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教与犹太民族凝聚力
2016-05-30胡德富燕国华
胡德富 燕国华
【摘要】:犹太民族从大流散开始一直散居各地和其它民族生活在同一国家,但犹太民族依旧保持着自己坚定的一神信仰,维持着民族独立性。犹太民族在经历大流散、经历迫害驱逐后仍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贯穿于核心的就是犹太人所信奉的一神教即:犹太教。犹太教在犹太民族千年发展的曲折历程中,对于促进犹太民族团结性。提升犹太民族凝聚力方面功不可没。
【关键词】:犹太民族;犹太教;民族凝聚力;民族意识
一、犹太一神教的确立
犹太人是一个只忠于一位神,一本书,一种信仰的民族。犹太教是犹太人的民族宗教,它以希伯来《圣经》和犹太教法典所规定的法律和教诫为基础,奉耶和华为“独一真神”、“万神之主”、“万主之主”。宣扬犹太人是耶和华的“特选子民”,巴勒斯坦是上帝恩准的“应许之地”,耶路撒冷是犹太教的圣地。[1]虽然犹太人经历国破家亡的命运并备受其他民族的压迫,但犹太民族依然作为一个整体生存下来。犹太民族散而不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犹太教的存在。
虽然犹太教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神教,但这种一神信念也不是犹太人自古就有的。犹太先民希伯来人也经历过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多神信仰的早期历史。希伯来人最初有着自然崇拜的习俗,曾敬奉石头、山峦、树木、泉源、动物和天体。圣石崇拜十分普遍。《旧约》也有记载说希伯来人有堆石为证、垒石为坛、以石罚恶等圣石崇拜的多种形式。希伯来人在来到迦南之前,曾在美亚索不达米亚生活,这一地区普遍奉行多神信仰。受这一文化氛围的影响,亚伯拉罕时代的希伯来人就和当地其它部落一样处于多神信仰阶段。据《旧约》记载,亚伯拉罕已在朦胧中相信,在这众多的神中有一个更为有力量的神就是耶和华。他是“根据耶和华的知识”率众从美索不达米亚迁到迦南的。但这时的耶和华仅仅是亚伯拉罕及直系子孙的上帝,甚至亚伯拉罕仆人也不直接把耶和华认作是自己的上帝,而只是说“耶和华我主人亚伯拉罕的上帝”[2]所以说,耶和华此时仅仅是亚伯拉罕氏族部落的保护神,在亚伯拉罕氏族世系外希伯来人各有自己的保护神。
犹太教的诞生期则是在摩西时代,摩西成为犹太一神教的创建者而当时埃及法老对希伯来人的迫害和凌辱促使了犹太教的问世。在摩西率领希伯来人出逃埃及的过程中,由于一部分希伯来人受到之前多神崇拜的影响对耶和华的尊奉笃信产生动摇,再次出现偶像崇拜的现象。因此摩西假托神主耶和华之诫命,对离经叛道的希伯来人发动一场“清教运动”,声称耶和华在西奈山向他传授十条诫律,作为耶和华与希伯来人订立的约法,即“摩西十诫”。在宣布十诫之后,摩西还以耶和华启示的名义,向希伯来人宣布一系列律法,从而确定了犹太教一些最基本的教义和教规。
在随后几百年的定居迦南时期,犹太教一神观經历了一个发展、巩固、升华的曲折过程。希伯来王国建立后,大卫王为巩固民族凝聚力,大力扶植犹太教,将之定为国教。所罗门时期,耶路撒冷成为希伯来人的宗教圣地,极大地促进了犹太一神教的传播。及至南北两王国灭亡后,虽然希伯来人遭受了深重的灾难,但这却强化了犹太民族的宗教信仰,反而促进了犹太教一神观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这一发展与公元前8至前6世纪的“先知运动”关系甚大。经过先知运动后。耶和华从佑助希伯来的人的民族生变成支配全人类的世界神。前538年波斯大帝居鲁士战胜新巴比伦帝国让“巴比伦之囚”返回故乡,并支持他们重修圣殿,复兴犹太教。在随后的时间内,犹太教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比较有完整教义、教规、礼仪和经典的一神教基本确立。
二、流散时期的犹太教
