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训田《波罗密多》对电子音乐的创作的几点启迪

2016-05-30田鑫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电子音乐

田鑫

【摘要】《波罗密多》是何训田2002年发行的一张有关佛教的音乐专辑,虽然专辑至今已经发行了十余年,但是国内相关的研究文章并不多,何训田虽然一直在强调作曲技法和作曲观念的创新,但是何训田并没有忽视传统作曲技法的学习与使用。在专辑中,传统作曲技法中的主体发展手法、复调、调式、配器等在《波罗密多》中均有所体现,何训田在传统作曲技法的使用上非常的熟练,这为我们以后的音乐学习和创作提供了一个思路:创新是建立在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之上的。没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就没有创新。这对于我们以后的音乐学习与创作是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的。

【关键词】何训田 波罗密多 电子音乐

正文:

很多作曲大师到都是一个横跨各领域的“专家”,他们除了对自己所在领域非常深刻的认识外,还对其他如哲学、文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等等均有涉猎。刘健教授在他生前最后的一次讲座中曾提到过这一个观念,他认为作为作曲家应该学一些看似没有用的东西,不要把眼光和思维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专业上,而应该对其他的学科也有所了解和认识。比如他在武汉音乐学院读书时候最大的爱好就是学数学,他在业余时间会做很多的数学题,当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但是这对他以后研究“算法作曲”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何训田的创作思维主要提出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他的思维独特,不走寻常路,作品是最能够反映一个作者思维独特性的,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的作品很难从其他作曲家当中找到身影,第二个是他的思维的“包容性”,以其专辑《波罗密多》为例,在专辑作品中我们能听到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也有中国佛教音乐的元素还有电子音乐元素。在专辑中,何训田非常喜欢使用重复和贯穿的发展手法,在音乐技法上,何训田使用的是传统音乐技法与现代音乐技法相结合的方式,在音乐调式上,何训田使用了中国民族传统五声调式和国外的泛调式相结合的手法,在音色的使用上,何训田使用的是电子音乐调制音色和常用乐器音色相结合的方式,综上所述,何训田在创作上是不拘泥于一种风格或者一种乐器以及调式上的,所以,我们说何训田在音乐创作的思想上是非常具有包容性的。

何训田虽然独特,但他的独特是建立在传统和以前已有的作曲技法上的,例如在《春歌》作品的发展手法上,何训田借用了音乐编排上借鉴了法国拉威尔的名作《波莱罗》的手法, 同样以渐进渐强盘旋式上升的调式安排。何训田虽然一直在强调在音乐的作曲和作曲观念上应该反传统,但是何训田本人是非常非常重视传统学习的,正如我们曾在前文提到过,何训田的童年是在教堂附近度过的,在那里,何训田自学了和声、复调、配器等知识,这为他以后的音乐学习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者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创新是建立在对传统的学习和继承发展之上的,没有对传统很好的继承就谈不上很好的创新。在教堂学习的那段时间,何训田为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何训田一直在强调创新,但是在何训田早期的岁月中,他是非常重视传统音乐学习的。 所以,我们要重视传统的学习,而传统的学习是离不开借鉴和模仿的。我们在以后的音乐创作中要多去借鉴已经有的作品,借鉴是学习的有效方法,它不仅是对前人行之有效的驾驭作曲技术的学习,更重要是对前人驾驭自如的经验通过借鉴性质的学习从中直接掌握那些技能。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和理性认知,进而建立自主自足的创作思维和驾驭这些思维, 调动相应的技法,并使之上升到一种理论高度。

借鉴是通过运用前任已经总结的经验方法,对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加以深度的研究学习。作曲要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还要有严谨的技术理论技巧,要建立自我创作独立的思路,应用到音乐作品的构建中。作曲是一种应用类技术,赵晓生教授在《传统作曲技法》一书中曾说过“先借鉴后摆脱,先增积后排除, 是坚实地通往艺术创造的必经之路”这说明了借鉴并不是结果,只是手段。借鉴是将理性与感性相结合,丰富理性的一面,不夸大感性的一面,使之具有深层的艺术表现力。借鉴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质特点,婴儿学说话、学走路等都是由浅入深递进而来。艺术也是如此,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吟诗也会偷”,其道理就在于熟读之后就可借鉴则开始写诗。借鉴要做到借鉴经典,高品质借鉴,在借鉴中形成自己的创作特点和特色,不可一味去追求模仿。音乐中唯有作曲是不能教的,每个人的生活性格造就了不同的音乐风格特点,在作曲上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悟性,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挖掘自己的音乐潜能。在作者看来,借鉴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经验积累,因为我们所借鉴的都是前人所留下的精华。虽然创造力老师是无法直接教给学生的, 但是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是可以通过好的借鉴学习培养的。所以在作者看来,初学者在学习作曲时, 不要追求標新立异,想如何与别人的音乐作品不同,与别人不同是在掌握了传统知识以后自己在实践中慢慢靠自己领悟出来的。在专辑作品中,何训田把力度等要素作为发展音乐主题的一个重要,这是现代的音乐作曲技法,在国外虽然早在1928年就有法国拉威尔等人使用过,但是在中国把力度作为发展音乐的一个重要元素的作品并不多见,把力度纳入发展音乐的一个重要元素,无疑对我们开阔音乐创作思路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最后,作者想强调的是音乐未来的发展还是需要创新,创新是音乐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作者曾经在“音乐创新”的问题上与导师深入讨论过。虽然在创新的道路上,我们会走很多弯路,有时甚至是看不到希望的,但是还是要坚持创新。试想如果很多年以后,我们弹的钢琴曲依然大部分是贝多芬莫扎特时期的钢琴曲,那是不是音乐发展的一个悲哀呢。所以音乐时需要创新的。在何训田身上,这种创新的特质非常突出,这也是何训田为什么能够在音乐的道路上走得如此之远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新是一个作曲家的灵魂所在。我们应该学习何训田这种创新的精神。创新,是何训田音乐中的精髓所在。但是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去学习打开自己的视野,也需要我们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增强自己的创造力。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创新”的这种意识。我们要在创新意识的指导下去创造音乐。

【参考文献】

[1]魏逸民.艺无天成 厚积薄发.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4月

[2宋西平.传统乐队与计算机音乐配器法技术概要.四川戏剧.2006年1月

猜你喜欢

电子音乐
PPEOPLE 人物
浅谈电子音乐在电影配乐中的体现与运用
现场电子音乐与单件乐器结合时的功能及其实现方式
如何提高电子音乐的艺术鉴赏价值
改进神经网络的电子音乐辨识研究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电子音乐信号辨识模型
电子音乐视觉化分析的多元理论与视角
第 18 届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
纵横联结中催生的创造性(一)——电子音乐技术与多领域音乐研究
电子音乐在舞台艺术中交互思维模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