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同形类义词的对比研究―以意义用法为中心

2016-05-30丁照春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共同点

【摘要】汉语和日语虽属不同的语言体系,但日本在古代就开始借用中国的汉字来标记本国语言。而且,两国历史交往源远流长,在词汇上相互借用、相互影响。因此,两国语言中存在着许多形态相同的词―中日同形词。虽称同形词,也各有差别,意义用法也各有不同。本文以《日语国际能力一级测试》(2010年~2015年)为中心,抽出和汉语具有共同点的词汇,从意义用法角度分析同形类义词间的微妙差别。

【关键词】中日同形类义词;意义用法;共同点

【要旨】中国語と日本語は異なる言語システムに属するが、日本は古代から中国語の漢字を借用して自国の言語を表記する。そのうえ、両国の歴史や文化交流は深いため、語彙の面で互いに借用し、影響している。そのため、両国言語の中にいろいろ同じ形を持っている語が生まれた。即ち、中日同形語。同形語といっても、それぞれの違いがあるし、意味と用法は必ず同じと限らない。本稿は「日本語能力試験一級」(2010年~2015年)を中心に、中国語の漢字と同じく語彙を抽出して、意味と用法のほうから同形類義語の微妙なところを考察してみる。

【キーワード】中日同形類義語、意味と用法、相違點

1引言

汉语和日语中存在大量同形词,如“科学”、“深刻”等。大部分同形词意义接近,也有一小部分词意义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还有一部分词汇意义相同,但用法存在不同。本文重点研究同形类义词意义用法的比较问题,既如何考察同形类义词意义用法的差异问题。

2相关研究

关于同形词的研究,中国和日本基本始于同一时期。1972年日本政府文化厅对早稻田大学语言教育研究所下达了研究课题「日本語と中国語との言語構造の対照研究」。经过多方努力,最终出版了『中国語と対応する漢語』。此书抽取同形词时,选取的词汇主要是「漢字音読語」,即在读音上和汉语词汇有对应关系的日语词汇。这就不包括部分日语训读词汇,如「手続き」等。但现实语言交流中存在很多类似这样的词汇。荒川清秀意识到此问题,并认为中日同形词即把不同字形的词“同一看”,没有必要将范围限定在音读词上。大河内康宪则认为不管是日语借用了汉语词汇还是汉语借用了日语词汇,双方同样以汉字(不考虑简体字问题)书写的词就称为同形词。

我国较早对中日同形词进行研究的学者是赵福堂,他认为中日同形词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只要词形相同,不考虑发音上的异同;(2)日语和汉语中的现代简体字一律还原成繁体字进行比较;(3)只看词干不看词尾。此观点扩大了中日同形词的范围,使得日语中固有的词汇也变成了同形词。另外,我国学者潘钧在大河内康宪观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判定中日同形词的三个条件:(1)表记为相同的汉字(繁简字体差别及送假名、形容动词词尾等非汉字因素均忽略不计);(2)具有共同的出處和历史上的关联;(3)现在中日两国语言中都在使用的词。这种观点将日语训读词汇可以归类到中日同形词中,但存在的问题是汉语和日语词体的差异并不是简单以“忽视繁简体字体差异”就能够解释清楚的。

3中日同形类义词的对比研究

日本文化厅从意义角度将中日同形词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类义词、同形异义词。其中,同义词和异义词由于意义用法的差异较明确,对学习者造成的困扰不是很明显,故本文不作探讨。但类义词由于意义用法既有重合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而在重合情况下可能出现中文意义多于日文意义,也有可能中文意义少于日文意义,或中日文释义差不多但各有区别。

3.1 中文意义多于日文意义

先日提出した私の意見書は、単に決定に至るプロセスの問題点を指摘しようとしたにすぎず、決定そのものに反対するものではない。―2010年7月

a. 汉语的“意见”和日语的「意見」

中文释义:(1)对事情的一定的看法或想法;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大法官针对案件的争议焦点阐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意见。(2)指对人对事不满意的想法;例:我对于这种做法有意见。

日文释义:(1)ある問題についての、個人の考え。例:世論調査では朴大統領の弾劾訴追に賛成する意見が圧倒的に多いため…

汉语的“意见”和日语的「意見」都含有“对事情的看法或想法”。但汉语的“意见”包含了一种消极思想,表达自己的不满。但日语的「意見」并没有此方面的含义,主要是规劝对方、给对方提意见,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对方考虑的一种心情。

弊社は今回の合併を機に社名を変更します。―2011年12月

b. 汉语的“合并”和日语的「合併」

中文释义:(1)结合到一起。例:在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有一部分高校实行了合并办学。(2)指正在患某种病的同时又发生(另一种疾病)例:麻疹合并肺炎。

