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位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必要性研究

2016-05-30贾丽萍

中国经贸 2016年10期
关键词:必要性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贾丽萍

【摘 要】内部控制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确保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职能有效履行,提高事业单位资源配置合理水平的关键。本文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首先分析了内部控制对于事业单位的重要作用,进而总结了目前我国一些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就改进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几项建议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必要性

一、引言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对于事业单位自身的管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在事业单位内部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已经成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对于推动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在事业单位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内部控制是一种全方位的管控体系,对于规范事业单位内部各项经济活动以及业务活动,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的权力运行制约,以及在单位内部构建高效的监督和制约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公共服务效能以及事业单位的内部治理水平,必须在事业单位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具体来说,事业单位建设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内部控制是确保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以及业务活动合法合规的关键举措。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确保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尤其是通过一系列有关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的设计,能够确保经济业务活动执行有所遵循,符合各类财政管理规章制度,因而能够有效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

2.内部控制是确保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高效化的重要保障。内部控制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确保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的安全以及高效使用。特别是内部控制管理中对于资产使用、管理流程的细化分解,能够提高资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3.内部控制管理是确保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的主要手段。财务信息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能够进一步的规范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账簿、预算决算管理,并进一步保证财务状况以及事业單位经营成果的准确反映,对于提高财务工作水平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4.内部控制是防范事业单位内部出现财务舞弊最有效的手段。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健全有效,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约束力也就越强,财务监督职能发挥也就越到位,特别是由于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中强化了对关键岗位、关键环节的制约监督,因而有助于在源头防范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5.内部控制是提高事业单位运转效率的关键。通过在事业单位内部构建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确保各项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各个流程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这对于确保事业单位自身公共职能高效履行,具有重要作用。

三、当前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分析

1.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基础较为薄弱。现阶段虽然大多数的事业单位都已经认识到了在单位内部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重要作用,也在内部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但是还存在着对内部控制体系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内部控制管理的意识还未能贯穿到事业单位内部的各个业务环节与关键岗位,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整体覆盖上还存在盲区,这也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2.内部控制管理活动执行不严格。虽然有的事业单位针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措施,但仍然存在着内部控制管理措施执行不严格不到位的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资产采购等方面的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完善,一些制度甚至是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3.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确保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有序发挥作用的关键就是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内部审计监督,但是有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未能有效开展,有的将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置于财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较差,无法对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进行监督,造成了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难以及时解决,影响了整个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

1.严格按照相应的原则要求开展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建设在事业单位自身的管理中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中也应该重点遵循以下几项原则:遵循全面性的原则,重点要确保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能够涵盖到事业单位内部所有的经济以及业务活动,能够确保在关键决策的制定、执行以及监督过程中,都有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在发挥作用。遵循科学规划的原则,在内部控制体系的整体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事业单位的业务性质、组织结构、岗位职能、业务流程以及权力运行结构等,确保将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嵌入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结构。遵循重点控制的原则,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也应该突出重点,特别是像涉及到资金的使用管理、资产监管、投资采购、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以及关键环节,应该制定更精细化的管理措施,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流程的具体控制。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设计方面,应该按照相关法律与规章制度的要求,对内部控制管理的整体组织架构进行优化,确保内部控制体系能够真正有效的发挥作用。其次,对事业单位内部的所有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梳理,尤其是准确的分析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隐患,制定完善的风险应对管理措施。第三,在内部控制管理中,应该注重完善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设计,特别是要确保不相容职务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全面预算管理、财务会计控制、信息公开、单据控制以及归口管理等相应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此外,还应该重点提高这些制度的执行力,真正发挥制度的规范约束作用,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水平。

3.加强内部的审计监督。内部审计监督是确保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有序运转并高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在内部审计管理方面,首先应该对内部审计部门的权限地位进行明确,确保内部审计部门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其次,应该针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建立相应的沟通协调机制,尤其是将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行政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等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确保能够及时收集有关信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的及时性、经常性。第三,应该进一步的完善内部控制报告制度,通过内部审计发现的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应该及时出具报告,指明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具体的应对措施,进而促进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规范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4.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效率,最直接的手段就是以信息化的手段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设计方面,应该与事业单位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有效融合、互联互通,加强信息沟通的深度和层次。同时还应该根据不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购买或者是自行开发相关的软件系统,重点是将内控制度、操作规程、内控理念、控制活动和控制措施固化在系统中,实现内部控制的程序化、常态化,实现内部控制管理中决策、执行、监督的相互协调与相互制约。

五、结语

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确保事业单位自身职能有效履行的关键。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充分考虑事业单位自身实际特点,重点在优化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环境,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涉及,加强内部控制活动执行以及强化内部审计监督等方面,加强控制,以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01:57-62+96.

[2]王卫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与建议[J].财政监督,2013,08:10-12.

[3]王留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解读[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3,03:124-127.

猜你喜欢

必要性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