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儿童文学为依托 积极实施审美教育

2016-05-30许芸

甘肃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儿童文学爱心

许芸

【关键词】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审美教育;爱心;情境;环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1—0088—01

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开展审美教育,是塑造学生人格美、心灵美、语言美等内在和外在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教材入手,提出了从爱心教育、意境创设和宽松环境构建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想象和审美能力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构建基础

据统计,小学语文教材中有80%以上的课文属于儿童文学(从文学的角度划分和统计),其中包括童话、寓言、诗歌、戏剧等8种文学体裁,它们共同构成了语文课堂审美教育的教材基础。儿童文学是美的文学,蕴含着思想美、情感美、语言美。以美养善,寓教于美,能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和道德品质的升华;以美冶情,可净化心灵,平复情绪,疏导情感,增强心身健康。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有重要影响。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承担着构建学生初步审美观和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实践美的重要功能,而儿童文学所包含的价值观与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关系密切,要开展审美教育,就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

二、凭借爱心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育的出发点是爱——爱祖国,爱亲人,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因为有爱,教育才显示出其强大的人文底蕴。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的教育应是整个教育的主旋律。”一篇情深意切的文章,若能加上教师动情的讲述,便能感染和打动学生。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移情”来培养学生的爱心。从心理学上讲,通过“移情”可以将学生置之于阅读教材中,体验人物所处环境及社会背景。例如,在讲述《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扮演盲人过马路,让另一个同学扮演雷锋扶盲人过马路,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盲人的不便,同时感受到帮助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心。只有童年有一颗善良的心,成人之后才会有仁慈的品质,才会成为一个懂得感恩,懂得付出,懂得尊重生命的人。所以,激发学生的爱心是培育学生审美意识的核心策略。

三、通过创设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

小学生有好奇的心理特点和爱幻想的天性,所以小学阶段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审美想象是审美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没有它就没有审美表现,更没有审美活动的开展。小学生在学校获取的知识大部分都是间接经验,只有通过丰富的想象,才能深入理解课文和教师所描绘的情境。所以,语文教师应要求学生诵读课文,做到目视、口读、耳闻、心通、意会,从字、词、句到段、篇对文章进行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领悟作品的韵味意境。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顿歇、速度、节奏、重音等加以指导,不断调动学生的兴趣,并使其能更好地入境入情。例如,在儿童诗《童年的水墨画》中,有人、溪水、蜻蜓、垂柳、垂钓等意象,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副色彩靓丽的意境画。教师要从缤纷的色彩,声音的变化以及动静结合的构思,来引导学生想象一副美好的画卷。

四、利用宽松环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审美能力包括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表现美、创造美两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多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鼓励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有自己的认识、有疑问,才能主动向未知领域做新的探索。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就应该创建一种宽松、平等、开放、民主的氛围,切忌扼杀个性、排斥多样性,禁止自由想象的环境。一个只会鼓励统一、服从、规范的教师不会教出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因此,教师不能一味地用成人的眼光评价学生的成果,使学生的想象受到羁绊。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儿童文学爱心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