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中的群众路线实践研究

2016-05-30孙玉斌刘诗

关键词:群众路线实践研究互联网

孙玉斌 刘诗

摘 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扩张的时代背景下,党在不断深入群众路线实践观的同时,群众路线标语化和口号化的倾向日益明显,本文从群众路线的唯物史观着眼,梳理群众路线的本源与内涵,在互联网+时代对党的群众工作提出新要求的严峻现实下,分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践行群众路线面临的宣传模式、管理体制、主体权威方面的挑战,以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践行群众路线的机遇,提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践行群众路线,更改创新思维理念、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大力培养人才队伍、灵活运用方式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群众路线;挑战机遇;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D252;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0-0042-03

“群众”及“群众路线”观点是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中定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中沿革发展,并在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变革和社会经济发展,党的力量成长、目标价值的实现和实践中的起到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主席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中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不断提高这项本领”。互联网+时代中的群众路线的内涵不断丰富,在信息技术和网络社会发展的迅猛趋势以及网络舆情、网络民主、网络服务井喷式变革中,群众路线的挑战也是日趋多样化,通过互联网平台搭建群众路线工作的新方法、新潮流,成为党在互联网+时代创新群众路线实践的新使命。

一、群众路线的辩证主义内涵认知

(一)马克思恩格斯唯物辩证的群众史观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世界观中,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群众是指“具有先进性革命性的无产者群众(工人群众)、无产阶级群众(工人阶级群众)以及由其组成的革命阶级,包括农民群众在内的广大劳动群众。”①对于“群众”理解可以延伸为三个层面:第一、群众的主体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即作为物质资料生产者的劳动人民;第二、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根据唯物辩证主义的理解,群众是相对于个人的定义理解,在社会形态、阶级结构发展的具体过程中,群众包括不同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判断其是否属于群众的范畴,主要依据是它是否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时期中推动了社会发展。第三、群众既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互联网+时代中,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方向,这明显体现了脑力劳动者在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多个领域。马克思恩格斯视域中的“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率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所以,这些观念、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②随着社会变革及历史的沿革,群众史观作为一个标杆定义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的社会政治环境中不断衍生及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群众路线思想认识

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群众观”体现在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实践运用中,作为党的重要创造和基本方针,“群众路线”被称为是党的“传家宝”。“群众路线”的出现可以理解为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四个短句的提炼,其本身在不同发展时期内涵也是多变的。

其一、“群众路线”作为一种基本认识论,来源于群众实践,这一过程中要求党从理论上对于群众观实践的集中化和系统化,同时也要要求党不断接触群众的实践,又需要领导、推动和反作用于群众的实践深入,以便更好地产生、落实并验证党的对群众观的认识。这样不断的互动、循环往复的过程才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唯物辩证主义认识论上的体现。

其二、“群众路线”作为一种工作方法,体现的是党的根本工作落脚点在于群众,动员、领导和组织群众,并且依靠群众。党与群众从本质上理解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党对于群众的工作主要表现为党对于群众的领导,“群众路线”同时是一种领导方法。党的任何工作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群众,都与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

其三、“群众路线”作为一种工作作风,强调的是党在群众工作实践中的态度和具体方式。“群众路线是我们根本的工作路线,也是我们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③

其四、“群众路线”作为一种组织原则,反映的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列宁主义的组织原则,是黨的根本的组织原则,也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应用。”④

其五、“群众路线”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已被上升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高度,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史观中,党作为无产阶级的领导者,代表的是最大多数人和群体的利益,实现最大多数人和群体的解放。“群众路线”是党的价值取向在中国特色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中的集中体现和落实。

二、互联网+时代中践行群众路线面临的挑战

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我国已经进入了全新的互联网+时代。根据今年1月份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0.3%”,其中用手机上网人群和农村网民人数也都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这会使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进入网络,通过网络来了解世界,表达自我,必然会对实践群众路线带来各种各样的挑战。

(一)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全面性使得群众工作传统宣传模式受到挑战

一直以来,我们党用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优势、采取动员教育、集中学习、集体收听收看等方式自上而下的进行单向性、灌输性、强制性的宣传引导,党和政府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在时间和内容上都掌握着主动权和话语权。如今的多媒体、全媒体、自媒体时代,网络信息传播再也不是单纯的“我说你听”的单向传递模式,群众可以借助网络到全球性和开放性的网络平台中寻找需要的信息。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新闻和社交应用等互利网基础应用的用户规模一直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很多人基本不关注传统媒体,如今坐公交、地铁、甚至是过马路,都会看到“低头一族”,大部分信息都是第一时间从网络获取的,这使得党和政府教育和引导群众的难度加大。如何对拥有海量信息的群众开展有效的宣传教育工作,成为互联网+时代党开展群众工作的重大挑战。

