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王尔德唯美主义的历史渊源及其“新美学原理”的基本信条

2016-05-30杜丽萍

西江文艺 2016年19期
关键词:历史渊源艺术生活

杜丽萍

【摘要】:西方唯美主义是19世纪在欧洲流行的一种文艺思潮,也是近代文艺思潮中具有深远影响的流派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18世纪的康德的审美标准助其成长,到了十九世纪在德国,法国,英国相继出现唯美主义的号召人,唯美主义理论逐渐成熟走进艺术的殿堂。而将唯美主义发展到极致的是其代表人物奥斯卡?王尔德,主张追求纯粹的美,追求独立的艺术生命;提出反传统的摹仿理论“生活摹仿藝术”,在根本上颠倒艺术与现实生活关系的同时,又包含着某种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如今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重新重视探究。

【关键词】:唯美主义;历史渊源;“新美学原理”;艺术;生活

一、唯美主义及唯美主义运动的历史渊源

十九世纪后期的文学批评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格局,各种批判主义派别林立,意见纷纭而唯美主义就是在这一时期正式系统的登上世界舞台并被推向极端。“为艺术而艺术”[1]口号的提出被认为是对弥漫于19世纪那个时代的“世纪末情绪”的艺术回应,是为了反对当时功利主义的社会哲学以及工业时代的丑恶和市侩作风而开始的。唯美主义高举纯艺术的旗帜, 强调艺术的本质在于艺术本体的美。它以康德美学为武器,与平庸丑陋的现实形成精神对峙,是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的反抗,很大程度上是受18世纪康德的美学的影响。

1.萌芽的德法殿堂

这种唯美倾向和“纯艺术”的追求,追究其理论渊源,在古希腊时期和古罗马.的时候,康德提出了审美活动的独立性和不受道德的审美标准,莱辛,歌德,席勒等人对这一问题进行过探讨。直到19世纪的时候,唯美思想才有了完全的理论。

法国作家戈蒂埃是由浪漫主义向唯美主义过渡的作家。他反对艺术的功利主义,主张纯艺术,追求形式美,提出“为艺术而艺术”[1]的主张, 1835年,戈蒂埃出版的长篇小说《末班小姐》的出版标志着法国唯美主义运动开始,其序言也被认为是唯美主义的宣言书。戈蒂埃之后,重要的代表人物莫过于法国文坛之星波德莱尔,他大胆地把丑恶和畸形纳入了审美对象的范畴,主张“把善和美区别开来,发掘恶中之美”[2],他唯美主义的代表作《恶之花》就明确表达了他的纯粹为艺术的主张。

2.起步的英式之旅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是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驱。他说:“美的东西就是永久的欢乐”[3]。 “拉斐尔前派”的出现标志着唯美主义正式登场。

“拉斐尔前派”主张回到文艺复兴时期,在英国,前拉斐尔画派的艺术家们从1848年开始播下了唯美主义的种子。他们在绘画界提倡以真挚的感情去描绘不带功利与道德色彩的自然的美。另外,前拉斐尔画派把他们的绘画文艺主张移植到文学领域,阐述了“灵肉合致”的思想。而作家威廉?莫里斯把艺术看作改造社会的手段,鼓吹把艺术和美推行到日常生活的每个方面。因此,前拉斐尔派的灵肉合致思想,莫里斯的生活美化思想,他们的理论和实践使唯美主义运动在19世纪后期的英国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唯美主义的文艺流派。

此外,出生在美国的画家詹姆斯?惠斯勒与前拉斐尔画派关系密切,他是真正在英国宣扬法国诗人戈蒂耶“为艺术而艺术”[1]理论的人,着力主张美或艺术与道德无关。王尔德在初到伦敦的几年里与惠斯勒交际甚密,因此,惠斯勒对他的影响必定也是非常大的。

二、发展到极致的唯美主义“新美学”

