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东野圭吾作品看日本教育

2016-05-30王菲

亚太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

王菲

摘 要:在一些文学批评家眼里,推理小说和侦探小说往往被归入通俗文学一类,研究价值大大低于纯文学作品而不入他们的法眼。实则不然,东野圭吾的许多经典作品不仅结构紧凑缜密、转折巧妙委婉,带给读者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远远超过一般的纯文学作品,更有着其独到而真实的社会意义。本文基于东野的两部著名作品《红手指》和《放学后》,分析存在于日本青少年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东野圭吾;家庭教育;校园教育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259-01

一、东野圭吾简介及创作背景

近些年,随着各类传媒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也随着中日各国贸易往来的不断增多,日本推理文学作品在我国逐渐变得流行起来。各种类型的日本推理小说不断涌入国内市场,带给大家以酣畅淋漓的阅读享受。到目前为止,日本推理小说在国内的发行量甚至已经超越了欧美系作品。其中,作家东野圭吾以其慎密细致的写作风格得到了无数读者的喜爱。

东野圭吾,毕业于日本大阪府立大学电气工学专业。1985年凭借本格推理小说《放学后》荣获第三十一届“江户川乱步奖”,自此开始了其辉煌的创作生涯,继而成为日本推理小说史上罕见的“三冠王”。至今已出版了七十四部作品,其中二十余部被搬上荧屏,最为流行、被世人研究最多的代表作当属《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

1958年2月4日出生于大阪的东野圭吾,刚好成长于日本战败后的重建时期。在那个年代,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不仅仅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条件,更有着日本普通民众的精神面貌以及全日本的种种体制。细心的东野注意到了这些变化并将这些素材体现在自己的作品里,通过一部部经典故事和一个个经典角色向读者诉说着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也正因为其感染力和震撼力要超过一般纯文学作品,东野小说更能促进文化和思想的传播。

二、从《红手指》看日本家庭教育

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国内爆发了著名的经济危机。由于社会物资的匮乏,为了支撑起日常的生存开销,每个家庭中的父亲角色不得不极度努力的去工作。然而,工作上时间和精力的大量投入带来了别的负面影响,这直接导致很多父亲与孩子之间日常交流的缺失,切切实实影响到了孩子家庭教育的完整性。对于子女而言,父亲甚至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变成了母亲口中和自己记忆中的一个模糊印象。因此,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中,父亲很难受到孩子真正的尊重和爱戴。在外疲于奔命、在家却受到心爱的孩子漠视的父亲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在这个循环之中,父子关系更加进一步的恶化,东野圭吾将捕捉到的这一新型家庭矛盾付诸于笔端。

在其作品《红手指》中,东野展现给了读者一些由于父子缺乏交流,儿子教育有所缺陷而酿成的家庭悲剧。角色父亲前原昭夫因为忙于工作,极少有时间在家陪伴儿子。书中这样描写到“昭夫出门时儿子直巳还在被窝里,从公司回来时直巳已躲进房间”。待昭夫猛然间的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儿子直巳已经变得非常冷漠,“只有星期六和星期天吃饭时能在一起。这种时候直巳也尽量避免看父亲,不得不说话时就说最简短的语句”。孩子以冷漠的方式对待父亲对自己的忽视,然而父亲对儿子教育的缺失才是造成双方关系破裂的最根本原因。

昭夫因为孩子处于叛逆期而故意减少与儿子接触的机会,自我安慰般地期待儿子的反抗期早点过去,对儿子在性情上的异变却不闻不问,他甚至希望就算发生什么问题,也别让自己觉察到。最终,悲剧发生,叛逆的儿子竟犯下了谋杀幼女,甚至在作案后还气定神闲的继续沉迷于电子游戏。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出于对儿子的溺爱,昭夫夫妇不敢带儿子去警察局坦白而是选择让家中的老母亲替罪。

在整篇故事叙述中,东野将重点放在昭夫的极力掩饰证据和责骂自己妻儿上,刻画出了毫无责任感和自私自利的性格特征。实则从侧面提到,作品中父亲地位的下降和父子关系的疏离要更多归结于双方交流的匮乏和家庭教育的失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给予足够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在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期没有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纠正,势必会引起悲剧的发生。

三、从《放学后》看日本校园教育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三观的正确建立不仅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科学的学校教育更是必不可少。东野认为,由于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体制问题,学生教育这块本该圣洁的净土也同样受到了恶性影响。作品《放学后》围绕着几起发生在女子高中校园里的凶杀案展开剧情。

在女子高中,男性教师显然是强势一方,他们代表着学校管理同学,而学生只能服从任何规定,从而对自由极度缺乏。寄宿式高中不仅要求学生完成学业,在各种包括饮食起居等方面也制定了许多规则。显然,这些规则条例符合社会体制的主流观念。故事中,学生惠美一直严格遵守着学校的规定,然而一场意外却打破了其好学生的名声。因为在宿舍自慰被老师看到,带给了惠美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影响并不是偶然,在当时的日本社会,性是被压抑的和邪恶的,学校里性教育的缺失也让惠美感到自己被所有同学和老师所唾弃。

仔细推敲,惠美的“违纪”行为只是一个象征,预示着校园围墙中学生天性受到的歧视和压抑。女性欲望是一个教师们不愿意提及的概念,一直被掩埋于意识深处也就是校园的“遗忘角落”。在当时的教育环境下,所有人的主流观念都重视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于每天往返于宿舍教室间两点一线的循规蹈矩。

东野认为,这种年少时期受到的个性磨灭无疑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建立。

四、结语

青少年群体的教育问题无疑关乎每一个国家的未来,教育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无疑取决于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东野圭吾通过作品中几起虚构的案件,展示给大家存在于日本社会中的一些矛盾,向读者流露出自己对教育现状的看法。无论是家庭生活中的父母与孩子,还是校园中的教师与学生,关键在于所有角色间相互的理解与沟通。

参考文献:

[1]白国宁,蔡永涛.对话人性侦探东野圭吾[J].今日中学生,2011,27:4-7.

[2]东野圭吾.红手指[M].于壮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11.

[3]东野圭吾.放学后[M].赵峻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10.

[4]东野圭吾.僕たちの好きな東野圭吾[M].2009年版.宝岛社,2009.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