(二)互联网的分散性和虚拟性使得群众工作的管理体制受到挑战

信息网络的发展打破了在工业社会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金字塔式的纵向权力结构和高度集中的传统管理模式,向着扁平化的权力结构和民主分散的现代管理体制转变。现在任何地方发生的事情都能在极短时间内传到网络能延伸的角落,特别是一些突发重大事件,一经曝光,就会引起网民的极大关注,各种跟帖、评论、转发蜂拥而至,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而网络作为一个虚拟世界,每一个网民在其中不需要显示自己的真实身份,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道德等的约束在网络中大为弱化,网络上的人们可以不负责任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致使网络中各种信息良莠不齐、真伪难辨。这既可能促成事件的快速公开解决,也可能进一步激化现实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这对党和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对实践互联网+群众路线的管理模式提出的新挑战。

(三)互联网的交互性和平等性使得群众工作的主体权威受到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网络的发展已经进入了web2.0时代。在web1.0时代,传播以网站为中心展开,其内容编辑是由少数人制定的,人们只是通过各种链接来进行浏览,是一种被动的接受信息的模式。而web2.0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交互性和共享性,网络运营商只提供平台而内容由网民自己创造。网络上的信息和传播是双向或者多向交互进行,广大群众不再是单方面被动的接受灌输,而是平等自由的交流。每个人既可以是信息的接受和评论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发布和传播者。这种交互性和平等性,使群众工作的对象尤其是青年群众不再愿意直接、面对面地接受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的群众工作,更多的是通过网络平台接受宣传教育和政策法规。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群众工作主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三、互联网+时代中践行群众路线迎来的机遇

(一)运用信息网络成为了解群众利益表达的新通道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不断向多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群众不再愿意充当被动接受的角色,希望更自由、更平等、更主动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信息网络的開放性和便捷性,为不同阶层社会群体的利益表达提供了新通道。只要在网络平台上注册一个用户,以网民的身份出现的群众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按照自己的意愿将自己的利益诉求发布到网络上,通过网络的放大和聚焦效应引起更多网民的关注,进而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而信息网络具有的隐蔽性与匿名性,群众不用担心打击报复的问题,因此可以自愿真实的表达自己合理的利益诉求。据统计,网民每天发表的论坛帖子和新闻评论达300多万条,微博每天发布和转发的信息超过2亿条。有近半的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和看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

(二)运用信息网络为开展群众工作提供了新手段

信息网络互动高效便捷、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正好与新形势下践行群众路线的要求相契合,成为开展群众工作的新手段。遍布各地的信息高速公路,可以是广大群众从任何终端上随时获取所需的信息,迅速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信息网络这种传播速度既可以是党的群众工作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的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也能准确地掌握广大群众的思想动态和行为方式变化,还能及时反馈群众工作的效果。信息网络技术又具有形象化、趣味性的特点,极大增强了网络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调动了广大群众获取信息、接受教育的主动性,从而增强了党的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运用信息网络为群众监督权力开辟了新途径

少数领导干部不正之风和贪腐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些人手中的公权力缺乏全面有效的监督,不受制约和监督的公权力和容易出现腐蚀和扩张,导致以权谋私、公权私用等腐败问题。信息网络的普及,不仅使群众与党和政府的沟通更加直接与便捷,也使广大群众拥有了话语权与监督权。从“香烟门”、“开房门”到“表哥”、“房姐”等,都是广大网民行使监督权取得的重要成果,显示了网络监督在纠正不正之风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正是这种无处不在的网络监督,党内各种不正之风和贪污腐败才无处藏身,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作出了贡献。