真正把唯美主义推向极致的是奥斯卡·王尔德(1856-1900),他既是唯美主理论的倡导者,又是唯美主义创作的实践者。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是他唯美主义思想的一次公然亮相,意图传达对艺术美的认知,主张“人生是艺术的模仿,破坏了艺术,人的生命就不存在了”[4]。王尔德的唯美主义面对生活与艺术的问题,甚至走上了极端,认为美的事物,是与我们无关的事物,甚至提出“生活摹仿艺术”]的极端理论。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他的美学思想都被视为是颠倒了艺术和现实关系的谬论,遭到评论界的冷落和攻击。现在随着对美认知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位天才艺术家的伟大与重要意义,开始去重新审视和研究他的唯美主义美学思想和文学创作。

1.王尔德唯美主义的沃土

十九世纪,英国处于维多利亚王朝统治时期,社会安定富足,经济与文化都极为强盛。英国的资本主义正处于发展萌芽时期,工业革命也正处于上升时期,英國社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其次是王尔德的家庭背景与文化的熏陶,王尔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曾是女王的眼科医生,在英国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他的母亲也是英国颇有名气的女诗人。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王尔德,从小就接受艺术的熏陶,尤其是当他进入牛津大学学习之后,有机会对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说这些物质条件、社会条件,对王尔德学术的发展起到基本的物质保障。同时,受当时欧洲学术氛围的影响,德国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文论的熏陶,都为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提供文化基奠。

早在《英国的文艺复兴》的演讲中,对自己的艺术观作了阐释:“承认艺术家有独立的王国,意识到艺术世界和真正的现实世界之间、古典优雅与绝对现实之间的区别,不仅构成了一切美的魅力的根本条件,也是一切伟大的富于想象力的作品,一切伟大的艺术创作时代的特征”[5]于此同时,他还割裂了艺术与道德的关系,甚至在演讲中直接表达“艺术表现任何道德因素,或是隐隐提到善恶标准,常常是某种程度的想象力不完善的特征。”[6]这样,在王尔德的心目中艺术就变成纯粹无所依附的至上美。

2.独立自由的艺术

自从柏拉图指责诗人不能为人们提供真理以来,西方诗人和批评家都一再试图为真理性辩护,而王尔德却反其道而行之,在《谎言的衰朽》一书中,也叛逆的把“现代艺术的平庸与陈腐归咎为谎言作为一门艺术的衰微”[7]。在他看来,如不改变这种对现实生活的崇拜,艺术就会变得毫无生气,美就会从大地上消逝。

王尔德的“新美学的原理”第一基本信条就是强调艺术的自由,艺术的独立,而且是艺术的绝对独立。王尔德“艺术除了表现它自身之外,不表现任何东西。它和思想一样,有独立的生命,而且纯粹的按照自己的路线发展”[8]。王尔德所主张的“纯艺术”理论的核心,就是艺术高于自然、高于生活,把美与现实对立起来了。

王尔德认为美的事物与我们无关,并且坚持艺术应该脱离生活,游离人生。甚至断言一切拙劣的艺术都是因为试图与自然和人生产生某种关系联系,认为“一切坏的艺术都是返归生活和自然造成的”[9]。艺术是非功利、超道德的, “书无所谓道德的或不道德的。书只有写得好的或写得糟的,仅此而已。”[10]在他看来,一个事物,不管它是对我们有用而成为我们生活环境中的一部分,还是以任何方式感动我们,它都会与艺术的正常领域无缘。因为为艺术除了表现它自身之外,不表现任何东西。

由于艺术与自然现实、功利道德等都无关,因此只有通过一种纯粹“形式”的艺术技巧来加以体现。王尔德于是把美的真谛放在在形式上面,对形式的偏爱同时促成了王尔德对语言美的重视。他为了能更好地体现艺术效果,甚至不去注重语言的表义功能,而是强调音韵效果和装饰效果。因此当有人指责《道连·葛雷的画像》中的語言句法错乱时,他毫不讳忌地说那是他的有意设计,目的是希望能够更好地体现他的艺术理论。这主张的后果也可想而知,完全割裂了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艺术创作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自然摹仿艺术