在犹太人经历第二圣殿被毁和巴尔﹒科赫巴起义的失败后,犹太人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并开始了长达1800多年的大流散时期。大流散时期,犹太人离开了自己的故土而散居在世界各地。这意味着犹太人不能依靠地域上的联系维系整个民族,而犹太教在这一时期便显现出它的重要性。对犹太教的信仰把这些散居的犹太人联系到一起,使他们始终保持着本民族的固有特征保持着对故土的向往和依恋之情。在犹太人的圣殿被毁之后流散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不能再回到耶路撒冷守节庆,犹太会堂便代替了圣殿成为犹太人的聚集地。由于犹太会堂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场所这就方便了处于流散状态的犹太人的聚集。组建一个犹太会堂和进行集体祈祷的得要求是必须有至少10名年满13岁的犹太男子。犹太人在会堂中主要进行祈祷和学习。犹太会堂的出现使得流散的犹太人民不再需要通过一个中介来与上帝交流,这就有利于维持犹太人的宗教信仰,更重要的是维持犹太民族一种共同的联系。
对犹太律法的坚定恪守是信仰犹太教的一个重要方面。判定一个犹太人是否守教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遵守犹太教的律法,是否根据这些律法而“行”。因此,犹太教是一个“因行称义”的宗教。这就使得律法体系在犹太教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犹太教的律法很多,核心是“摩西十诫”。在众多的犹太律法中,有关守安息日和犹太饮食法的律法具有特殊的含义,是千百年来规范犹太人生活和区别犹太人和非犹太人的基本和重要的律法。[3] 饮食法在团结犹太人,保持自身民族性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
三、犹太人民族意识
民族意识即民族共同的一种心理素质,是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犹太人强烈的民族意识促使犹太民族经历坎坷命运后依旧团结在一起。
犹太民族强烈的民族意识首先来源于他们来自同一个祖先。犹太人将犹太民族的开端追溯到一个名叫亚伯拉罕的普通人身上,把他作为犹太民族的“始祖”[4]。根据犹太人的传说,亚伯拉罕大约在公元前1800年前后和家人一同离开两河流域前往应许之地、迦南地。迁徙到迦南地的犹太人便被当地人称为“希伯来人”,希伯来的意思即为从两河迁徙过来的人。迁往迦南地的犹太人经历了从亚伯拉罕到雅各三代人的时间,这一时期被后来的犹太人称为“族长时期”。最早关于亚伯拉罕的描述都属于传说,但犹太人对此缺深信不疑并坚信亚伯拉罕是他们的共同祖先。犹太人对同一祖先的认可使犹太民族从源头上就得以紧密联系,对于维持本民族的整体性来说意义重大。
其次,犹太人坚持的选民观念也有利于民族意识的加强。犹太人坚信自己的民族是上帝的特选子民,这也是犹太教的一个重要教义。犹太人称为神的特选子民源于《圣经》旧约中的“契约”,即耶和华从万民中特别拣选犹太人与自己立约。[5]犹太教选民观念的开始就是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直至摩西于上帝立约后犹太教的选民观念正式形成。在《圣经》的《出埃及记》中详细描述了摩西带领犹太人民逃出埃及并在西奈山下接受《摩西十诫》并于上帝立约的故事。到摩西时代,以色列人已经作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选民而存在,而且选民观的内容也更加丰富。选民观念的出现对整个犹太民族意义非凡,犹太民族将自己的民族认为是上帝的特选子民,增强了本民族在心理上的一致性和认同感。一方面使犹太人更忠实于犹太教另一方面增强了民族内部的联系。
注释:
[1]李再强:《犹太民族缘何散而不亡》,《世界文化》2005年第7期。
[2]《旧约·创世纪》第24章第27节。
[3]徐新:《犹太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85页。
[4]徐新:《犹太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页。
[5]黄启祥:《犹太人:选民还是弃民》,《山东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