四、互联网+时代中践行群众路线的实践要求

(一)更改并创新在互联网+时代中践行群众路线的思维理念

思维变革才是最高层次的变革。网络群众工作的创新发展,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信息传播方式改变和网络社会形态改变形成的新的社会结构对群众工作提出的客观要求,而网络群众工作首先要创新思维理念,才能使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首先要确立“网络大群工”的思维,要认识到网络不仅仅是开展群众工作的工具,网络群众工作的概念不仅仅是传统群众工作的一个领域分支或者组成部分,而是传统群众工作与信息技术的高度全面融合,是群众工作整体的网络化。其次要有“互联网思维”,既一切以用户为中心,这要求在开展群众工作时要充分考虑群众的需求与喜好,高度重视群众的参与和感受。才能使群众真正受益,从而提到网络群众工作的质量效益。第三是要有“平民思维”,信息网络中公众对于权威的依赖感日益弱化,更相信自己的观察与感受,这要求在开展网络群众工作时要牢记“平民化”的思维,放下身段与架子、聚焦基层群众,以平等的身份和姿态与群众交流互动,获得认可,进而提高网络群众工作效果。最后要有“逆向思维”,网络群众工作由现实空间延伸至虚拟空间,其根本目的还是更好的解决现实问题,要有效统筹线上线下和网上网下两个领域,把“上网访民意”和“下网解民忧”相对接、“网上问政”和“网下施政”相联动、“上网察民意”和“上门送服务”相结合。

(二)建立健全互联网+时代中践行群众路线的体制机制

要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建设是关键,是其实现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根本保障。首先要建立民意收集机制。搭建网络舆情中心,安排专人负责日常网络信息中各类民意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制定和调整决策、方针、政策提供重要参考。其次是健全信息公开回应机制。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建立党政网站和领导党员干部个人微博、微信等同广大网民进行快捷沟通,保持常态联系,及时回应网民的问题与意见,以网络问政拉近同群众的距离。三是建立广泛参与评价机制。以适当的评价机制来倒逼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提高网络运用技能,确保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的人员、内容、时间、标准的落实来提高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四是建立舆论预警引导机制,通过技术手段从源头及时清理清除网上信息垃圾,坚决遏制错误和不良信息的传播和蔓延,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五是建立健全法治管理体制。要通过法治手段来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坚决制止和打击网络犯罪,深入细致的加强网络道德伦理教育,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承担起维护网络空间安全与文明的责任。

(三)大力培养互联网+时代中践行群众路线的人才队伍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通过互联网走好群众路线,队伍建设是根本。必须适应信息网络发展需求,建设一支能熟练运用信息网络技能开展群众工作的强大队伍。一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应对信息网络的领导和管理能力,掌握网络舆论的规律,强化网上舆论引导能力。要培养促进其养成上网的良好习惯,运用网络了解社情民意,尤其在网络突发事件中要做到先声夺人,有效避免因网络谣言对社会稳定大局造成的消极影响。二是要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网络意见领袖。如今网民更愿意相信自己认可的、没有权威背景的网络意见领袖,要推广培育网络意见领袖郭明义的成功经验,培养出一批在关键时刻能够为我所用的网络意见领袖,保持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的主动权。

(四)灵活运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践行群众路线的方式方法

一是要加大对群众工作网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网络群众工作专业载体和平台建设,努力形成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覆盖面广点多,传播顺畅快捷的群众工作阵地。二是要加強群众工作网站的服务功能,可以集成政策宣传、教学辅导、心理咨询、网上调查、信息查询等功能,供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学习使用。三是各级党组织要通过网络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服务发展、服务社会稳定。四是各级国家机关要通过网络向群众提供服务,需要解决的群众利益,权益、保障、就业等方面具体问题要提供网络办理方式或者提供网络便捷。五是基层党组织要开设网络便民服务平台,大力提供民生、救助、社区、街道、公共等服务,将社会治理与网络服务相结合。

五、小结

群众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世界观的的主要观点,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工作路线。马克思恩格斯群众史观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理论,包含了丰富的理论内容,也融合了复杂的现实问题。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如何使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平台上融合并落实到群众工作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制度、模式、思维理念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在互联网+时代潮流中,技术的沿革创造了多维立体的传播媒介,为党了解舆情民意,加强党群、干群之间的沟通交流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渠道和新的机遇,如何在目前互联网+的载体上贯彻并踏实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创新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仍是需要长期学习,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注 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603.

③《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713.

④《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9.225-295.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6-04-26].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426/c64094-28303771.html.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年1月].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1/t20160122_53271.htm.

〔3〕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5.

〔4〕王嘉.网络意见领袖研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猜你喜欢

群众路线实践研究互联网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