日文释义:(1)同類のものを一つに合わせること。例:… 2005年に市町村合併して新しい富山市となってからは、3期目です。

汉语的“合并”和日语的「合併」基本含义是没有差别,但汉语的“合并”还包含一种疾病向另一种疾病的转变这层含义。

3.2 中文意义少于日文意义

この仕事をすべて一人でやるのは新入社員の田中さんには無理だ。―2014年7月

a.汉语的“无理”和日语的「無理」

中文释义:(1)没有道理。例:代表对中方投票立场的无理指责,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大使也已经在安理会当场作了回应。

日文释义:(1)そうするだけの理由がなく、筋道も通っていない。例:あなたが怒るのは無理もない。(2)客観的に見て障害が多すぎ、目的を達成することが困難だと判断される。例:仕事においても自分の強みやネットワークを無理なく活かせそうな点も、魅力に感じました。(3)好ましくない結果になることが分かっていながら、強行する。例:仕事で無理をして、体を壊してしまう。

汉语的“无理”和日语的「無理」都可以表示与道理相悖的含义。但日语的「無理」还可以表示虽知道有困难但强行的一种行为。

この小説の主人公は、非常に感情の起伏が激しい人物だと思う。―2015年12月

b.汉语的“起伏”和日语的「起伏」

中文释义:(1)比喻情感、关系等的起落变化和世事的盛衰兴废。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情绪起伏不定、感到焦虑,结果就暴饮暴食的时候呢?(2)高低不平的样子。例:一人的一生,就象一个车轮,沿着那那弯弯曲曲,起伏不定的铁轨前行着……

日文释义:(1)高くなったり低くなったりすること。高低。例:山頂を目指すことのできる寒霞渓をはじめ、起伏に富んだコース…(2)栄えたり衰えたりすること。変化。例:激しく感情の起伏を刺激。

漢语的“起伏”和日语的「起伏」都可以表示地势的一种高低,但笔者认为汉语的“起伏”现在更侧重于感情或心理的起伏。

3.3 中日文释义差不多但各有区别

緑が多い広大なキャンパスは、この大学の魅力の一つです。―2012年12月

a.漢语的“广大”和日语的「広大」

中文释义:(1)指面积、空间宽广、宽阔。例:巴金《家》:“然而在这个公馆的围墙外面,在广大的世界中又怎样呢?”(2)指范围广泛。例:广大的收视范围。(3)指人数众多。例:鲁迅《祝中俄文字之交》:“以它的内容和技术的杰出,而得到广大的读者。”

日文释义:広くて(大きくて)尽きることのない様子だ。例:真珠湾は範囲が広大なこともあって…

汉语的“广大”和日语的「広大」在表示范围这一点上有重合的部分。但汉语的“广大”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用法。

関係者から話を聞いて、ようやく現状が把握できた。―2013年12月

b.汉语的“把握”和日语的「把握」

中文释义:(1)掌握。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把握信息革命的历史机遇,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手相携握。例: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我们的太太微微的一笑,抽出手来,又和后面一位文学教授把握。”(3)成功的根据或信心。例:魏巍《冬天和春天》:“在指挥上,我一次比一次觉得更有把握些。”

日文释义:(1)手で握ること。しっかりつかむこと。(2)よく理解すること。例:広告業務全般についての実態把握と課題抽出を行い、働き方改善の指針を提案する。

汉语的“把握”和日语的「把握」在表示对某事的理解上有重合的部分。这对初学者而言有着极大的优势,但与此同时会忽略日语的「把握」的基本义即用手握住。

4. 结束语

本文考察了中日同形类义词的意义用法差异在意义上的具体表现。此外,也有从词性、句法功能、搭配关系、感情色彩等角度对中日同形词进行的研究。中国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新词汇时,发挥母语的优势无可厚非,但应充分认识到两国词汇间的区别,切不可望文生义。

参考文献:

[1]大河内健憲.日本語と中国語の対象研究論文集[M].くろし出版社,1997.

[2]施建军.中日同形词共时比较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课题[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3.1

[3]赵福堂.关于中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3.4

作者简介:丁照春,1992年1月,女,安徽安庆人,硕士,硕士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社会语言学(研二)。

猜你喜欢

共同点
对比找出共同点与不同点
一堂有趣的历史课
历史老师和学生的精彩对白
一样却又不一样
漂亮的生日礼物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开展新闻报道的共同点和差异
抑郁流行时
把握好“四个全面”的五个共同点
Ship or Sheep
男物理学家眼中的女人与量子——女子与量子的十大共同点