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土地”模式如何解决土地抛荒问题

2016-05-30彭勃

中国经贸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互联网

彭勃

【摘 要】2014年3月,淘宝聚划算平台推出 “互联网私人订制农场”项目(简称“聚土地”项目),将农村闲置土地流转至电商平台名下,进行统一种植经营。这个项目首先在绩溪县开展,不仅盘活了当地抛荒的土地,还提高了农民收入,带动了当地农业、旅游业的发展,受到当地农民的一致好评。这也是“互联网+”计划在农业上的一次全新的尝试,对解决我国土地抛荒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聚土地;农地抛荒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城乡工农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劳动力外流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使得农地抛荒问题在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从长远看,这将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甚至于国家的安全问题,对经济、社会、环境都有着很大的危害性。

2014年3月,淘宝聚划算平台推出 “互联网私人订制农场”的项目,就是把农村闲置的土地流转到电子商务公司名下,电子商务公司通过电商平台再把土地流转给消费者,消费者可以获得土地上的产出,并通过网络可以及时监控并获取农作物的生长及产出情况,还可以获得农地旅游免门票和免住宿的待遇;同时,农民可以从每亩地上获得流转资金,并且农民可以再次耕地获得劳动报酬,这一项目被称为 “聚土地”。这种模式与传统交易形式相比,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其信息传播速度快,内容及时、丰富,有良好的交互性。该项目一经推出后,各大媒体纷纷对此做出了正面的宣传报道,认为其开启了“互联网+农业”新模式,促进了农村土地的利用,劳动力的回流,带动了山区农业发展。我们实践小组亲自到该地进行访问调查,探究该模式是否如媒体报道般解决了农村土地闲置的问题,又是否给农民收入带来提高了呢?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互联网+模式有能否解决农业产业链上的土地抛荒问题呢?

二、文献综述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抛荒现象时有发生,影响我国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不利于农村经济利益的稳定发展。

从丰富的调查文献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土地抛荒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诸多复杂因素造成,是一个长期形成的过程。从土地和农民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土地细碎化和劳动力外流。

土地细碎化导致土地生产率降低,土地无法进行规模经营。过细及高度分散的土地经营方式是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而抑制农民收入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进城务工,非农业收入明显高于农业收入,土地经营的机会成本增加。这就造成劳动力质量急剧下降,更加无力经营细碎土地。

目前,国内很多地方实行土地流转,但是运行缓慢。从制度上分析,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不完整是全国性的统一的土地流转市场无法内生的制度原因(邓大才,2002)。周飞(2006)则认为,是因为缺乏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信息机制,是结构性的流转供需矛盾造成的流转缓慢,农村土地承包方缺乏沟通的渠道。从市场角度分析,王守智(2009)指出,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中中介组织欠缺,难以为本来就相对封闭的农村社会提供畅通的流转信息渠道;另外,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较少,使得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难以获得及时的指导,从而影响土地资源的合理流转和优化资源配置。姚洋(1999)认为,农村土地流转绩效差,没有高效的土地租凭市场,土地除了有生产属性外,本身还具备保障功能是农民缺乏流转热情的根本原因。冯应斌(2008)认为,理性的土地流转各主体在判断是否参与流转土地的出发点在于土地产生的流转收益预期和机会成本,从而推迟了参与土地流转的时机。

三、实践调查及结果

在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湖村,我们对“聚土地”项目有了更多的了解:由于农业收入较低,村里的年轻人都纷纷进城打工了,村里面大部分为留守老人和儿童,由于老年人身体条件有限,村里面大多的耕地都被撂荒了,得不到耕种。在农民参加“聚土地”项目前,以前一年的收成大概也就一亩800斤,能有个七八百元钱的利润。两亩地也就1600元收入。现在,流转一亩地,一年能从庙山专业蔬果合作社領到700元—800元的租金。同时,反聘来耕作的农民每个月还能领到2000多元的工资。

最重要的是,参加“聚土地”项目后,使得村里撂荒的土地得到重新利用。“聚土地”项目将原来细碎、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统一耕种,形成了土地种植的规模经营,统一管理,不仅降低了成本,也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有利于展开对土地的规模投资。

同时,我们测算了一期结束后绩溪当地农民的收入,从原本的每亩300-500元,上升到现在的4000元—5000元,增长了9.6倍。运用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开发农业市场,弥补了传统农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短板。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而言,我国农村的互联基础设施相对较薄弱,农民拥有电脑的比例不足30%,因此要大力加强我国农村互联网建设。

2.强化农村物流配送:产品通常具备易腐、易损等生鲜特性,它对运输过程及时效性要求都比较高,因此物流配送问题也成了影响“互联网+农业”全面迅速落地于农村的现实挑战之一。因此,我国必须大力推进现代型农村物流网络建设,才能大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庆,田士超,徐志刚,邵挺.农地制度、土地细碎化与农民收入不平等[J].经济研究2008年02期,83-92.

[2]王守智.湛江农村土地流转制约因素分析及建议[J] .现代乡镇, 2009( 8) : 30-34.

[3]王兴稳,钟甫宁 《土地细碎化与农用地流转市场》[J] .中国农村观察.2008.4 :29-34.

[4]夏莉艳.农村劳动力流失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14-19.

[5]夏文汇.电子商务平台下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研究.农村经济,2003,(7):5-6.

[6]Nguyen, Tin, Cheng ,Engjiang and Findlay, Christopher, Land Fragmentation and Farm Productivity in China in the 1990s.China Economic Review,vol.7,no.2,1996:169~180.

猜你喜欢

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基于“互联网+”的京东自营物流配送效率分析
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
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