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首重习惯养成

2016-05-30韦贵霞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习惯学科

韦贵霞

古人常说“教学相长”,本意是教和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促互进,共同发展。可见,“教学”一词主要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教,二是学。如果单纯从教师角度来理解,应该是“教师怎么教”以及“教师教学生怎么学”这两层含义,这样说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而言更有意义,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尤其如此。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在于,教师很难靠短暂的时间或者模式化的教学取得快速而显著的教学成效,即使是面对相对固化的语文考试都难以做到,且不说需要长期积累沉淀、潜移默化提升的语文素养了。

现在,不少高中语文教师谈起“怎么教”,也就是怎么教学课堂教学设计、开展课堂教学时头头是道,很有章法与心得,但是对于“教学生怎么学”难有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这与我有什么关系?这不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吗?这不应该是小学或者初中语文教师的事情吗?这不应该是孩子家长的事情吗?这不应该是班主任的事情吗?有的语文教师虽然也意识到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方法去学习语文,但是这种意识和主动性并不强烈,不少教师甚至认为,语文学习更多靠个人天赋和自己努力,谈方法谈技巧并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成效,特别是夹在数理化和英语学科的作业攻势中,不少语文教师“望洋兴叹”,也只能随大流地采取放任式“教学”来,美其名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可以说,有很多语文教师备课非常详细认真、课堂教学非常精彩到位,但是教学成绩有时还不如一些教学管理相对严格的语文教师,这也就成了语文教学多年的一大怪象:语文教学成绩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管出来的。很多语文教师深为无奈,却又无法可想。要么加入到与数理化英教师争抢教学时间、比拼作业量的纷争中去,要么保持随性淡看学生“义无反顾”地挤压语文学习时间。最终结果是,不少学生对语文学科渐渐失去兴趣,或者成绩屡屡得不到提升,教师对教学成绩也只能是“听天命”“望天收”。

其实,“教学生怎么学”不应该片面理解为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技巧,而更应该帮助学生养成如何学习语文、走近语文的良好习惯。巴金曾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洛克也曾说“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习惯养成不分年长年少,都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手段。如果在初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么在高中更需及早养成,否则成绩滑坡将更为明显。不少家长经常在办公室里与我们进行交流,说到孩子的语文成绩,大多是初中时很不错,每次都考得很好,到了高中不知道怎么就突然不行了,有时都不能及格。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很郁闷,却又不知如何作答。其实,相对于初中语文,高中语文无论是教学还是考试都不是一个层次,如果说初中还可以通过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来拿高分,那么到高中死记硬背只能拿一些基础分了。所以说,就语文学科而言,高中阶段好的习惯养成尤为重要。前文说过,语文学科的特性在于,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基础知识外,那些高层次的阅读、理解、探究、写作等知识,很难通过短暂的、突击式的训练来进行培养提升,必须采取“水磨”功夫来积淀养成。那么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更应该抓住短暂的教学时间,结合语文学科学习的特殊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去,谈到语文学习习惯,不少教师或者学生都会异口同声地认为是积累。这一点从语文素养需要长期积淀这一特性是相关的,从广义上来说也是正确的,但深入去观察和思考,就发现此“积累”非彼“积累”,而是异化成一种变相的“作业”和负担了。不少语文教师打着“积累”的旗号,增加学生的课外作业量,比如要求学生每周看几本名著或者作文选,要求每天摘抄多少段精美的文字,要求学生写多少篇读后感,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以及自命题作文,要求学生买多少参考书、辅导资料、多做几份试卷,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笔者也曾经做过,周围的同事也大都有过相关的实践,只是程度不一罢了。但就笔者和同事交流得出的结果来看,是非常不成功的一种做法,这种方法看似引导学生主动去积累,去多读多写多看,但实质上变成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最终变成了一种“糊任务”的作业游戏,大部分到最后都很难坚持下去,甚至有不少学生从此对语文深恶痛绝。

应该说,积累是一个总的要求,就语文学习的习惯养成而言,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去阅读、思考、创作、表达才是更为具体或者说有效的学习习惯。阅读,不是随随便便、没有目标地读,而是精心选择、有的放矢地读,当然,这里并不否定学生主动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而是指语文教学行为的“阅读”应该是一种主题式或者专题式的引导性阅读。这一点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教材都根据学习阶段设置了不同的主题,围绕这些主题或者板块进行拓展阅读,既能勾连课堂教学,也能引导学生强化对某一主题的集中认知,使得积累更聚焦也更有广度。思考,也就是体悟,这是随阅读而来的习惯,也是提升阅读层次至关重要的环节。“学而不思则罔”,如何引导学生高效深入地思考,是体现语文教师习惯养成的功力所在。最好的做法就是,教师推荐引导学生阅读的文章自己先读一遍,从而设置出一些可供学生探究、思考的问题,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思考欲、求知欲。创作,也就是引导学生把体悟诉诸笔端。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但是尽可能不要采取摘抄、仿写等初级形式,可以采取小练笔、辩论赛、续作等灵活形式,引发学生“逞我文采”。表达,也就是互动交流,最终对阅读的体悟以及相应的创作,应该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表达出来,可以是口头表达也可以是书面欣赏,其目的就是激发学生互相欣赏、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在此基础上共同提高。

构建“阅读——思考——创作——表达”这样一个完整的学习积累模式,也就在教学行为中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比如,笔者在“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教学中,就整理精选了十篇优秀的“故乡”类主题文章,包含诗歌、小说、散文、随笔等不同文体,并设置了“你最喜欢哪一篇?请说明理由”的“共性”思考问题,也针对每一篇文章设置了个性化的探究问题,学生在阅读中带着问题思考,读起来就非常认真,而不是漫不经心。接着我要求学生分组研讨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并每组举荐一位说得最深刻的同学在全班当众表达,然后由我点评。最后,要求针对自己最喜欢的那篇文章,写一个同题小练笔,不超过300字。除了主动当众阅读外,将所有练笔都放在一起全班传阅,并择选其中优秀的在校报和学校网站刊登,最大限度激发学生阅读、思考、创作和表达的兴趣。随着一个个专题的学习积累,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在慢慢而稳定的提高,而且随着习惯养成,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教学也将越来越轻松,学生的语文素养明显提升,这也正是语文教学习惯养成的价值所在、目标所在。

[作者通联:江苏连云港市东海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习惯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上课好习惯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