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昙华林

2016-05-30谢逸劼

高中生学习·高三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花白华林太婆

谢逸劼

【题目呈现】

我们有过对风景的憧憬,有过对名胜的留恋,有过对故土的热爱……我们去过很多地方:街市、乡井、田野,这些生命中的履历,总会勾起我们的回忆,引发我们的感叹。

请以“游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同高考。

这只是一条算不上长的小街,两旁林立着小巧的文艺店铺。游人络绎不绝:拍照的、写生的、游玩的纷至沓来,转麦芽糖的、吹糖葫芦的、卖“落口消”的不绝入耳……那群生在街中活到老的太婆们怎么也想不到,住了几十年的寂静的小街小巷,突然变得热闹非凡起来。我也没想到,没想到当年普通到只是与集贸市场相连的老街竟成为武汉旅游风景区品牌。

多年前的一个上午,儿时的玩伴领我走向这一方土地——穿过繁华的菜场旁的泥泞小路,骤然之间喧嚣散尽,一栋古色古香建筑的教学楼赫然在眼前,简单质朴的学校大门,对面是普通的民居,民居门口摆着小摊,是一些我们觉得稀奇的玩意,比如可以泡大的生物球啦,用指干挂一层黑蜡就可看见七彩的动画片人物的纸片啦,还有那些纸牌大小、印字模糊的小人书啦。可以说,它们是我们这一代孩子童年印记的“雕刻者”。昙华林街也是老人的天地,三五个太婆坐在小藤椅上咿咿呀呀“高谈阔论”着一些家长里短的事儿,提着鸟笼的爹爹们则聚在梧桐树下,围观战局,画面不再清晰,但落子的声音确记忆犹新,听来有昆山玉碎之感。

为了发展,过往的痕迹渐渐暗去,如今的小街道成了年轻人周末出游的好去处,你很难再看到三五成群的老人们的身影,却偶尔还可以望见路的一隅,头发花白的她只身在小木桌前,桌上摆着一箱“钵仔糕”,她没有言语,手僵硬地垂落下来,游走的人群,晃花了她的眼,眼神不自主地涣散开来,一个动作,从早到晚。

网上评论昙华林是“文艺圣地”,我却不以为然。虽然我喜欢热闹,喜欢人多的去处,但逛多了,发现都大同小异,游人也是如此。如今的昙华林商业味盖过了文艺味、生活味,这样发展下去,所谓的文艺就要变质了。如今有了自拍杆,到哪儿都有打扮得可人的女士自拍,大家一窝蜂地抢占着“自拍宝地”,却鲜有人驻足半山腰去抚摸那一墙的沧海桑田,去看一看老武昌的人们的市井生活,大家关注的,可能只是镜头中的那个靓丽的人影。

我无法正确定义“文艺”,而街上自拍、买画风清丽的明信片、淘手绘武昌城地图、晒美食也不能称得上是文艺。真正的文艺,恐怕是心里的一种情感,某个暖阳正好的午后忽然回忆起流连于老街的点点滴滴,湿润而美好。

点评

题目是“游昙华林”,文章写“游”的并不多,仅是对昙华林过去和现在的点点记录。原来,“游”者的足迹已化入所述对象的过去和今天的对照里。

文章的小场面写得不错:太婆和爹爹们的“原生态”很有意思,“头发花白的她”这一特写耐人寻味。结尾关于“文艺”的讨论体现小作者的思辨水平,而戛然而止的结尾更增添了作品的感染力。

(荐评:武汉十二中李斌老师)

猜你喜欢

花白华林太婆
广东大花白猪的培育史与定向选择
饲料暴涨!今后养鱼如何赚钱?花白鲢成为渔民们心中的“白月光”
种玉米要用“锌” 幼苗不得花白病
细致描写 借物抒情
紫花白及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华林 向爱而行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华林 一企千人助万家
华林 行稳致远
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