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才华何以“繁华”

2016-05-30戴洁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大材小用风姿乌台诗

戴洁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我不仅喜欢他这种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更敬服他这种从容淡定的风姿,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能够用一颗不变的心来诠释自己的追求。

很多人惋惜苏轼一生“黄州惠州儋州”的坎坷,“乌台诗案”使他遭遇人生低谷,可他在命运手掌的翻云覆雨之间选择坚守。“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他的隐忍,“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他的抗争,他被贬黄州后,首次复出当了登州知州,在那“地瘠民贫,商贾不至”的沿海之地,他没有抱怨、懈怠,而是体察民情,巡视边防,五日两上书,一惠民一忧国,可谓励精图治,政绩颇佳。

当我们回望那个极北的蛮荒之地时,依稀可见苏轼年逾五十仍然奔波忙碌的身影,是“生正逢时”的信仰,让他从未有半句怨言,不管环境、地位如何,只安心做好自己。积极豁达如苏轼,让我们不禁感慨,大材小用又如何?他一生被贬,可没有人忘记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没有人忘记那“一尊还酹江月”的豪情,没有人忘记那“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没有人忘记那“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洒脱。他“偏安一隅”,却并非不积极进取,而是在环境所限的情况下不加抱怨,只求忠于职守,问心无愧。苏轼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平凡的岗位都值得坚守,任何不称心意的环境都能成为人生的磨练。

有很多人觉得大材小用是在浪费青春,可是,没有“小用”的磨砺和铺垫,便不会有让你一展抱负的“大材”,当我们不再觉得小用是“小用”,而是只问攀登不问高,或许某一天,自然能得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收获。“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渔盐”的事例,同样揭示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道理。他们本是一个个或辛勤耕作于田间,或努力工作于房前檐下的劳动者,却最终都遇到了自己的伯乐。我感动于他们那份问心无愧的热忱,只问自己有没有付出,却不在意有没有得到赏识;我敬佩他们那种虚怀若谷的风姿,纵使才华满腹,依然能和劳动人民一起在艰苦环境中挥洒汗水;我更羡慕他们那种“谁说草丛无凤凰,浅处无妨有卧龙”的自信。真正的美酒,清香总能飘过深巷,飘到懂得品酒的人那里。而也正是他们在平凡岗位上从不懈怠的精神,造就了他们更为坚韧自如的品质。

有一句哲语说:“耐得住寂寞,才撑得起繁华。”这里的“寂寞”其实就是修炼,就是才华,也就是“材”,而“繁华”就是“大用”,你的才华还没有修炼到相当火候,即使被“大材小用”,又何必抱怨呢?只要一刻不停地向上攀爬,沿途的风景与磨砺,也会成为你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要想生命“繁华”似锦,请先耐住寂寞,修炼才华吧!“大用”随时恭候你!

【借而鉴之】

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要么是因为社会原因,要么是因为自视甚高,但如果一个人真正做到了“只管攀登不问高”,恐怕就没有这种心理负担了,即使暂时真被“小用”着,也一定会有脱颖而出、成为“大材”的一天。苏轼被小用了,但他安于现状,敬业爱岗,写诗作文,没有人认为他不是大材;舜、傅说、胶鬲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做到了极致,终被大用。本文材料充实,说理透彻,引用、对偶俯拾即是,表达优美。

猜你喜欢

大材小用风姿乌台诗
苏轼与“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的文书运行过程及相关文本属性考辨
《乌台诗案》版本流变再考*
主持人的话
茶花
摩登基调
新世代
大材小用
辽人耳饰 草原上的摇曳风姿
盛行拼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