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5-30杨望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人事制度绩效事业单位

杨望

摘 要:作为我国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推动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现存的人事制度已不能满足事业单位的职能需要。本文从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现状出发,剖析人事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改革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当前的社会大环境,提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人事制度 事业单位 绩效 改革

自2000年中央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至今,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已走过了十余年的历程。但是受制于我国特殊的行政体系制度,政事关系未得到理顺,事业单位内部改革不够深入、彻底,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也使得我国全面实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减缓。

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用人机制形式化,招聘流程有失规范。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流于形式,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在人才招聘环节,一些事业单位的人才聘用过程仍未达到公开、透明、规范的标准,随意设置岗位,没有统一的聘用标准,导致事业单位人员水平参差,影响整体工作效率。此外,因人设岗、裙带关系现象也时有发生,违背了社会倡导的公平公正原则,是对国家公信的一种挑战。最后,很多事业单位在签订聘用合同时削弱了对国家人事聘用制度的执行力度,造成合同混乱,未能形成科学、缜密的人事关系,后期对人员的约束和监管力度不足,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人事管理体系僵化陈旧,缺乏创新。作为创造效益的主体,人事即事业单位的价值所在。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不够灵活,体系较为陈旧和僵化。首先是人员流动困难的问题,由于福利待遇优厚,很多人视事业单位工作为“铁饭碗”,人员流动的主动性较差,新人才不断加入,必然造成事业单位的冗员。事实上,当前大多数事业单位并没有人员分流安置的相关制度,这给人事制度改革带来了巨大阻力。此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员工绩效、监管、激励等改革配套措施发展也非常滞后。作为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保障,相关配套措施能否及时跟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改革的进程。事业单位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工资等级由资历决定,严重消磨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竞争性,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在人事监管上,事业单位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手段和相应的保障激励机制,未能实现物尽其能,人尽其才。

3.行政化现象严重,没有实质的自主管理权。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下,我国事业单位结构较为复杂,其仍然依附于政府的职能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充当着政府的附属单位,因此其在改革过程中并未获得充分和完整的自主管理权,而外部的政府部门无法深入了解事业单位的情况,其管理深度和精度有所偏差。显而易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行政化现象无法保障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精确管理,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因此当前进行的改革并没有触碰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核心层,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体制改革,如果二者的依附关系没有在实质上发生改变,所谓的改革就只能是浮于表面。

二、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及目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已经开始凸显其不适性,为了保证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改革是不可或缺的。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于2000年正式启动,遵循的基本思路是“脫钩、分类、放权、搞活”,整体目标是“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按照这一设想,我国计划到2020年形成一套涵盖人才招聘、岗位管理、绩效考核在内的完善、健全的人事制度及相应的法规体系。目前一些省市已在逐步展开试点工作,并取得巨大成效,为推进全国事业单位人事改革提供了经验借鉴。

三、 解决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问题的建议

1.加强政事独立原则,提高事业单位的自主性。政事分开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原则之一,其内涵在于通过下放权力减少政府职能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直接或间接干预,从而增强事业单位的独立和灵活性。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体格局有一些改观,将事业单位从政府的管控下剥离出来,同时转变政府的职能,二者并进,真正将权力下放到事业单位手中。与此同时,政事分开之后,获得人事管理的自主权对事业单位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如何进行自我调节、约束,形成人事机制的良性循环是有待事业单位去深入思考的问题。

2.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强化监督职能。人事制度改革归根结底是谋求对人力资源的更科学、高效管理。招聘流程的公平、透明、规范是保证高水平人才流入的基本要求,事业单位需要在组织招聘的各个环节把关、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杜绝裙带关系和“走后门”现象;规范和细化聘用合同的各项条款,使之成为切实保障职工双方利益的合法依据。此外,事业单位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工作性质和特点合理设置相应岗位,坚持按需、竞聘上岗,保证内部人员的合理流动,实现人才价值的最大化。在管理上,事业单位各部门要明确各个岗位的职权,责任到人,此岗位的目标制定、执行、评价工作都由此岗位员工承担,这一方面提升了事业单位整体的工作质量,另一方面为职工提供了一个展现能力、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3.建立多层次的人员管理及绩效评价体系。很多事业单位实行的是固定工资制,即个人工资只和资历挂钩,这在很大程度上消磨了事业单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这份工作也因而成为了社会口中的“铁饭碗”。没有一套健全的绩效考核标准,这是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在长期发展中一直存在的弊病。为了更好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事业单位(或下属职能部门)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建立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考核机制,把考核的结果作为员工晋升加薪、续任解聘的重要参考,考评机制要具有层次性,保证每个层级的员工评价指标都具有合理性、适应性。与此同时,改革的推进要有人事管理的配套措施加以配合,事业单位要进一步突出“重实效、讲贡献”的理念,建立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实现员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这样才能人尽其才,发挥其最大价值。作为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重要内部环节,社会保障体系和财务体系的跟进也应作为一个方面积极推进。

4.立法保障人事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当前的中国是一个法治社会,在制度改革层面,完善和健全的政策法规是改革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也是事业单位与员工利益的最高防线。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需要国家法制部门加以配合,以法律的形式建立相应制度。如在人事监管方面,事业单位要强化执法检查与建立争议仲裁制度,做好单位内部的各种矛盾处理,相关政府部门则要完善和健全仲裁机构建设,二者相互配合,共同保障事业单位人事监督改革的稳步推进。此外,从事业单位的职能和性质来看,其编制管理的本质亟待转变,这一目标唯有通过政策法规手段才能加快实现,在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淡化编制管理的思想,压缩财政开支,从而优化事业单位的资金配置,使其不断适应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

四、结语

我国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其仍需要不断的改进,才能与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在长达十几年的改革试验和探索中,我国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已积累了许多现实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实践中仍然有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依托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大背景,通过事业单位和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充分发挥员工的价值,才能最终构建出一个科学、法制的人事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威.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问题探析[J].管理观察,2016.7.

[2]唐络丝.浅谈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问题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5.05.

[3]邹延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和思考[J].珠江水运,2015.18.

猜你喜欢

人事制度绩效事业单位
《当代中国人事制度》出版发行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营改增”对水上运输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 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