(1)艺术“浇铸”生活

王尔德宣扬艺术对生活的“浇铸”作用,“生活摹仿艺术”,意味着“一個伟大的艺术家发明了一个典型,生活将设法的去摹仿它,在通俗的形式中复制它”[11]认为整个生活本应该都是在艺术的推动下运行的。在《谎言的衰朽》中国这样表述到:“众所周知,十九世纪主要是巴尔扎克的发明,我们的吕思安.德.吕旁普瑞们,我们的拉斯蒂涅们以及德.马赛们,最初都是在《人间喜剧》的舞台上出现的。”[12]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他认为孩子们在看了海贼们的冒险故事后竞相模仿故事中的情结,甚至是许多青年绝望轻生也可归结为是受了维特自杀的影响,就连某些社会思潮和人生态度也都是艺术“浇铸”生活的结果。

我们也应该清晰的认识到艺术家的创造肯定离不开现实生活,但我们可以从王尔德追求唯美主义这一层面分析,艺术家通过意识的想象创造出新的且美的艺术给大家。这一个独立且唯一的艺术品开始作为一个典型被世人所接受,世人或者说其他的艺术家通过典型的灵感启发,又创造出另外一个具有新意,独立的艺术品,以此作为循环又成为一个新的典型。一个个新的典型被人人们所接受,认可并欣赏其中的艺术美,通过自己的创造装饰自己的生活,推而广之。也因此,起到了一个艺术“浇铸”生活的作用。

(2)触碰生活中的美

虽然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在“生活摹仿自然”的论述中有极端的认识,但是当我们在认真思考美的同时,在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这里,他所坚持的“艺术以其特有的方式更新着人们 的感觉,使人们对生活中的美不断的有所发现”[13]还是颇有见地的。这同时也与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原理不谋而合。印象派画家们的创作带给世人的“新发”,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莫奈的《印象?日出》,正是由于作家的这幅日出画作,人们才破天荒的头一遭觉出伦敦雾霭的可爱模样,尽管伦敦的雾霭事实上已经早已存在,人们却对它熟视无睹,并未发现它是如此的动人。正因为莫奈的画作,让人们认识到了生活中确实存在但是被人们忽略的美丽。

也正是在这里,王尔德复活了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他确信,艺术并非是对自然的摹仿,而是对自然所作的理想化的处理,纯粹来源与艺术本身的美,与生活毫无瓜葛。有人认为,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有人认为,王尔德并未全盘否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只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罢了。社会意识有可能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且艺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宣扬“为艺术而艺术”,在追求纯粹艺术这层面上重新审视唯美主义的信条也会发现,借用艺术的双眼发现生活中的美,不断进步也是具有合理之处。

注释:

[1]崔海峰. 王尔德唯美主义艺术观评析[j]. 辽宁大学学报,1994-06-10.

[2]波德莱尔著,钱春绮译.恶之花[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3]薛宝莹.王尔德唯美主义思想研究[J].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 ,2015(01).

[4]侯腾.浅析西方艺术中的唯美主义[J].文艺生活,2014(11).

[5][6]王尔德. 英国的文艺复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7]杨冬,文学理论——从柏拉图到德里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8]周萍.不彻底的唯美主义者[J].广西师范大学,2007.

[9][10][11]王尔德.英国的文艺复兴[M]//赵澧,徐京安.唯美主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12]杜吉刚,王建美.试析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诗学体系[J].鲁东大学学报,2012(07).

[13]周吉.浅论王尔德的唯美主义[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01).

猜你喜欢

历史渊源艺术生活
纸的艺术
凤阳凤画艺术特色研究
中国三弦与日本三味线的历史渊源探究
浅谈东海吕剧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