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2016-05-30罗泽龙陈雅娟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罗泽龙 陈雅娟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书育人”中的重要环节。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需要更加关注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途径等方面。可非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鲜有人去探索和研究。本文试图对非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些探索性研究。

[关键词]非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少数民族学生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的不断普及,少数民族大学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如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就达到了24.2%,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40%左右。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生截至2008年底在校生总数为133.9万人,占学生总数的6.2%。如今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就读于非民族地方院校。

一、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一)紧迫的现实需求

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非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相对匮乏。民族院校具有针对性的少数民族相关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数集中在相应的民族专业的学院中,可以实行集中管理。非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具有人数少且分布散的特点,管理过程中具有管理难度大,沟通难等特点。加之这方面的研究少,没有可以直接参考的经验。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广大的民族地区重要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在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必须认识到少数民族大学生应该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中坚力量,必须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坚持抓好思想政治教育。

(二)校园和谐的需要

良好的大学教育会促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成长。少数民族大学生步入大学生活时,不仅要克服生活和学习的适应问题,也有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重新定位和认识的过程。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引发校园安全问题,甚至会导致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狭隘的民族主义会使少数民族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可能会由于民族问题走向一种极端手段处理问题。正确教育和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人生观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必由之路。

(三)促进民族团结的需要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显得极其重要,因为这将关系到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人才储备。我国最大的民族问题是民族发展问题,民族自身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推动,而少数民族大学生将是重要的推动力。民族地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非民族地方院校各自都有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学科,少数民族大学生应该更多的进入到这些优势学科中学习,将自己的学业与民族地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有能力肩负起建设民族地区的重任,要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主动作为的意识,激发其学习的动力。

(四)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自信心的需要

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加之学习基础较差,使得少数民族学生比较容易自卑甚至失去信心,而自信心是以一个人战胜困难,不断在逆境中前进的不竭动力,作为个体需要自信自强,作为一个民族同样的需要自信自强。一个民族的自信自强就是来自年轻一代的自信自强,可以说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信自强就是树立各民族的自信自强精神。少数民族学生长期处于社会竞争较少的环境,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到了充满竞争的学校和社会后,对于竞争状态显得不适应。高校在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要磨练学生意志,通过日常教育教学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断建立和增强大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少数民族学生自信心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

二、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模糊

目前大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教学方法还不够生动丰富,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增强;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发挥还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保障激励机制还不健全,积极性主动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全方位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由于多方面原因,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李长春指出: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务必保持清醒头脑,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二)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状况

在教学过程中,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高等数学等基础学科中学习普遍感到吃力。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64.82%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为就业压力而苦恼,40.40%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为学习压力而苦恼。由于汉族大学生基础较为扎实,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要弱于汉族学生,这样的事实让高校不得不考虑是否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标准适度降低。一味的降低培养标准并不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降低培养标准让少数民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压制,也不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

三、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一)引进专职少数民族辅导员

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其他民族的教师较难深刻的体会少数民族学生身上的困惑和遇到的困难。没有共同的情感基础,谈心和教育就会成为效率极低的道理解释和枯燥的说教,少数民族学生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少数民族辅导员老师,除了引进来还要留得住。应该进一步考虑如何才能留住少数民族辅导员。除了与其他辅导员一样的管理和工作外,在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工作中给予充分的信任。

(二)开设民族文化理论课程

文化的差异可以导致文化的多元化,但也可以导致文化的误解甚至是歧视,从而导致文化间的冲突。在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自信心的同时启发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汉族大学生到民族地区到边疆地区去创业。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民族自信心的最佳渠道就是其自身文化得到大家的认同。在此前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中有个被大家忽略的问题,无论是研究者还是高校的管理者都把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少数民族学生身上,忽略了广大的汉族学生。在对少数民族学生采取特殊策略和管理的时候不仅要做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也要漢民族大学生了解和明白采取此类措施和管理的原因和意义。

(三)以大学生民族文化节为契机树立民族学生的自信心

民族文化节已经在全国各大高校成为定期举行的重大活动之一,有的高校已经举行十届左右,在最近一两年内许多高校也举办了首届民族文化节。在非民族地方院校中,很多汉族大学生是通过民族文化节的形式比较详细的了解了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和民族文化知识。

民族文化艺术节基本上以民族节目表演和民族物品展出的形式举行,少数民族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而汉族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与少数民族学生形成较为强烈的对比。把民族文化节从各个学校单兵作战的形式推向一个更高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李长春,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直党建》(京)2010年第11期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双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少数民族大学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径的思考
互联网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影响的调查
浅谈提高高职院校法律事务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成绩的路径
伊犁师范学院“民考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焦虑研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