确实让我很感动。这是多么彻底的信赖和敬爱啊!正是有我们老师每天无微不至的关心,有我们大家时不时的关注,有妈妈正确积极的教育,这个孩子的变化才是如此之大!

二、家园共育促孩子健康成长

1. 权威研究数据表明,3~6岁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黄金期,在这个阶段形成的良好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所以,学前教育应该更多侧重于孩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交流、合作、礼让等多种情感能力的培养。而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单靠幼儿园一方的努力,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每个家庭都参与进来,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科学的成长环境。幼儿园可以组织全体老师展开讨论,就如何寓教于乐、让孩子快乐成长,集思广益,商讨对策。

2. 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广泛组织各类活动,不断创新游戏方式。

3. 幼儿园还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园互动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学习新的幼儿教育理念,科学育儿,并把这种家园共育活动常态化。

4. 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游戏为主要活动方式,寓教于游,寓教于乐,使幼儿在玩中获得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在玩中开发智力,在玩中培养能力,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懂得感恩、懂得合作、懂得礼貌、懂得交流。

例如,在实际工作中,我园本着“孩子快乐、家长放心、老师幸福”的办园目标,在做好常规保教工作的同时,多次举办了“母亲节”、“感恩节”、“幼儿安全”、“亲子活动”、“节日主题”、“季节主题”等多种类型的主题校园开放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广泛参与到活动中来,亲眼目睹幼儿园的日常保教工作,亲自参与幼儿的各类活动,从而促进亲子感情。

再如,我们还开设主题类家长课堂,讲解幼儿心理、保教等知识,及时与家长联系,适时将孩子在幼儿园的各种细微变化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

进一步规范幼儿园保教行为,纠正学前教育领域的种种误区,是我们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家长和社会共同转变幼教观念,主动关心、理解、支持我们的幼教事业,是我们规范幼教工作的必由之路。只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各级上下共同关心,所有家庭共同教育的良好氛围,我们的办园水平才会不断提升,幼教事业才会向着更好、更健康的方向不断发展。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家园共育幼儿园家长
我爱幼儿园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欢乐的幼儿园
我心中的好家长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论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