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的问题与对策

2016-05-30周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6年11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贫困生资助

周东

[摘 要] 分析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贫困生认定与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贫困生的认定方式,改进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以达到更好教育帮扶的目的。

[关 键 词] 高校;贫困生;资助精准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1-0148-01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能够有效地帮助一些需要资助的学生完成学业,为我国社会培育更多的现代化人才。然而,由于相关制度和体制的不完善,使得当前高校中出现了“争贫困”等恶劣现象,严重阻碍了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此,相关部门和高校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种问题,促进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有效開展。

一、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争贫困”现象

当前,我国高校通常都把贫困学生分为一般贫困生和特备贫困生。在贫困生的实际认定工作中,大部分高校都将乡、镇、县级别的贫困证明、学生填写的家庭收入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当成其贫困认定的依据。然而这些依据都非常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虚假情况严重,使得学生贫困认定的精准度不高。

(二)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不健全

现在我国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理论研究较多,大多数的研究都拘泥于理论上的指导思想研究、资助类型研究或对贫困大学生相关问题的研究,但是对如何精准资助以及能够实践的成功却并不多。

(三)资助后管理困难

高校学生自主工作最终的目的是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完成大学学业,使他们通过大学的学习来提升自己,获得更好生活的能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受资助学生成绩差、不爱学习、挥霍资金的情况严重。这对我国宝贵的高校学生资助资源是一种严重的浪费,并且使得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未能得到帮助。

二、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精准化的对策

(一)找准高校资助对象

高校可以“借国家‘精准扶贫的东风”,认定、建立在读生的“经济档案”;相关工作人员要深入申请贫困资助学生的所在地,进行实地认定。上面两种做法均能有力地保证教育扶贫资金的精准到户,精准到人,进而提升扶贫对象认定的精准性。

(二)构建和完善贫困生数据库

生源地的有关部门和高校应为贫困生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库的信息管理做到常态化,依据贫困生的经济变化及时调整与增减。高校数据库的信息除官方认定、提供的外,还要依据学生在校的消费表现以及其他师生的反映建立贫困生动态档案,完善管理制度,时刻对贫困生进行全方位的动态跟踪管理,并与贫困生所在地的相关部门保持联系,依据实际确保贫困生“有进有出”,逐步形成一个科学化、精准化、规范化的数据管理系统,为教育的精准扶贫,提高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实效性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扶贫先扶“志”,资助先“增智”

对贫困学生而言,扶志就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认识,培养通过努力学习来脱掉贫困帽子的精神,以隔断贫困代际传递。当今高校的贫困生有父辈身上的传承,也有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一般来讲,他们思想觉悟高,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们有较高的自主能力,敢于担当,勇于接受新生事物。但由于他们身背贫困的“包袱”,故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自己的学习、前途缺乏自信。为此,高校可通过多种途径,如班级、学院活动等,对贫困生开展针对性的工作。首先,让他们正确认知贫困,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家庭经济贫困现实;其次,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振奋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人穷志不穷”的信念,激发脱贫的向往和动力;最后,使他们认识到他们是贫困地区群众脱贫的希望,是促使他们家庭走向富裕的希望。同时,高校辅导员要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和育人作用,经常组织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开展团体活动,用集体方式向贫困生传递积极向上的、自强自立的正能量。辅导员要发挥个人作用,对问题突出的贫困生及时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培养他们敢于正视困难,树立正确的贫困观,树立自信心,战胜困难,善于合理调节情绪,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四)采取“输血”与“造血”并进的做法

我国高校现行的“奖、贷、助、补、减、勤”资助模式大多属于无偿资助,无需承担义务。当今,我们应对贫困生问题时大多采用“输血”的做法,这是传统的“输血”资助模式,很容易让贫困生养成“等、靠、要”等懒汉心理,最终因无法做到精神上脱贫而长期背负着经济贫困的包袱。高校贫困生资助要改变过去的传统观念,在现有资助金额不变的情况下,转变资助观念,转变资助模式,采取“输血”与“造血”并進的做法,变“他助”为“自助”,鼓励贫困生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积极脱贫。

总而言之,高校学生自主工作并不仅仅是高校或者民政部门的事情,资助工作也不仅仅是将资金给予一些贫困学生。在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学生自主工作应该由政府主导,多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构建完善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并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来提升学生资助的精准化水平,促进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王秀珍.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优化与创新[J].西北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2]赵悦含.论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建立的现实要求与客观必然性[J].科学中国人,2016(35).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贫困生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